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發佈“2003全球發展金融”報告 

    世界銀行的一份新報告《2003年全球發展金融》指出,外商直接投資和流動工人把部分工資郵匯回國已超過私人貸款而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資金來源。2002年發展中國家對私營部門的債務償還額再次超過新增貸款額,使私人債務流動出現凈負值。

    這些變化對於發展中國家將産生深遠影響。私人貸款的增減是開始於1997-98年東亞危機並持續到2002年拉美地區新一輪債務問題的一系列金融危機的一個關鍵要素。然而,從較積極的方面看,外商直接投資波動減少和流動工人匯款正在使那些已適應靠較少外債生存的發展中國家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

    2002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從2001年的489億美元增加至570億美元,這是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增加的結果。2002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而成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國,吸引外資527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佔2002年發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37%。2003-2005年該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凈額預期將每年平均增加10%。

    報告的主要作者菲利普薩特爾説:“在2001年和2002年,當全球經濟陷入由主要經濟體股市泡沫破裂引起的衰退,私人貸款下降尤為嚴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融資收縮,並且不會快速回升。對債務的過度依賴一直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問題。從前景看,還是有理由對發展中國家的未來資本流動趨向穩定持審慎的樂觀態度。對於增長和貧困人口這是利好消息”。

    根據世界銀行《2003年全球發展金融》報告,發展中國家的私人債務凈流入,包括債券和銀行貸款,在1995-96年一年間達到1350億美元的峰頂,此後穩步下降,從1998年以來的多數年間呈凈流出趨勢。2002年來自私營部門債權人的債務流動凈額再次呈負值,發展中國家對原有債務的償債額超過新增貸款額90億美元以上。

    2002年外商直接投資凈額從1999年1790億美元的峰頂下降至1430億美元,資産組合型的股權投資流動凈額從1999年的150億美元下降至90億美元。但是股權投資流入仍是發展中國家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在東亞地區,1999年以來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提高了80億美元,資産組合型的股權投資流入數額不大但比較穩定。另一方面,2002年東亞地區的債務凈流入為80億美元,1999年以來該地區對私營債權人的償債凈額總計700億美元。股權投資流入的增加與外債減少相結合,使得東亞各國的對外狀況得到加強。

    官方債權人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貸款凈額為160億美元,外加329億美元的贈款。2002年東亞地區的官方債務凈流入為負,2003年可能依然如此,原因是少數國家大量償還了1997-98年危機期間官方債權人提供的貸款,其中部分是按照規定期限償還的,還有部分是主動提前償還的。

    2002年4月巴黎俱樂部對印尼約54億美元的債務、23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和31億美元有出口信貸擔保的商業貸款進行了重組。

    但是,總體上發展中國家對外還有480億美元的經常帳戶順差,比2001年280億美元有所擴大,這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將繼續保持資本凈輸出國的地位。導致擴大的原因不僅是拉美地區貨幣貶值和進口減少導致貿易順差大幅增加,而且東亞地區繼續保持430億美元的經常帳戶順差,儘管油價上漲在其他地區造成了不同影響。

    報告認為,債務水準下降部分是受投資者喜好的驅動。銀行和債券持有人對於持有發展中國家的債權變得更加厭倦,而非金融法人在對各國做評估時審慎行事和日趨老練的同時,也認識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傢具有增長的潛力。

     在東亞地區,本幣債券市場在國內局勢趨於穩定的幫助下,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國內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反映出為減少對外幣債務依賴所做的努力。

    報告指出,更多依賴外商直接投資對於發展中國家總的來説是好事,因為外國投資者往往做長期承諾,而且與債務持有人相比更能夠容忍短期困難。很多以前借外債的政府現在都轉向借內債,償還期限也縮短了。雖然這樣做減少了外匯風險,但短期債務也增加了國內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以及國內投資者在困難時期不願意滾動投入的問題。

    此外,雖然外商直接投資往往比債務波動小,但其穩定性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無論是國內投資還是外國投資都有賴於一個積極的投資環境。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主管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尼古拉斯斯特恩説:“從債務到股權的轉變表明瞭發展中國家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的重要性。發展中國家十分之九的投資來自國內。但是國內投資者對於良好的工作環境的需要與外國投資者是相同的。他們都尋求穩定的宏觀環境、全球市場準入、可靠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治理,包括遏制官僚主義騷擾和腐敗現象”。

    積極的投資環境對於有效利用流動工人匯款也很重要。在投資環境差的國家,匯款可能僅僅被用於“過日子”,而在投資環境好的國家,收款人則有可能投資于作為重要減貧渠道的農場和中小企業。斯特恩説:“積極的投資環境對於有效利用各種類型的資本流動,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匯款、援助和債務,都有重要意義”。

    與外商直接投資一樣,匯款是一種比債務更穩定的外部融資來源。的確,匯款往往是反週期性的,可以緩和其他衝擊,因為經濟下滑會鼓勵更多的工人向國外遷移,而那些已在國外的工人會增加給留在國內的家人的匯款。在90年代的大多數年份,匯款額都超過了官方發展援助額。近期的發展趨勢,包括嚴格限制非正規匯款和降低銀行手續費等,都意味著通過銀行系統的匯款可能會繼續增加。2001年菲律賓在接收流動工人匯款方面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三,達64億美元,佔GDP的8.9%。

     儘管股權投資和匯款呈相對強勢,如何適應私人債務流動疲軟的現狀,對於很多對外國貸款産生了依賴性的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挑戰。繼2001年發展中國家對私營部門債權人的償債凈額接近250億美元之後,2002年又增加了90億美元。

    雖然2002年第三季度標誌著目前的信貸週期已到達谷底,但任何回升都將是緩慢的。2003年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凈流入總體上可能會持平。

    更廣泛地説,發展中國家的短期增長前景將繼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收入國家的發展前景,後者反過來又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世行發展預測局局長尤裏達杜什説:“在近期內,即未來6-8個月內,很多事情取決於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無法控制的因素。然而,從中期看,發展中國家在政策框架和投資環境方面做出的任何改善都有可能成為提高增長率和加快減貧速度的強大推動力”。

    在做預測時考慮到了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造成的一些動蕩,包括油價暫時上漲,但沒有做長期嚴重動蕩的假設。根據這些假設,預計2003年發達國家的GDP增長會從2002年的1.4 %提高到1.9 %,到2004年達到近期的最高水準 2.9 %,2005年減緩至2.6 %。

    2002年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為 3.1 %,比疲軟的2001年提高了 0.3 個百分點。增長受到發達國家復蘇緩慢以及幾個大的新興市場金融和政局不確定性的制約。世界貿易僅增長3 %,而非石油類商品價格提高了 5.1 %。在東亞地區,新一輪的市場自由化、強勁的經濟增長和隨中國入世帶來的樂觀情緒都推動了外商直接投資的上升。

    拉美地區債務凈流入尤為疲軟,而外商直接投資儘管比債務反彈力強,但2002年仍比2001年減少290億美元。2002年期間油價從每桶19美元漲至28美元。對於石油進口國,油價上漲足以抵消了從農産品和金屬價格上得到的好處。基準預測是發展中國家2003年增長率將提高到4%,2004年達到4.7 %。

    在過去18個月,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各個地區增長表現出很大差異,主要歸因于不同的國內情況。最突出的有:

    • 在日本相對蕭條和美國需求不穩的情況下,中國繼續保持産出強勁增長,2002年為8%左右。這有助於推動東亞地區的復蘇。中國的表現與其他國家的刺激政策一起,使得該地區2002年增長率從2001年的5.5%提高到6.7%。今後兩年該地區的平均增長率預期將超過6%,中國日益成為該地區經濟的發動機。

    • 與此相反,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增長受到阿根廷政府無法履行償債義務和銀行業崩潰、巴西大選的不確定性、委內瑞拉情況惡化以及與此相關金融市場流量驟減310億美元等諸多因素的牽制,當年GDP降低0.9 %,每人平均降幅達 2.4 %。

    • 雖然歐元區增長放緩對與其聯繫緊密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造成影響,但土耳其在2001年危機之後出現經濟活動明顯恢復,加之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繼續從油價上漲中獲益,從而促進了歐洲和中亞地區的增長,增長率達4.1%。

    • 儘管圍繞阿富汗和印巴兩國之間的持續緊張局勢導致地區局勢動蕩不安,印度國內需求持續旺盛推動南亞地區增長仍達到4.9 %。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以及中東和北非地區增長疲軟,2002年增長率為 2.6%。

    報告解釋説,各個地區在表現上的差異掩蓋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之處。隨著發展中國家日益融入全球生産、貿易和金融流動,一個真正全球意義上的經濟週期已經出現。現在,通過貿易聯繫加強、適時後勤服務、與設在中等收入國家的分公司和供應商之間的金融紐帶等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往往很快就在發展中國家反映出來。

    預計2003年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金融形勢與2001-2002年期間的嚴峻局面相比將會有所緩解。預計外商直接投資會有小幅反彈,而私人資本凈流量會呈小幅增長,儘管仍很匱乏。如前所述,這種預測是建立在伊拉克局勢的快速解決和2003年內油價大幅下降的假設基礎上的。

    


    


    

    中國網2003年4月3日


世行報告:創新是亞洲發展的關鍵 
世行2003年經濟展望報告公佈
世行高度評價中國投資環境
世行報告:東亞復蘇面臨挑戰 
世行與IMF官員呼籲發達國家開放市場
世行在中國
中國發展門戶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