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自身平庸造成不景氣?中國話劇魂兮歸來

    與同為劇場藝術的歌劇、舞劇、戲曲等門類相比,話劇實在是寵兒,儘管它的觀眾數量不見得高出非常多。在北京,每當一齣話劇登場,無不贏來媒體認真地追蹤報道,有時候那種熱情不亞於對電影市場上賣座大片的關注。應該説話劇這樣的得寵來得絕非偶然。在中國話劇發展不到一百年的短短歷史中,它以直擊人性、直擊時代的思想性與集文學、表演、藝術、美術、歌舞等一體的藝術性不斷地征服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精彩的話劇不僅為觀眾帶來欣賞的愉悅,還帶來了思想的快感,甚至會在某一特定時期引起話題上的爭論,這是話劇一直為媒體熱心關注的重要原因。

    然而,就在話劇受寵的同時,近兩年媒體對它的批評和牢騷聲也逐漸增長,那是期望之後的失望,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那就是近兩年演出市場上話劇在藝術性與思想性雙方面的逐年下降,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業內外的人們認真嚴肅地思考的。

    在這裡我們僅僅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還不是答案,也或許這只是一些熱愛話劇的觀眾的一種情緒,然而正是這樣的觀眾情緒不容忽視,戲劇是一門與觀眾共同完成的藝術,如果由於自身的原因讓觀眾遠離了戲劇,或只能在緬懷中來談戲劇,那麼戲劇的演出還有什麼意義?

    需要聲明的一點是,我們絕不想在此滅誰或説把中國話劇一棍子打死,相反對之抱以熱切的期望,期望它拿出精彩的作品,期望它能像《茶館》、《狗兒爺涅?》、《思凡》等等劇目演出時那樣讓我們談論不休。我們也非常嚴肅地尊重著在話劇這片土地上認真耕耘的人們,但在他們工作的同時,我們想提提醒,希望他們相信自己是真正熱愛話劇的人,希望他們記得話劇打動過他們的是什麼,希望他們可以讓觀眾同他們一起感動。

    《北京青年報》2001年9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