老莊稼老種法 致富路該咋走  

    “年年都是老莊稼,年年都是老種法。發財咋不想,可路在哪呢?”正值春耕大忙季節,西安市臨潼區交口鎮營仁村的田頭上,正忙著給麥田澆水的村民周小平見到前來採訪的記者,劈頭蓋腦地道出了自己眼下的苦惱。

    沿著周小平的地頭放眼望去,綠油油的麥田看不到邊,麥田深處零星點綴著一些楊柳和桃花。但這喜人的長勢並沒有給周小平和營仁村人帶來多少快樂。

    周小平一家7畝地,交了公糧,留足口糧,再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投入,周家去年靠種糧食沒落下幾個錢。“一年兩料,收了小麥種玉米,收了玉米種小麥。年年都是老樣子,明年還得這麼幹。”周小平説,“誰都清楚這種種法不來錢,但除了種糧俺還能幹啥。”

    過了交口鎮進入油槐鄉,公路兩邊還是一色的麥田。記者了解到,油槐鄉4萬多畝土地,大部分還和往年一樣種植著小麥,經濟作物的比例不到20%。鄉長李金平説,這裡的農民觀念落後,只要糧食夠吃、管飽就成,很少敢冒著風險發展經濟作物。

    在上周舉行的全鄉經濟工作會議上,鄉黨委書記吳朝利呼籲所有黨員、幹部解放思想,帶頭“發財”,為群眾作表率。他對記者説,農民致富慢,結構調整難,主要是村幹部的帶頭作用不夠。

    吳朝利還告訴記者,他到任一年多來,實施了萬畝大豆、戶養奶牛等工程後,農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但是發動農民把部分種植小麥和玉米的土地換成大棚菜、大棚瓜和果樹,困難卻很大。農民們一句“賠了咋辦”,就把政府和幹部問住了。

    記者走訪了油槐鄉的幾個村子,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余家村村民薛天橋説:“誰不想搞點別的致富呢,但沒錢,沒技術,沒路子。”薛家的日常開銷主要靠兩個孩子出外打零工掙的錢。他説,多數村民家庭狀況和他類似,農民手頭上的錢根本不夠“幹別的”。

    鄉長李金平介紹説,申請農業貸款一般需要鄉政府出面才能貸個3000元錢左右,而且次數多了還不行。他認為,目前農業投入不夠,影響了農民進行多种經營。

    余家村村支部書記薛志文説,村裏的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質性措施”。他認為,應該請技術人員到各村各戶實地研究如何進行結構調整,解決村民生産中遇到的難題,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據了解,油槐鄉近期將成立科技資訊服務站,為農民提供技術幫助,同時加快發展以奶牛為龍頭的養殖業和奶畜業,形成農業內部産業間的良性迴圈。李鄉長説,油槐鄉萬畝大豆今年可望豐收,瓜果、蔬菜、油料等種植面積也將擴大。“我們只能從扶持示範戶一點點做起,滾‘雪球’似的把效益高的産業做大,讓農民看到別人富裕後,跟著走。”(記者 劉喜梅)

    《新華社》2002-4-1

    

    


農民兄弟積極應對市場競爭
塞北春來農機俏
大別山特色農業“花正紅”
上海農業“借雞生蛋”
杜青林:農産品市場開放與農業結構調整 
特色農業激活西部農村市場
農民要增收必須先減負
對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思考
我國農業效率不到泰國一半
農工民主黨中央:關於大力發展創匯農業的若干建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