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福建漳州出土商周早期文物

     在考古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挖掘下,一隻商周早期製作精美的藍色釉陶碗從泥土中“冒”了出來。這是十幾天來在福建漳州出土的百餘件商周早期文物中又一難得的珍品。

    8月8日,在福建東南沿海著名的“花果之鄉”漳州,考古工作人員在進行文物普查的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商周早期文物。目前,考古工作人員正在對位於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的樟山商周文化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專家表示,出土的大量文物首次證實,在商周時期漳州地區已經進入文明時代。

    在樟山約1000平方米的考古現場,記者看到,十幾座墓穴如“田”字型縱橫排列,由於年代久遠,墓穴中的棺木和屍骨早已蕩然無存,在一些墓穴中尚可看到大量的陪葬品,其中包括石戈、石錛、石矛等線條流暢、質地光滑的磨制石器,也有大口尊等具有精美印文的陶器。在考古中還發現了一枚環形有缺口的玉玨,據考古專家介紹,這是古人的飾品。

    在挖掘現場,記者見到了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陳兆善,他正戴著手套,蹲在一個墓穴裏,專心致志地用“502”膠水將裹在文物表面的泥土粘牢。“這是為了保護文物不受損傷。”這位滿頭大汗的考古專家説,“為了防止文物被雨淋,我們要儘快將它們進行轉移。”

    據專家分析,以前曾在廣東也發現過類似的出土文物,考古專家將其命名為“浮濱文化”。“浮濱文化”的年代約在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分佈範圍覆蓋整個漳州地區和粵東地區,西至龍岩市東部,其中尤以九龍江中下游的華安、南靖、平和、龍海、漳浦中西部最為集中。從“浮濱文化”的分佈範圍、出土物特徵分析,應屬商末至西周時期一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

    廈門博物館的陳文副研究員表示,這次出土的石器、陶器對研究商周時期的制陶技術、生産工藝和社會生活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説明在商周時期,在中原原生文明的影響下,福建次生文明已經開始産生。從出土的陪葬品的多寡情況可以看出,在當時已出現了貧富分化。實物證明,在商周時期,漳州已經進入脫離了氏族組織,社會文明已達到較高水準。

    漳州市位於福建省南部,南瀕台灣海峽,地貌以丘陵平原為主。考古發現表明,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活繁衍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從舊石器時代到明清石器,漳州人的祖先就在這塊熱土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和遺址。解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漳州文物考古事業取得了重要收穫,尤其在舊石器和先秦時代的陶瓷研究、古建築維修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新華社 2001年8月2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