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報告:創新是亞洲發展的關鍵 

    東亞地區將有可能實現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恢復能力和相互依存的經濟區的目標,只要東亞地區將機構改革議程進行到底,以技術和創新為本,投資于教育和知識,為地區的發展前景注入新的生命力,加速部分國家加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進程。這就是世界銀行今天在日本東京發佈的最新報告《創新的亞洲:增長的前景》所描繪的創新型增長的未來藍圖。

    這份報告指出,資源投入曾是過去的主要增長來源,但東亞的未來將取決於創造一個促進創新的環境。尤其是研究結果表明,東亞成功的發展模式在過去30年帶來了高速增長和減貧成果,但在未來其效果可能會降低,會出現收益遞減。報告指出,造成“亞洲模式”效果遞減的原因包括東亞的主要出口産品正在轉為低附加值商品,以及來自成本更低的生産企業和超級全球合同製造廠商的競爭日益加劇。

    報告敦促説,前進的唯一方式是東亞正在實現工業化的經濟體超越開發的“模倣”階段而進入“創新”階段,提升産品的價值鏈,並向服務業領域擴展,這就要求有意識地以創新作為主要的增長來源。

    親臨東京出席報告發佈會的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説:“東亞如果不從生産要素集約型的生産模式轉向技術集約型的生産模式,未來的增長速度就會減慢,實現千百萬人脫貧,改善千百萬人的生活、教育和前程的機會也會隨之減少。因此,東亞各國即使是在應付今天的當務之急的情況下,也應抓住時機,開始為建立更具創新性和競爭性的未來播種奠基”。

    《創新的亞洲:增長的前景》是應日本政府要求開展的一個為期三年的研究項目的主要成果,該項目的研究課題是東亞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重點放在該地區在21世紀初發展模式會如何演變,力求明確東亞經濟體在千變萬化、競爭加劇和日益實現一體化的世界環境中力爭恢復和保持高速增長所面臨的各種選擇。

    日本大藏省前國際事務副大臣Haruhiko Kuroda評論説:“研究報告論述了東亞國家的廣泛議程,包括對他們保持經濟增長勢頭至關重要的區域一體化和創新,同時報告也強調了完善的政策和良好的體制仍將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這項研究將為研究出現前所未有經濟增長速度的東亞地區的發展提供具有洞察力的新見解”。

    研究結果認為,振興東亞將取決於:

    保持過去的強項 ─ 宏觀經濟和政局穩定,開放貿易,高儲蓄率和投資率,人力資本開發;

    克服現在的弱項 - 金融脆弱,公司治理,監管制度,法律框架,匯率管理,社會保障;

    開發和強化創新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研究報告論述了實現這一轉變所需要採取的各種政策措施,著眼于:地區的經濟狀況;國家為克服現有弱項而實行的改革;以合作作為一種加強區域經濟的手段;培育創新能力所需要的動議。

    在全球和地區層面上發生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事件表明未來將不同於過去。在貿易進一步自由化的推動下,全球一體化正在形成,大大加劇了競爭環境的激烈程度,並向一度受到保護的國內市場提出挑戰。在地區層面上,日本的經濟表現及其同周邊國家的關係,以及中國作為強有力的競爭者和大有希望的市場的崛起,是塑造經濟前景的兩大重要因素。世界銀行經濟顧問、報告的主要作者沙西德尤素夫説:“技術革命繼續迅猛發展,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隨著將原件供應商、組裝廠、供應鏈管理者和買方組合在動態關係中的國際生産網路的出現,生産組織正在發生變化。東亞必須適應這些變化,否則就有落後的危險”。

    向前看:10條政策建議

    在以各國都應採取適合其收入水準、體制發展、近期歷史和構建、融資和實施政府政策的能力的各種不同的政策組合前提下,研究報告提出10條政策建議供東亞各經濟體在規劃21世紀發展方針時參考。

    宏觀經濟政策

    1. 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對包括政府或有債務在內的債務進行審慎管理。

    2. 管理好匯率,從而保持與國家的大小和開放程度相適應的一定的靈活度。

    3. 加強區域協調以強化金融穩定,保持貿易增長率,促進競爭。

    尤素夫説:“儘管(東亞)地區的多樣性使得在中期內建立聯盟很難實現,但各國可以通過關注那些共同利益之大足以克服協調及和諧化障礙的領域,比如貿易和金融管制,從中獲取可觀的收益”。

    政策體制

    4. 推進金融改革,便利銀行結構重組或重新注資,市場和監管機構建設。金融體制改革意味著政府或企業集團需要放棄引導資金流出銀行的企圖。

    5. 取消市場管制以促進競爭,從而縮小東亞與主要西方國家之間在金融、零售等服務業的技術差距。

    6. 採取措施使法律制度成為保護權益和執行規則的有效工具,將是對金融改革和加強公司治理的重要輔助。

    推動創新的措施

    7. 高等教育的品質和資訊通訊技術基礎設施將決定創新制度作為增長跳板的表現。

    8. 城市高技術産業和服務業集群(例如在東京和京都的此類集群)是創新制度的關鍵要素之一。動態的集群依靠的是支援開放的政策、培訓等公共服務、物質基礎設施和文化氛圍。

    9. 激勵措施,例如稅收優惠、智慧財産權保障、新企業的購股權計劃、政府提供的種籽資金等,都可以推動創新。

    10. 國內、區域和全球貿易與競爭政策可以幫助創新制度保持高速運轉。如果沒有競爭壓力,創新的動力幾乎必然會逐漸減弱。與此同時,雖然一個強大的市場能夠提供部分激勵,但政府也可以發揮作用-採取主動以加快和保持創新的步伐。

    沃爾芬森行長最後説:“從生産要素密集型增長向生産率驅動型增長轉變,從模倣型向創新型增長轉變,無疑道路將是坎坷的,實施將是困難的。然而,機會是有的,東亞國家已經擁有實力地位作為出發點-充足的資源供應、製造業技能、教育和科研基礎設施、金融和商業服務基礎大等等。多數經濟體都在日益開放和增強競爭力。東亞已為再次躍進做好準備。親眼目睹藍圖在何種程度上變為現實將是令人激動的”。

    記者可從網上閱讀該報告: http://media.worldbank.org/secure/eap/caneastasiacompete/

    《創新的亞洲》是東亞前景研究的主要報告,該項目開始於1999年,日本建議世界銀行對東亞經濟變革的未來方向進行研究。世行組織了一個小組,與一個由亞洲學者組成的國際專家組密切合作限定研究範圍,確定東亞經濟體的變化方向,並就東亞經濟體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過去的增長勢頭提出政策建議。該研究項目是90年代初 “東亞奇跡”項目的後續。研究報告第一卷《東亞有競爭力嗎?》于2002年10月發佈,概述了與構建未來戰略方針有關的問題。

    中國網 2003年1月16日


世行報告:從國際經驗看中國國有資産管理 
世行:全球經濟今年可望增長2.5%
世行確定可持續發展燈對華援助新戰略
世行將重點支援中國經濟轉軌
世行2003年經濟展望報告公佈
世行資訊年會:
讓西部插上資訊化的翅膀
世行在中國
中國發展門戶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