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1年中國文化市場:一場清理整頓的狂飆

     隨著文化市場在我國的崛起和飛速發展,文化市場一些消極問題也接踵而來:非法電子遊戲、不健康的“網吧”、日益氾濫的盜版、愈演愈烈的文物走私……

    

    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秩序,斬斷腐朽落後文化的傳播渠道,凈化社會精神文化食糧迫在眉睫。針對在多次專項鬥爭和集中行動後,文化市場秩序混亂尚未得到根本上扭轉的局面,國務院第一次把文化市場作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重點之一,並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統一部署文化市場整頓規範工作。

    

    由此,明查暗訪,調查摸底,集中執法,一場清理整頓文化市場秩序的狂飆席捲全國。

    

    電子遊戲:集中消毒

    

    近年來,青少年因受不健康電子遊戲影響而誘發的犯罪頻頻見諸報端。一些青少年玩“機”成癮,不僅影響學業,甚至鋌而走險參與搶劫、綁架等。尤其是2000年2月27日,河南洛陽3個六年級學生玩遊戲機被黑心的遊戲廳老闆殺害,更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雖經2000年第三季度的專項治理,全國電子遊戲經營場所數量壓減了66.6%,但電子遊戲場所秩序混亂並沒有根本解決,一些非法電子遊戲活動向農村、郊區與偏僻地帶轉移,經營更加隱蔽和分散,無證經營問題突出。

    

    為此,文化部門將打擊重點放在打地下、打轉移、打反彈。汕頭市開展整治電子遊戲機場所的統一行動,清查了電子遊戲場所61家,發現無證經營的48家,證照不全的2家,現場查封各類機具608臺。

    

    同時各地一律停止審批新的電子遊戲經營場所,要求年底前再將電子遊戲場所數量壓縮一半以上,總量較大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壓縮到1000家以下。甘肅省有關部門更是向社會發佈消息,表示在2001年年底關閉全省電子遊戲經營場所,讓電子遊戲徹底退出市場。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壓縮電子遊戲經營場所12000余家,非法電子遊戲經營活動已初步得到遏制。

    

    “網吧”:加大監管

    

    非法電子遊戲受到遏制,一些非法經營者又將目光轉向“網吧”,大有取代電子遊戲經營活動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無證和證照不全的“網吧”佔總數的30.6%,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50%以上,尤其是“網吧”中脫網遊戲活動比較普遍,網上色情、淫穢等有害資訊得以傳播。

    

    資訊産業部、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門重點對現有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中存在的無證經營、非節假日准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含有不健康內容的電腦遊戲活動,以及利用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等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其中,文化部門在做好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從業人員資格審核的同時,實施日常巡查制度,加強對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網上游戲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嚴禁脫網遊戲,嚴禁經營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等不健康內容的電腦遊戲活動。公安部門重點解決“網吧”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落實、秩序混亂、安全隱患突出、違規經營現象嚴重等問題。通過清理整頓,進一步規範“網吧”安全管理,明確管理職責,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有效遏制網上色情、淫穢等有害資訊的傳播和利用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從事網上違法犯罪的活動。

    

    目前,已對全國各地統計上報的9.4萬家經營性“網吧”進行了清理整頓,其中2萬家被依法取締,2.8萬家限期整改,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過多過濫、管理混亂、經營無序現象初步得到控制。

    

    “音像城”:徹底關張

    

    非法音像製品違反、逃避國家管理的各項制度,一方面大量侵犯智慧財産權,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利益以及創作者、生産者的積極性,一方面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穩定,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風氣,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尤其是各地曾一度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的200多家“音像城”,絕大部分成了走私、盜版音像製品的“天堂”。許多場所的業戶還集體逃避、甚至公然對抗檢查和管理,不斷出現執法人員被圍攻、毆打的暴力事件。

    

    從1999年開始,文化部決定分階段取締和關閉這200多家、共有7000多戶的“音像城”。今年是徹底關閉音像城的最後一年,到11月底,已取締關閉了223個經營違法音像製品問題嚴重的集中經營場所,據介紹,剩下的年底前將全部關閉並清理退場。

    

    從10月至11月,文化部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音像市場集中整治行動,音像市場稽查管理人員查門店、挖窩點、打遊商,加強日常檢查,收繳了大量非法音像製品。今年以來全國銷毀的違法音像製品達9005萬張(盒)。12月2日全國地級以上200多個城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違法音像製品集中銷毀活動,集中銷毀了1829萬張(盒)違法音像製品,從而使自覺抵制盜版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初步遏制住非法音像製品氾濫的勢頭。

    

    文物市場:加強規範

    

    文物市場多年來存在的大量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文物監管物品市場審批把關不嚴,監管不夠有力、造成市場過多過濫;許多經營者違反國家規定,倒賣國家禁止流通的文物,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文物走私現象愈演愈烈等。這些問題不僅擾亂了正常的文物流通秩序,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客觀上進一步誘發了盜掘古墓、古遺址等文物犯罪活動。

    

    國家文物局今年整頓的重點主要包括清理整頓文物監管物品市場、規範文物購銷單位的經營活動、規範文物拍賣市場、清理文物仿製品市場、取締非法經營等。

    

    各地按照統一部署,對不符合規定的文物監管物品市場一律關閉,對違規的經營單位和經營活動要依法懲處。並明確要求,所有文物複製仿製品必須作出標識,註明監製機構,銷售時要告知購買者,不得以假亂真,更不能以經營文物復仿製品為名,買賣出土文物和國有館藏文物。所有已經進入流通領域而未作標識的文物復仿製品要限期清理。

    

    幾個月來,各地文物部門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多次集中行動,查獲了一批要案,有力地震懾了盜掘古墓葬、古遺址和倒賣文物的犯罪分子。北京市對40多個文物經營場所進行調查,先後三次出動100多人次進行聯合執法檢查,共暫扣涉嫌違法違規經營的文物和其他物品378件(套)。洛陽市對未經批准經營文物的兩個文化城進行突擊檢查,共查扣二級珍貴文物1件,三級44件,抓獲文物犯罪嫌疑人6名。陜西、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西等省、自治區都部署了整治行動,有的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除濁揚清待有時”。應當説,經過近一年的集中整頓,文化市場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明顯好轉,但問題依然存在。由於人員不足,日常監管還難以經常化,再加上地方保護等原因,一些地方市場秩序混亂現象又在回潮,有的地方還存在換湯不換藥的現象。這就需要在繼續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時,把著眼點放在文化市場的長效管理機制上,不斷改進、提高文化市場管理手段和水準,為先進文化的發展掃除障礙,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新華網 2001年12月17日


徽州文化:徽州古戲臺
“楚文化特展”在台北開幕
國際奧會確定2003年為文化與奧林匹克教育年
回眸2001年中國文化市場
河姆渡文化消失緣于水環境惡化
成都性文化展關注“被遺忘的角落”
看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大眾文化
“屈原故鄉——楚文化展”亮相台北
“水秀花香”——廣州將舉行國際茶文化節
跨越文學的文化沉思 
明末清初北京何以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