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油企期待“話語權” 總理批示矛頭直指石油巨頭

選擇11月12日揭牌,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CCPI)旨意非常明顯:將民間油企連結,在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對外開放之時,堅強地佔起來並奮勇地向前。

上海鵬盾船舶燃料有限公司是CCPI理事單位,其總經理傅炳榮告訴記者,目前在民營企業門前還有兩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必須將它們搬走。而他所指的這兩座大山:一個是國發38號文件的問題,另一個是油氣資源的國民待遇問題。

早在1998年,海外走私非常猖獗,成品油市場秩序混亂,從而導致當時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出現50億元虧損。為遏制這一態勢的繼續蔓延,在兩大集團的強烈呼籲下,國務院決定清理和整頓國內成品油市場,併為此下發了38號文件。

此前,除上海等幾個少數城市以外,其他城市則准許民營企業擁有經營成品油的合法資格。但38號文件出臺後,一夜之間在所有城市里民企成品油經營被停牌。當時,在上海從事成品油經營的民營企業達到200多家,而有99%轉入地下,並通過挂靠中石化、中石油繼續生存。據悉,每家每年要交“挂靠費”3.5萬元。

對此前12月2日商務部發佈的《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CCPI會員普遍叫好。因為在此領域中可以與國企、外資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但在這場新利益格局的博弈中,石油民企不會一帆風順。瀋陽鵬達石化物資集團董事長陳鵬私下説,有些地方政府還將依此制定實施細則。而依據實施細則,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仍無法獲得成品油的經營資格。

“石油、天然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應該屬於全體國民和全體國民企業所有。”煙臺開發區八角石油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祖平忿忿不平地對記者説,“這是擋在石油民企門前另一座大山。為什麼那些油氣資源必須讓三大公司分享獨吞。”

目前,從事上游的石油民企基本上是咀嚼中石化、中石油的“殘羹剩飯”,且還要忍受這兩大公司的“盤剝”,而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悉,今年原油每噸2000元,而一家在新疆採油的民企,在交油後所獲僅有8-900元,而其生産成本尚未扣除。

按照對境內石油、天然氣資源的現行管理辦法,目前實行區塊登記制。而有資格去申請區塊的企業,則必須是獲得國家資質的,而這只有中國三大石油巨頭。至於外資進來,陸上則須與中國石化、中石油合作,海上則須與中海油合作。

中國能源業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資料顯示,今年前10月,中國進口原油9959萬噸,超過去年全年進口9112萬噸的水準。今年上半年,中國成品油進口1985萬噸,預計全年將達到4000萬噸。而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今年中國原油進口將達1.2億噸。

中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廈門海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金泉説,作為中國石油市場的重要補充力量,民營石油業可以為中國能源安全發揮積極作用。而打破行業壟斷,在國內石油領域獲得“話語權”,已刻不容緩。

而就在上個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一份“關於兩大石油集團壟斷控制油源導致民企無法生存”的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抓緊時間進行石油體制改革。CCPI新聞發言人對本報獨家披露了此消息。據悉,這一報告是由東北三省民營油企聯名上書,目前整個東北地區民營石油業資産總額已超過200億元。

此前,主管能源工作的副總理曾培炎也作過相關的批示。在批示中,強調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無論國企還是民企要一視同仁。兩大集團不能借助壟斷的地位搞不平等競爭。

《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12月15日


三巨頭冷落石油商會 民間油商結盟意在打破壟斷
國家鼓勵民企海外油源開採 資金和政策成障礙
黑龍江民營油企陷入油源生死劫 盼望外資解救
宣曉偉:破解中國石油進口困局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在北京成立
北冰洋可能找到大油庫 目前中國未參加石油考察
李春放:石油危機為中國經濟戰略轉型提供契機
石油石化:入世三年投資主體多元化初步形成
發改委能源局局長透露:石油産業將向民企開放
殼牌吉林巧打擦邊球 中國石油開採政策欲鬆動
石油天然氣開採業增速第一 中小企業數量最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