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過量開採 長三角地面沉降亟待聯手治理

    水土相連一脈相承

    長江三角洲聯手治理地面沉降的協調會,因“非典”推遲了。但江浙滬程度不同的地面沉降,不治不行了。

    國家土地資源部副部長孫文盛最近指出,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採取限採、禁采地下水和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上海、嘉興、寧波等地沉降速度趨緩,但總體沉降範圍卻在迅速擴展。如杭、嘉、湖的沉降正向整個平原蔓延,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面沉降在區域上有連成一片的趨勢。蘇錫常地區的沉降速度也在加大,蘇州市自1949年以來累計地面沉降600毫米的面積已達180平方公里,常州43平方公里,無錫59.5平方公里。

    地面沉降最嚴重的是上海,其次是蘇錫常,再次是杭嘉湖。40年來,上海市因地面沉降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900億元,其中潮損1755億元,澇損848億元,安全高程損失189億元。孫文盛指出,上海近年來採取的眾多防治辦法把沉降控制到了年均10毫米之內,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據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近年來,上海地下水位穩定在20米左右,但周邊地下水位已降低到了30米,杭嘉湖地區有的深達45米。換言之,地下水決定了土地的承載,周邊的地下超低水位遲早會影響上海,進而可能造成整個長三角的大片土地沉降。

    孫文盛多次要求長三角地區要有一個統一的地面沉降監測網路和預防沉降的整體方案。如果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控制不作統盤考慮,不搞未雨綢繆,後果很難設想。”

    “大腳桶安在孤島上”

    這個比喻未必確切,但上海地面沉降確是驚人的。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長張阿根拿出了一串數字:1921年至1965年,上海144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地面沉降了1.75米,市區的西藏路、北京路口等處最大沉降2.63米。黃浦江從1921年時的“地下流”,到1974年、1992年時的“潮水上岸”,足以説明瞭上海成了只“大腳桶”。

    從1966年起,上海開始限采地下水,向地層回灌自來水,“冬灌夏用”、“夏灌冬用”,以地下含水層儲能及開採深部含水層等眾多措施把上海地面沉降穩住,1966年至1971年還出現了回彈3毫米。張阿根説,從1966年至2002年上海地面沉降每年平均僅0.5毫米,被國內外同行譽為“奇跡般的成就”。説上海是“孤島”,記者根據是該局張先林處長提供的一組數字。在長江三角洲這一脈相承、水土相連的土地上,上海的地下水位20米,似一座“孤島”;而周邊蘇錫常、杭嘉湖、寧紹舟的地下水位均在30米以下。

    何以周邊的地下水位如此低呢?

    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發展過程經過緩慢、顯著、急劇沉降等幾個階段,與同時期地下水的少量開採、大量開採、超量開採相對應。而蘇錫常地區的地面沉降發生在最近30年。無錫、常州地區同時伴有地裂縫與岩溶塌陷,嘉興等地沉降中心區最大沉降量為2米,蘇錫常平原因為不均勻沉降,已形成13處地裂縫,局部地域形成了長數千米、寬數百米不等的地裂。蘇州市農村地面高不足3米,有些村村內水面低於周邊水面達1米多,每年排灌費就高達10萬元。

    呼籲與希望

    一脈相承,長三角同屬太湖之周,長江之喉,同天同地同水,治理地面沉降理當協同而行。但記者了解到,上海居然沒有周邊城市地面沉降的數據,更不知周邊城市以何種方式防治地面沉降。本文中的數據均來自國土資源部的調研報告。長三角目前還沒有實現資訊共用,監測資料的作用難以發揮;沒有實現區域聯動,地面沉降防治成果難以有效鞏固。

    主管上海地區沉降工作的上海房地局副局長張阿根説:非典之後,長三角防治地面沉降會議即將召開,相信長三角會“共主沉浮”!(顧許勝)

     《解放日報》2003年6月2日


河北地下水資源減少
漏斗區面積不斷擴大
專家:沙漠邊緣不缺水 保護地下水意義重大
我國地下水開發利用問題多
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披露:淡水總量8837億方
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披露
我國建立地下水資訊中心
北京地下水水質下降
河南地下水資源費調高
河北過度開采地下水已造成多個“漏斗”群
國家將加強立法保護地下水資源
過度開采地下水 安徽阜陽地下形成1200平方公里空洞
狂抽地下水房屋下沉 廣東地質災害六成人為所致
惡性超采地下水導致濕地絕跡 敦煌形成地下漏斗群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