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預防措施反思國人生活方式

    隨著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的深入,預防非典的措施和知識也成為媒體宣傳的熱點。近日,幾則此類消息引人關注,也對我們的一些生活習慣提出了忠告。

    消息一:為積極有效地預防非典疫情在餐飲業蔓延傳播,全國餐飲企業將採用分餐制,每個客人食具專用、菜品分餐,散座餐桌上增添公筷公勺食具,防止病毒交叉感染。(4月24日新華社)

    消息二:“預防非典,通風比消毒還有用。”這是國務院赴內蒙古督查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倪大新23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督查非典防治工作時指出的。他認為,在預防非典中,不論是機關、學校、醫院,還是家庭、計程車,保持通風比消毒還有用,而且,自然通風最好,最有效,怎麼強調都不過分。(4月24日新華網)

    消息三:專家綜合醫學同行及個人研究,對預防非典提出指導性意見,希望大家吃好睡好休息好,調節飲食、加強營養。多吃營養品和水果、蔬菜等綠色食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4月20日新華網)

    這些衛生保健知識,我們在平時也偶有所聞,但並沒有引起必要的重視,只有在危急時候,我們才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

    先説分餐制。分餐制在西方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在我國還不多見,推行起來也有不少困難。為什麼?國人講感情,或嚴格地説,是講感情的外在形式。親友在一起,只有“聚餐”,才顯得親熱,特別是酒逢知己,還要打架似的勸酒、划拳,唾沫像雨點似的滿桌飛灑也無所謂。其實這種就餐形式不講“感情”,如果就餐者當中有一個人攜帶病菌,在就餐過程中將病菌傳染給了同桌的親友,這不是害了大家嗎?筆者在類似婚宴的很多場合,看見一些人在湯菜中用各自的筷子撈著吃,像是在用湯洗筷子一樣,令人倒胃。

    再説室內通風。“通風比消毒還有用”,這恐怕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我們往往對人為因素過於信任而忽視了對大自然的依託,越來越遠離自然,越來越像是“裝在套子裏的人”。寒冷季節有暖氣,炎熱季節開空調,出門還是坐在封閉的交通工具內。在室內噴灑消毒劑、空氣清新劑,使用氧離子空氣清新器。這些科技成果的應用,表面上讓人感覺上放心、方便、舒適,實際上長期使用會對人體産生危害,降低人體的自我保護能力。只有清新的自然風才是純凈和符合人體需要的。

    三説吃好睡好休息好。國人講究吃,中國的吃文化聞名世界,但是我們更注重的是“食不厭精”,是飯菜的口味,而不在意食物的營養。口味好並不等於營養豐富,有些口味好的東西可能對人體反而有害處。比如最近非典病毒源於人們吃野生動物的傳聞,雖未經最後證實,但也不無道理。國人的飲食方式應當從“吃美味”向“吃營養”轉變。另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忙碌的人們難以處理好工作和休息的關係,“透支生命”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傳統的思維習慣中,廢寢忘食地工作還是人們追崇的精神境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固然可敬,但並不值得提倡。還有一種人,通宵達旦奮戰在“長城”之上,更是可悲。

    古人曰:禍兮,福之所倚。非典病毒的肆虐,逼著我們改變過去的一些不好甚至惡劣的生活習慣,採用科學的生活方式。如果今後在非典疫情被征服後,我們還能保持這些好的生活方式,那麼壞事也就變成了好事。(彭聯聯)

    

     新華網 2003年5月1日

    


百姓生活:讓我看不懂如此這般的“新生活”
臭氧空洞改變了智利最南部人們的生活方式(附圖)
大開發改變西部人的生活方式
怎樣營造最“村上”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小資還是BOBO?
北京人健康不達標因為生活方式糟糕?
中國科學家六大預言:21世紀科學將改變人類生活
小心“生活方式癌”
美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非典型肺炎防與治
每日“非典”疫情發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