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片,讓觀眾看著高興就行

    離過春節不到兩個月,賀歲片的競爭已經拉開了帷幕,據説,有12部中外影片將在春節上映。

    

    説起賀歲片,人們總會想起馮小剛的《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以往連續幾年的成功,使馮導的賀歲片成了一個品牌。但是,今年馮導的《大腕》能否重現昔日的輝煌,大家正拭目以待。在賀歲片的市場上,觀眾不相信名家,不相信炒作,只相信自己的感覺,只喜歡看適合自己欣賞習慣的影片。一部片子如果不對觀眾口味,即使如大導演張藝謀導演、大明星趙本山、李雪健、傅彪等的賣力演出、各大媒體對“幸福女孩”選拔的爆炒、大作家莫言的小説《師傅越來越幽默》改編的電影《幸福時光》,當年大張旗鼓地殺進賀歲片市場,結果也只能落得噓聲一片,不得不重新回爐而後又不了了之。

    

    賀歲片其實就是對我國商業電影製作水準的一個檢閱,拼劇本,拼導演,拼演員,最重要的是拼對觀眾心理的了解,拼對市場的認識。影片能抓住人,就是成功了;如果不能抓住人,就是失敗了。這個市場機遇很大,風險也不小。以往幾年,能讓人交口稱讚的片子很少,即使如馮導的賀歲片,一部一部接下來自己和自己相比,也如喝茶的感覺——越喝越淡。如果今年的國産賀歲片仍然不能成集團化的規模在品質上上一個臺階的話,如果《大腕》等不能和《哈裏波特》平分秋色的話,則只能是我們的電影製造業的悲哀。好的影片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更多的電影觀眾是電影得以向前發展的前提,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

    

    有人説賀歲片的檔期很短,強調這個“歲”只有一週的時間,只能供兩部影片施展。其實這種説法明顯地沒有道理,馮小剛連續三年的三部賀歲片,哪一個不是放了兩三個月。強調“歲”只是對自己片子不敢自信的一種託詞。

    

    對於時下的中國人來説,似乎很少有什麼可以作為過春節的標誌。爆竹在大城市是禁放的,春聯在樓房裏貼有些不倫不類,大吃大喝平時只要有心情隨時可以大快朵頤,七天長假“五一”、“十一”……説實話,很多人放完春節七天假後,説起感覺,一言以蔽之:“還不跟平時一樣。”在物質消費趨向於世界大同(或大致相同)的形勢下,文化消費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春節來説,一台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和幾部賀歲片,就成了十幾億中國百姓過節的標誌。不管怎麼樣,賀歲片,只要讓觀眾看著高興就行。

    中國網2001年12月21日


今年賀歲片走“苦戲”路子
今冬賀歲片要“蛻變”?
內地賀歲片大盤點
峨眉電影公司:1元看賀歲片
賀歲片只是逗樂嗎
賀歲片紅紅火火 賀歲書扶搖直上
《大驚小怪》小驚不大怪 賀歲片難調眾口
賀歲片還能走多遠
聚焦賀歲片:且把“最”旗握在手 不是賀歲不聚頭
賀歲片今年"改調兒"——馮小剛甩手"臭皮匠"接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