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集中兌付民工工資12.6億

昨天,全市建築施工企業向外地進京勞務企業集中兌付勞務費12.6億元。同時,11家嚴重拖欠工程款的房地産開發企業被市建委首次通報。

昨天,市政府舉行“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資問題大會”,北京建工集團等數十家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向40余家外地進京勞務企業集中兌付勞務費12.6億元。至此,全市農民工工資兌付的金額已達到全年應兌付總金額的80%,到明年1月15日,今年所有的在施和已竣工工程拖欠農民工的工資將全部兌付完畢。

昨天,市建委還對11家無故拖欠或拒不支付建設工程款的開發企業進行了通報處理。這些企業嚴重拖欠工程款的資訊將被記錄到北京市信用資訊警示系統和建設部信用檔案系統,以督促其整改。在整改期間,對這些企業新開工項目不頒發施工許可證,並將這些單位拖欠工程款的資訊告知該單位的貸款銀行,由貸款銀行將其列為信用不良單位,依法減少其授信額度或者不提供授信。

11家被通報的企業名單

北京興豐房地産經營開發公司

北京東方極天有限責任公司

薄濤製衣有限公司

北京富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金鵬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中海信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

中國房地産開發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湖景水上樂園有限公司

北京港中建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利豐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瀛州苑俱樂部有限公司(北京娛樂信報)

北京為農民工追討工資 建築行業農民工叫好 

在昨天結束的“北京市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大會”上,北京市建委將11家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築企業逐出了北京市場。央視國際報道説,這一舉動引起了建築行業廣大農民工的強烈反響。

在重慶,收看現場直播的農民工們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有重慶農民工表示,現在政策好,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後,可以買點兒好東西,高高興興回家過年。

據報道,重慶市勞動保障部門從今年10月29日起開展的“百日追薪”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已經督促594戶企業補發了農民工工資1630萬元,並制定了春節前補發工資2436萬餘元的計劃。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築企業將被媒體曝光,並被取消參與下一輪工程競標的資格。

而在北京市方莊東裏住宅小區的建築工地現場,建築企業也給辛苦了一年的建築工人們發放他們期待已久的工資。報道説,更讓農民工們高興的是,聽到了北京市嚴懲惡意拖欠工資的建築企業的消息。

有農民工説:“絕對是大快人心,那些不給錢的建築單位早都應該把他們趕出去了。”

北京建工集團人士表示,工人拿到工資後,幹勁也足,工程進度也會加快。

據報道,北京各大建築企業近日正加速籌集資金,分期分批發放農民工工資,保證民工按時回家過年。

農民工工資累計拖欠逾千億 工程款拖欠是主因

據央視國際報道,全國總工會的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特別是建築行業拖欠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工資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截止到目前,拖欠工資的數額已累計約1000億元。專家分析,拖欠工程款是其中的主要成因。

專家認為,導致農民工工資拖欠的根本因素是開發單位對建築單位工程款的拖欠。為追求規模,開發單位不顧經濟實力,或明或暗地要求建築企業墊資承包,一旦銀行緊縮銀根或商品房銷售不暢,開發企業便以拖欠工程款的形式將困難轉嫁給建築企業。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不顧當地財力,盲目搞建設,上了項目後,不能産生預期的經濟效益,因而無力支付工程款,這都導致了拖欠工程款數額的逐年增加,據南方某省的調查,拖欠款中拖欠3年以上的工程款就佔71%,而全國拖欠時間最長的高達10年之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林嘉指出,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對民工的權益和地位不重視。民工是社會的一個弱勢群體,社會沒有把太多目光放在他們身上,民工總體地位沒有得到提升,這部分群體處在邊緣化。

報道也指出,數字顯示,中國目前分佈在各地的進城務工人員有9000多萬人。雖然保障農民工權益的專門法律至今尚未出臺,但作為與城市工人一樣的勞動者,農民工無論在工作還是權益上都受到中國《勞動法》的保護。

依據《勞動法》以及相關的規定,農民工具有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保險福利的權利。在勞動報酬上,農民工的工資必須按時發放。在因為需要而超時工作的情況下,應當享受合同規定的加班補助;農民工也應當有定期的休息時間,而當生病或者發生工傷事故時,農民工同樣享有醫療、生活保障;同樣地,農民工的子女也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法律人士認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利的前提,是農民工增強法律意識,與雇傭方簽訂正規的合同,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中新網)

中國網綜合2003年12月13日


菏澤切實解決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資問題
山東確保農民工工資
黑龍江:拖欠民工工資的建築商不準立新項目
李鐵映:高度重視拖欠工程款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
安徽:惡意拖欠民工工資的建築企業將被清出市場
瀋陽積極做好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北京確定兌付民工工資最後期限
《北京青年報》:理清拖欠民工工資的“債務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