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農民歌手該唱什麼歌?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由中國音協、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主辦,北京紅地藝術中心承辦的“2000全國農民歌手大賽”的專家座談會。

     一提起農民、農村,每個人都動了感情,一方面農村是幾乎所有人的生命之根、藝術之源;另一方面,又深愧飛速發展的現代文化反哺于鄉村的實在太少。正如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張宇所説:平心而論,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城市人口,你總不能把費城交響樂團拉到陜北去,我國人口的大多數文化生活很匱乏。

    大家都希望通過這次大賽,留下幾支能廣泛傳唱的歌曲,發現幾個優秀歌手,激勵農村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喚起社會對農村文化、農村音樂的更大重視。

    讓農民唱什麼歌?

    在我們的記憶裏,有那麼多美好的歌,《一條大河》、《洪湖水》、《茉莉花》、《小河淌水》、《拔根蘆柴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聽到這些歌,唱起這些歌,常使我們忘記現實的瑣屑與煩躁,心變得純凈,思緒飛到很高很遠的地方。在這次大賽中能聽到這樣的歌嗎?

    詞作家凱傳很擔心這次大賽變成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廟會,變成卡拉OK大賽,失去了本意。城市中流行歌曲的力量已經夠強大了,WTO進來後,我們民族自己健康優秀的東西還能堅持住嗎?

    中國音樂學院金湘教授認為,農村在中國是弱勢文化,應當扶持鄉土藝術,不能對西方和港臺音樂亦步亦趨。

    中央民族樂團的一位專家擔心,現在大量的民族的藝術處於式微狀態,還有多少人在唱民歌?現在的電視媒體、排行榜像是忘掉了中華民族,大賽應當有所傾斜。

    喬老爺做了“總結發言”

    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地想一下就會明白,讓一次農民歌手大賽擔負起這麼多使命,是不現實的。首先,反映農村生活和農民精神風貌的創作歌曲很少,好聽成功的就更少。農民接觸到藝術歌曲的機會微乎其微,唯一常聽常唱的就是流行歌曲了。其次,現實存在的事物必有其存在的基礎,現代生活不是民歌生存的適合土壤,而農民又嚮慕著城市生活,五十年代時流行的就是蘇聯歌曲,現在學唱的不是流行歌曲又會是什麼呢。

    喬羽做了一個很感性的壓軸發言。他説,當代農民喜歡的歌不一定是寫農村生活的,藝術的厲害就在這裡,你不是林黛玉、賈寶玉,卻愛去看《紅樓夢》。來參賽的不會是老頭老太太們,他們是最好的民歌手;也不會是老老實實在田裏種地的。來的多是會唱會跳會玩會唱戲的人,他們帶來的不一定是民歌。

    他説,我不主張這次大賽唱古老歌曲,它消亡不了,它作為古老文化仍然存在著,但它不會是現代社會的主流。

    我們還會回來嗎?

    在電視上看文藝晚會的人很多,我們都希望聽到那種讓人眼睛發潮,讓人用心去呼應的歌,可惜大多看到的卻是似曾相識、不知所云的創作歌曲。我們在平庸中渴望著不一樣的聲音,而在現實中,正如詞作家張藜所講,所有歌手特別是女歌手,嗓子像一個模子倒出來的,在廣播裏聽不出是誰唱的。説句笑話,連長相都一樣,“瘦小枯幹”。不像過去,王昆、馬玉濤、郭蘭英,各是各的聲音。

    連一個香港人都説,港臺歌曲很狹隘,總是“你愛我我愛你,我們永遠不分開”,沒有意思。我想我們有一天也會厭倦了“手套襪子的氣味”,再回到我們民族歌曲的源頭,汲取營養,尋找失諸於野的禮樂,而農村也會見賢思齊,跟著回來吧?

    10月5日至2001年1月1日,全國農民歌手大賽將會按部就班地進行,希望基層的文化部門能認真選拔推薦,給歌壇送來一些自然健康帶著土氣的聲音,帶來泥土的氣息。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9月29日第九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