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葉蓓要唱出聲音的表情

    1994年,“校園民謠”風潮以令人驚訝的氣勢在中國流行樂壇雄起。葉蓓趕在這股大潮退去前浮出水面,與老狼合唱的《青春無悔》至今仍是大學生畢業時點唱率最高的對唱歌曲。但是當“校園民謠”的歌聲漸漸遠去,葉蓓似乎也成了那群人中消失得最為徹底的一個。兩年之後的今天,葉蓓出乎意料地再次出現在有關音樂的視線範圍之內,一張名為《雙魚》的專輯頗有些脫胎換骨的驚艷。

    ■空白

    只短短兩年,葉蓓經歷了歌壇的沉浮,幸好有機會得以傾聽她親口訴説以填補時間留下的空白。葉蓓説,《純真年代》之後,一方面,飽受盜版折磨的市場奄奄一息,一方面自己的音樂受眾畢竟只限于某個範圍的群體,面對未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但是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理由支撐她堅持下來——“我還沒有唱完,之前我並不足夠成熟,對音樂沒有太多的要求和把握。好在此時幸運之神再次眷顧了葉蓓,華納唱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隨之將她招為旗下唱將,於是葉蓓得以在知名音樂人許巍的幫助下近乎“奢侈”地打造一張真正代表自我的專輯,取名《雙魚》。

    ■表情

    再見葉蓓,讓人感慨的是青春的率真依舊完整地寫在她的臉上,而比這更為生動的“表情”則來自音樂。葉蓓説,“在幾乎讓自己崩潰的錄音過程中(一首歌最長錄了六天),最為艱難也最新鮮地挖掘聲音中的‘表情’。”

    ■自信

    提起葉蓓不能不提“校園民謠”現象,更何況《雙魚》這張完全獨立其外的專輯仍有這種音樂方式的印跡若隱若現。葉蓓坦言,歌詞依舊延續了“校園民謠”時期充滿人文關懷的特質,“露骨的情感表達我是唱不過別人的,我清楚自己的長處在於表達含蓄的感情。”

    葉蓓對於《雙魚》最直接的期待是希望它能賣得好,“因為有太多的人為它花費了寶貴的心血。”

    專輯《雙魚》即將於八月份全面發行,據説唱片公司會專門為葉蓓在海灘舉行一個盛大的發行party,葉蓓笑稱對細節一無所知,她正期待著驚喜。面對內地流行歌壇低迷的現狀,製作精良的《雙魚》被業內人士寄予了厚望。

    ■文/實習記者 楊文傑

    昔日民謠歌者今在何處

    提起葉蓓,讓我們想起了久違的“校園民謠”。1994年,大地唱片推出一張名為《校園民謠》的專輯,從此,與之相關的音樂浪潮在中國一發不可收拾。那些帶著深刻的校園文化烙印、充溢著人文精神的歌謠至今仍被正當青春的學子們傳唱著,而高舉這面大旗的音樂人卻似乎紛紛偏離了當年的音樂航線。借此機會,我們回訪了相對於葉蓓算是“校園民謠”群體的“老前輩”們,他們的現狀一定還為熱愛其音樂的人所關注。

    ■高曉松 音樂不是一生的飯碗

    高曉松是這群人中始終比較活躍的一個。淡出歌壇後拍過電影《那時花開》,出版過小説《寫在墻上的臉》,最近做的都是與文藝無關的事,比如離開搜狐後,正擔綱新浪網文化事業戰略顧問。平時也寫了些歌,只是暫時沒找到合適的演唱者,風格會與以前有所不同,但仍能聽出是高曉松的作品。

    高曉松並不認為自己之前的音樂是“校園民謠”,他更願意稱之為“高記音樂”。他説:“我的音樂,那一直是個人化的東西,10年了,我寫東西很少去想人家聽了是否會喜歡。對於我來説,音樂是一生的陪伴而不是一生的飯碗,只是有時候我這個陪伴,大家覺得好也就一塊兒陪了大家。”

    ■沈慶 在商言商

    一首《青春》使沈慶在“校園民謠”群體中的地位不可動搖。其間他一直做音樂幕後製作。如今,沈慶轉而從商,經營一家名為“聽聽音樂網”的網站,公司也有音樂製作上的業務。

    至於轉行的原因以及有關“校園民謠”的話題,沈慶不願多提,他只是説“娛樂業本身有許多不規範的東西,由於盜版,國內大環境也異常嚴峻,從事這個行業就像在賭,而且是沒有希望的賭,當然就不會再做了。”言談之間儼然已是在商言商了。

    ■老狼 難産的新專輯

    老狼因主唱《校園民謠》一舉成名,與高曉松的“黃金組合”是“校園民謠”的招牌,在這股熱潮散去後,我們依然可以在各種場合看到老狼的身影,聽到他的老歌。去年,一直留守歌壇的老狼簽約華納唱片,然而期待已久的新專輯卻遲遲未露面。日前有兩首新歌錄製完成,歌名未定,只知其中一首也來自葉蓓專輯的製作人許巍。記者日前給老狼打電話時,他正在山區,手機信號不清晰。不知此行是休整還是潛心創作,但願不久,他的這張專輯就能瓜熟蒂落。

    《北京青年報》 2001年7月3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