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巨頭進軍藥店連鎖  

    隨著我國醫保制度全面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藥品零售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專家預計在未來五年以年均15%增長,到2005年可望達到600億元,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OTC銷售市場之一。

    全國目前醫藥零售企業僅12萬家,要讓老百姓買藥方便,今後零售藥店可以發展到3000萬家!

    中國醫藥巨頭“挾鉅資以令諸侯”,資本開道,媒體做秀,兼併重組聯合,聲勢浩大地宣佈進軍連鎖藥店領域。

    2月6日,麗珠集團下屬的麗珠大藥房旗下又一家連鎖店開張;就在中國華源與哈藥實施大規模重組,共同打造制藥與流通領域的航母的同時,三九藥業悄悄加快了在全國大舉鋪設藥品零售網路,其北京第二個店的選址正在進行,有太極集團做後盾的重慶桐君閣大藥房在北京的第二家分店也在醞釀中……中國的制藥巨頭們加緊了上下游整合,紛紛把觸角伸向流通領域,像下圍棋一樣鋪設更多的連鎖藥店是這些制藥巨頭們的新夢想。

    “全國目前醫藥零售企業僅12萬家,要讓老百姓買藥方便,今後零售藥店可以發展到3000萬家!”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1月底公開表示。從12萬到3000萬!這已經成為了中國制藥巨頭們決意進軍商業連鎖藥店的新注腳。新世紀,中國醫藥行業正在演繹新一輪風雲際會,人們已經能夠嗅到一股中國商業連鎖藥店“漫山遍野”的“藥”味。

    ■百億資本投向醫藥連鎖

    珠海麗珠、深圳海王、三九企業、深圳萬基、深圳一致、上海復星……在人們眼中都是些制藥巨頭,但是它們現在幾乎不約而同地拋出了10億元以上的鉅資,在全國搶建連鎖零售藥店。

    三九:矢志以13億元打造連鎖藥店,誓言3年建立8000家;

    一致:計劃在3至5年內建立1000家一致連鎖藥店;

    海王星辰:目標也是直指1000家;

    上海聯華: 計劃開1000家藥店;

    深圳萬基:20億元在全國建1萬家藥店;

    石藥:3年內要建1000家連鎖店;

    中國華源:預計2002年底將建700家,並計劃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擴張;

    麗珠集團:擬在5年內投入2至3億元資金,目標也是近1000家。

    事實表明,搶灘收購醫藥商業渠道,鋪建連鎖店已成為業界的共識。部分傳統的國有醫藥批零企業無疑是其中的領先者,它們突破了傳統批發業務模式,重組收購系統內或當地的單體藥店發展成為連鎖藥店。而緊隨其後的就是一些大型制藥企業,它們的運作模式一開始就不同於那些脫胎于傳統批零企業的做法。“挾鉅資以令諸侯”,資本開道,媒體做秀,兼併重組聯合,聲勢浩大地宣佈了進軍連鎖藥店領域。與其步履相隨的還有大量的民營企業和其他行業資本,如做超市的上海聯華與上海復星合作,原來以紡織與機械為主業的中國華源與哈藥合作,均以不同的形式共同的目的涉足醫藥零售。

    原以紡織、機電為主業的中國華源集團早在1998年就決定將“大生命産業”作為其21世紀的核心産業,向制藥、醫療健康、醫藥流通領域全面轉型。據該集團公司的陶國棟介紹,日前,撫順華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在遼寧成立,華源集團佔有85%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目前旗下擁有73家連鎖藥店,計劃將首先覆蓋上海、北京、廣州和撫順四個城市,預計年底可達700家,以後計劃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擴張。該集團下屬的中國高新技術投資總公司透露:“我們的投資至少10億元。”資金的來源將通過集團在海外上市解決。

    與華源集團相比,中國藥業巨頭三九集團早已宣佈未來3年之內將投入13億元在全國建立8000家連鎖藥店。該公司一位人士透露:擅長資本運作的三九集團,正在與一家上市公司洽談收購重組,準備將這塊業務借殼上市,資金募集不成問題。

    已在醫藥零售領域佔據一定份額的連鎖藥店自然不會坐視後來者的追趕。海王生物早已增發募集了14個億的資金,為海王星辰拓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援,已在全國擁有130間分店的海王星辰明顯加快了開店步伐,總經理朱丹毫不掩飾要做中國醫藥零售業務先鋒的雄心:“到年底我們的門店數要達到200家,銷售額3個億。”

    麗珠集團擬在5年內投入兩三億元資金髮展藥品零售連鎖經營,並組建了珠海麗珠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以珠海為總部,走向全國,採取特許加盟和中外合作方式,目標設立近1000家,目前在珠三角已經開了十幾家藥店。

    正是因為工業巨頭們挾鉅資爭食中國龐大的藥品零售市場,深圳海王星辰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朱丹説:“中國醫藥零售業已進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戰國時代。”

    ■中國流通體制開啟了大門

    上百億各路資本正搶在“狼”來之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展開聲勢浩大的“跑馬圈地”運動。緊鑼密鼓的運作節奏恰恰反映出企業的心態,而連鎖藥店就是備戰入世的中國醫藥企業的選擇之重。

    按照中國入世的承諾,2003年1月1日開始,逐步將藥品分銷服務向外資開放,外資可以從事包括批發、零售、特許經營等形式的藥品銷售活動,同時取消每個地方對此類企業數量限制。因此對於中國藥品經營企業來説,2002年是藥品流通業關鍵性的一年。我國醫藥商業是受國家政策保護時間最長的醫藥領域,也是問題最多、改革起步最晚的領域。醫藥商業企業一直處於較封閉的狀態,對於國外的經營模式、競爭實力等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對可能受到的衝擊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準備。所以,我國加入WTO後,開放藥品分銷業務將意味著封閉多年的醫藥商業會受到國外企業的衝擊。

    雖然有探索者從1995年就開始醫藥零售藥店連鎖經營,但是受政策、歷史等多方面的限制一直是小打小鬧,這種情況在2000年有了轉機。是年5月,國家有關部門首次取消了對跨省市開辦醫藥連鎖店的限制,並於5月和8月,先後批准了41家、9家連鎖藥店被許可和鼓勵實行跨省擴張,隨後2001年又批准了8家。於是2001年被業內人士定為中國現代化醫藥連鎖店發展的元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全面規劃、總量控制、優化結構”的原則下,政策上重點支援産權多元化,鼓勵打破界線建立規模化、規範化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推進對外開放,首先進行中外合資醫藥零售連鎖店試點,並逐步向醫藥商業推進。

    政策調整是零售連鎖藥店吸引資本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照國家的計劃,準備用5年左右的時間,培育5至10個面向國內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建立40個左右面向國內市場或國內區域性市場、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以上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這些企業的銷售額要佔到醫藥行業銷售額的70%以上。建立10個在國內外知名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0個以上;建立一批區域性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個左右。

    ■打造産業新鏈條

    在麗珠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鵬看來,醫藥零售業現有的潛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我國人口多、分佈廣、老齡化和人民收入水準不斷提高等因素,使醫藥零售業發展潛力很大,醫藥零售業的經營處於競爭力極度低下的水準,沒有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因此,進入的成本比較低。另一方面,由於藥品在醫院零售市場上競爭日趨激烈,營利空間逐步降低,醫院零售市場的進入成本高,可以控制的程度很低,穩定程度差;而醫藥零售市場與之相較,利潤空間比制藥、醫藥批發、在醫院銷售高出許多,而且可控程度高,相對穩定。因此在制藥生産、醫藥批發、醫院零售等市場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今天,醫藥零售市場的潛力被越來越多的資金所看中,經濟的動因促使各方面的資金和企業進入醫藥零售業。

    而在現有醫藥零售藥店中,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藥店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左右的不到200家,從資金規模上遠不及制藥企業,因此很難對網路擴張與網路維護給予太大的保證。與此同時,由於在藥品降價中只能充當被動角色,全國1萬多家從事藥品流通業務的醫藥公司絕大多數面臨著經濟困難。掌握著鉅額資金的制藥巨頭在這個形勢下自然是想有所作為。

    伴隨著政策層面上的暖風勁吹,資本對醫藥零售業的投資熱情高漲,中國醫藥零售領域成為資本的新洼地。而隨著2003年我國放開醫藥分銷服務,外資企業對我國醫藥商(企)業亦虎視眈眈,大型醫藥商業,包括醫藥零售業將成為外資企業並購的熱點。如此內憂外患的形勢,中國的制藥巨頭們豈能坐以待斃,眼睜睜地看外人前來爭食。儘管入世的腳步漸近,但醫藥流通行業本身仍動作遲緩、應對乏力。

    相對照而言,中國制藥業巨頭們有一批是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資金、人才、品牌、管理優勢和合資經驗,並且作為上游産業,來整合下游産業鏈,具有某種天然優勢。麗珠集團下屬的麗珠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鵬認為,麗珠發展零售連鎖,有麗珠集團17年製造業做後盾,有麗珠的品牌支撐,有雄厚的資金來源,有高素質的人才和穩定的管理層。

    由此看來掌握著本土資源的優勢以及政府支援與政策關照的中國制藥企業確實需要有某種資格和條件,他們顯然在儘量為自己爭取著時間與外國企業爭搶市場。正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所言,制藥企業較早出現外資,提前入世,已經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而中國藥品流通業剛從過去舊的體制走出來,馬上要面對國外強大的競爭者,是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制藥業産業鏈延伸,以優勢來整合傳統醫藥流通業,是形之所驅,勢之所然。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中美雙方加入WTO簽署的協議中涉及醫藥行業的承諾共有五項內容:一是保護藥品和智慧財産權;二是進口藥品的平均關稅由目前的12%左右逐步降至6%;三是2001年取消進口大型醫療器械的管制;四是2003年1月1日開放藥品批發、零售業務;五是開放醫療服務。短短五條,已經讓中國醫藥企業寢食不安。因為與此相對照的是,中國化學藥品中90%以上屬無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仿製品。這對於相當一部分國內制藥企業而言絕對是個壞消息。

    多年來這些企業均依賴比比皆是的仿製藥品生存,而自有智慧財産權的藥品卻嚴重匱乏,2003年在即,藥品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可能使得一些企業以往的生存方式遭遇危機。相應地,國家從去年開始實行藥品價格管制將藥品的利潤控制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無疑也帶給生産型制藥企業不小的尷尬。製造獲利艱難,使中國的大部分制藥企業面臨著産業結構調整,或者向上擁有自己的智慧財産權,佔領高端研發領域,或者向下延向終端。

    中國華源集團是較早認識到這一點的企業之一。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紡織企業和最大的農機製造和銷售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華源就在思考:是繼續固守傳統産業,還是進入新的領域?華源董事周玉成説:“我們從合作夥伴拜耳公司、杜邦公司那兒得到啟發。”1996年起,這些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就開始了産業轉型。於是1999年華源集團把定位集中到制藥上,2000年進一步定位在“大生命産業”,涵蓋醫藥研究、製造、流通、保健等領域。華源一進入醫藥領域,就抓住了高端科技和銷售終端這在中國來説還是薄弱環節的兩大塊,運用資本手段,迅速建立科研基地和連鎖網路。

    三九企業集團則認為,正是各方面要素的成熟推動其轉向終端。雖然入世並不會對三九這樣的中藥生産企業帶來太大衝擊,但是三九從原來單純的制藥工業體系轉向前後向一體化,轉向終端的客戶服務正是適應了商品經濟市場化的過程。這是一個令所有投資人都垂涎的市場,對於來自製藥企業的新進入者來説,進入這一市場還是一招備戰入世的戰略棋子——先機搶佔銷售終端控制權,制藥企業為自己謀求在中國加入WTO後的生存空間。

    零售連鎖藥店的價值主要在於它是銷售的重要通路和市場終端。沒有通路,生産企業就無法實現其銷售收入。在目前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市場終端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選擇。對於生産企業,擁有通路,産品銷售渠道暢通,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就佔據了制高點。目前很多投資者在建立零售連鎖藥店的初期,儘管藥店盈利能力不強、投入巨大,也要繼續投入、完善網路,目的就是在於擁有通路後所帶來的中長期的競爭優勢和盈利前景。

    正是面臨著是轉向高端科研(門檻較高),還是打造網路(門檻較低)的戰略選擇,眾多中國制藥巨頭們不約而同地迅速面向消費者是必然的選擇,也是明智之舉。麗珠藥房總經理周鵬則從另一角度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從製造到終端,是減少流通環節,打破地方保護的利器。

    ■聯結利潤新領地

    當然,吸引中國傳統制藥企業鉅資投向醫藥零售,不單是目前醫藥零售還是塊剛剛允許涉足的處女地,還有壁壘森嚴的藥品零售市場的大門開啟後的豐厚利潤。目前,國際上醫藥行業零售毛利通常在25%以上,我國也基本上在26%至28%之間,有的甚至高達40%。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醫藥工業年産值已近2000億元人民幣,隨著醫藥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正逐步進入老年社會,藥品零售將會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

    醫藥分家是個漸進趨勢,醫院藥品零售所佔的份額會因此有所下降,下降的份額自然便由藥品零售業佔有。而目前我國用藥市場潛力巨大,每人平均10美元/年的用藥水準與國際水準尚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相比之下,中等發達國家為40至50美元/年,美國更是達到160美元/年。

    據業內人士分析,2000年全國醫藥零售約為200億元,銷售較去年呈旺盛增長趨勢。目前藥品零售市場容量約佔整個藥品市場的20%。隨著我國醫保制度全面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藥品零售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專家預計在未來五年以年均15%增長,到2005年可望達到600億元,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OTC銷售市場之一。而這個數字在香港新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黃齊富眼裏卻是900億美元。

    目前六成藥品還是通過醫院售出的,零售僅佔全部市場的30%,全國11.5萬家藥店中也僅有20%屬於連鎖經營。 不僅市場誘人,藥品分類管理亦為多渠道、少環節、高利潤的醫藥零售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自2000年1月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開始實行,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OTC(非處方藥)産業的發展,也為國內的制藥企業和流通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上海復星實業便是看準了OTC(非處方藥)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擁有1000多個連鎖網點的、國內最大的超市經營公司聯華超市聯姻合資組建了上海聯華復星藥品零售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500萬元人民幣,雙方各持50%股份。該公司將採取“零售藥店與普通商業企業合作”的形式,依託聯華超市強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經營網點,發展醫藥連鎖經營。將來在政策許可的條件下還會在傳統店舖的基礎上發展醫藥網路銷售。幾個月工夫,復星已借助聯華超市的門店網路開設近100家店中櫃、店中店。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入世,國外許多成熟的連鎖醫藥企業也耐不住寂寞了。美國第五大醫藥連鎖店Medcine—shoPPe便試圖搶在其他國家之前佔領中國醫藥連鎖渠道。它在今年年初已明確向國內的一些初具規模的藥品連鎖店提出合作意向並著手摸索出一套中外藥店連鎖經營模式。

    國外醫藥連鎖企業如Medcine—ShoPPe的躍躍欲試也恰恰説明瞭中國市場的誘人與無窮潛力。

    ■困難與風險並沒有減少

    醫藥零售連鎖風起雲湧,以至於有業內人士感慨説:現在零售藥店的投資熱潮與兩年前瘋狂的網站投資熱潮十分相似,這是否又是一場燒錢遊戲?看到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的慘痛教訓,麗珠藥房總經理周鵬表現出了少有的冷靜,他們在發展特許加盟,嚴格準入條件,經過法律、經營等部門的多方審核,前不久他們還淘汰了一些不合格的加盟者。周總認為,作為連鎖企業除了網路規模外,更重要的是管理模式和成熟的管理經驗。

    而在海王星辰總經理朱丹看來,目前要建成真正連鎖的藥店成本是高昂的,比如説建一個中等規模的配送中心少説也要投入千萬元以上,另外還要建資訊系統,加強各個分店的統一模式也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而這些投資在兩三年內是無法通過盈利來收回的。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連鎖分會會長王錦霞認為,隨著各方力量對醫藥連鎖業的介入,連鎖藥店目前25%的毛利率將“風光不再”。例如現在山東和唐山的醫藥超市的藥品定價只是在進貨價的基礎上再加上5%。

    地方保護主義妨礙連鎖發展。很多地方擔心外省市企業到本地辦連鎖藥店會影響當地醫藥企業的利益,在審批過程中設置種種障礙。此外,醫藥行業的行業壁壘也導致了行業準入相當困難,社會閒散資金難以進入,從而造成國內醫藥零售企業普遍規模小、管理落後。

    王錦霞認為,除了與國外企業經濟實力對比懸殊外,我們的連鎖企業自身發展也不平衡,尚存在種種問題。例如,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沒有建立起電腦管理資訊系統,總部與分店之間資訊溝通不及時,未能完全實現統一配送,因此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連鎖;有些企業管理尚不夠規範,特別是對加盟店沒有統一要求,影響企業整體形象;專業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精通業務的基層管理人才。

    國信證券邵兵認為要防止幾個風險:一是審批風險,目前跨省審批藥店並不太容易;二是收購風險,相當一部分商業資産品質不高,收購兼併時摸不透情況,很可能就背上包袱、掉入陷阱;三是經營風險,目前一般藥店經營還可以,將來如果競爭激烈後藥店經營效益大幅下滑,可能那時的收購成本比現在還低,現在收購不划算,市場全面開放後競爭激烈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的效益下滑;四是擴張風險,可能導致企業管理跟不上為企業的發展留下隱患。

    醫藥連鎖在我國畢竟剛剛開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企業也面臨著如何實施連鎖規模化、産權多元化、人才現代化、管理手段電子化、經營多元化等方面的挑戰。

    《北京青年報》 2002年2月11日

    


京城連鎖藥店又添第八家
病人渴盼什麼樣的藥店?
到藥店買藥四項注意
北京:連鎖藥店年底達到30%
衛生部等四部門:藥店禁止坐堂醫
2001制藥行業:好大一筆帳單
走好,連鎖藥店!
國家藥監局:加強藥品零售連鎖經營監管工作
3年內半數制藥企業難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