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社區就業服務體系  

    幾位下崗職工講述自己的故事:雪中送炭暖人心

    就業服務進社區,深入社區找崗位,這是再就業工作的新探索、新實踐。目前全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社區服務業是一個亟待挖掘的“崗位富礦”;就業服務進社區,與下崗職工面對面,又可以更多更及時地了解他們的情況,爭取工作上的主動。但實際效果如何,還得由下崗失業人員自己來評説。

    “我遇到的人比電視上的還要好”

    50歲出頭的董長江有些木訥,一激動,説起話來更不利落。他們一家三口人,住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新村路34號11樓,這是一棟拆遷還建房,沒有電梯,樓道很暗。一室一廳的空間顯得很擁擠,董長江還是在靠窗的地方硬挪出一塊,擺上幾年沒用的木馬、刨、鑿等工具。

    董長江原來是重慶市沙坪壩區第四建築公司的木工,妻子長期沒有工作。1998年,他下崗後,由於年紀太大,一直沒有找到新的崗位,“全家一下跌進了冰窟窿”。居委會的人剛開始介紹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時,他根本不理會,認為天底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沒想到中心後來還是知道了他家的情況。

    大冬天,晚上11點鐘,社區服務中心主任黃貴蘭和幾個同事打著手電爬上了11樓,做入室調查。接下來的兩三天,街道領導、居委會主任、低保員先後來他家走訪了差不多有20趟,居委會五六十歲的女同志,有時甚至一天就跑三四趟。董長江一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手續很快就辦好了。

    黃貴蘭又幾次到府介紹再就業資訊,最後見實在沒有單位願意接收,就安排參加居委會組織的夜間值勤。董長江對此特別珍惜,不僅值勤時一絲不茍,還一有空就往居委會跑,需要什麼小物件,馬上就回家趕做。“我以前是從來不願參加什麼組織活動的,沒想到下崗後,反而會越來越覺得這個社會好。”董長江一邊忙著給居委會做意見箱,一邊説。

    “‘師傅’推進火炕,街道拉我上岸”

    31歲的李金容原來是一位女強人,一度迷上“法輪功”,還參加陳情,由於沉溺“練功”,沒有工作,生活十分困難。小龍坎街道在入戶調查中了解到這一情況,馬上派人到府幫扶,並根據其特長幫助尋找新崗位。街道聯繫了4戶民營企業,3家大型商場,別人一聽説她的情況,都堅決拒絕。街道領導又通過私人關係,找人提供崗位,也被婉拒。曾經也是下崗女工的民營企業家雷長碧得知,毫不猶豫地接收了她,並安排主管經理經常和她談心。

    李金容的思想徹底轉變了。今年春節前,她主動要求幫助政法機關轉化“法輪功”癡迷者。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便轉化了10多人。李金容的新工作是服務業,春節前正是企業生意最好、個人收入最高的時候,她卻再次向雷長碧請假,又幫扶了一個月。

    “我又看到了明天”

    39歲的張書偉是重慶市渝中區大坪街道袁家崗社區居委會主任。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3年,居委會年年被評為先進居委會,自己年年被評為先進個人。去年,他還有幸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99年和工作了10多年的重慶鍋爐總廠解除勞動關係後,本科畢業的張書偉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下崗職工。此後,他到過幾家民營企業,還與朋友合夥做過餐飲。一天,他偶然看到渝中區招聘居委會主任的啟事。起初,他認為居委會就是一幫老頭老太太管理一些婆婆媽媽的事,但一見上面還特別提到“下崗職工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就試探著報了名。招聘筆試要考《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考前兩天,張書偉還沒找到相關資料。街道領導得知後,還特意讓人複印了一份送給他。

    自己曾經是下崗職工的張書偉,特別能體會下崗失業人員的疾苦。3年來,他所在的居委會,平均為每位下崗失業人員推薦兩次工作崗位,並定期舉辦就業指導培訓班。現在,這個社區已經基本實現了“不挑剔,就有工作”的目標。

    “回顧自己的經歷,我感覺到下崗失業並不可怕,應正確面對。有了全社會的共同關心,相信明天會更美好。”張書偉説。

    各地政府積極籌資扶持困難群體再就業

    今年以來,各地政府積極籌措資金,扶持困難群體再就業,摸索出了許多適合本地情況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全國共有47萬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再就業率達到9%以上。

    重慶、遼寧、福建等省市政府建立了再就業基金。在重慶市,凡各類企事業單位招收年滿40周歲的女性或年滿50周歲的男性,且家庭每人平均收入低於“低保”標準的下崗失業人員,並簽訂2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由再就業基金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獎勵。

    吉林、山東、湖南等省則通過“三三制”籌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資金。在吉林省,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並簽訂2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每招用1人給予1000元安置補助費,所需資金從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資金中列支。

    此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直接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資金扶持困難群體再就業。在天津市,凡社區公益性勞動組織的從業人員,每人每月將得到150元的工資補貼;下崗職工領取營業執照自謀職業的,給予200元的一次性補貼,從事家庭手工業勞動的,給予500元資金扶持,到其他單位工作並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500元獎勵。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上述籌資措施和相應的獎勵辦法,分別適應不同地區的特點,但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本地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僱主聘用下崗失業人員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保編制 保經費 保場所

    老工業基地重慶近日在主城區啟動城市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建設試點,著手構建以就業服務為主的社會保障平臺。

    新的工作機構將延伸至社區居委會,形成覆蓋面廣且能長期有效運轉的體系。重慶市再就業辦公室主任、市就業局局長侯小川説,這是適應下崗失業人員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從而生活保障轉向就業保障的需要。

    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由社區建設和社會保障科、街道社會保障服務所和社區居委會專職社會保障員組成。社區建設和社會保障科納入行政編制,由街道辦現有的社區建設科(或社會事務所)改建,強化社會保障職能,並充實工作人員。街道社會保障服務所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其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由區級財政承擔。社區居委會專職社會保障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由區財政對其進行定額補貼。

    街道社會保障服務所,主要職能有負責下崗、失業人員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崗位開發,審核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的資格和最低生活保障金髮放等10項。為方便群眾,服務所均建立服務大廳,設立統一的服務標識,實行窗口服務、一站式辦公。街道社區社會保障資訊實行網路化管理,實現區-街聯網,並逐步向社區拓展,開辦費和網路建設費,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補貼。各個街道社會保障服務所有關城市低保、就業服務、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優撫救濟、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資訊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用。

    重慶市主城區部分街道、社區居委會此前進行的類似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侯小川説,通過社會保障資訊互聯互通、資源共用,可以簡化社會保障工作程式,提高效率,並解決人戶分離給下崗失業人員和享受低保的居民帶來的不便。

    侯小川説,網路平臺搭建起來後,上述居民的檔案資料將全部通過網路系統進行動態管理。屆時,這些居民辦理相關手續,甚至只需到服務大廳的一個櫃檯即可。

    新聞背景:發達國家相繼完善社區就業服務體系

    目前,在市場經濟國家,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已相當完善。從機構管理體制來看,多數實行垂直管理,並大致分為3種類型:一是隸屬於勞動部門或政府某個獨立機構,以便較好地執行政府的就業政策,從而有利於促進困難群體就業;二是由政府、僱主和工會組織組成的三方委員會管理的公益性自治機構,具體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由三方委員會下屬的理事會確定,日常工作則由理事會指定或提名的總經理負責;三是少數國家實行的就業服務“公費民營”模式,這使公共就業服務實現了市場化運作,往往可以節省經費、提高服務品質,但招投標的程式比較複雜。

    從經費來源看,國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主要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撥款,而對於失業者則一般提供免費服務。但也有一些國家,在為僱主提供專業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招聘服務或提供勞動力市場資訊時收取一定的費用。

    從服務特點來看,國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注重提供“一站式”服務和“個性化”服務。“一站式”服務是指職業指導、培訓諮詢、職業介紹、申領失業金等一系列相關服務在一個辦公點就可完成,這種綜合性服務使失業者備感方便。“個性化”服務是指根據不同求職者和僱主的需要提供不同方式的服務,如對年齡較大、技能老化、失業時間超過半年的求職者提供面對面服務,對失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者、殘疾人或其他特困群體提供一對一的跟蹤服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經濟國家還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之上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勞動力市場資訊網路。在美國,這個系統由相互連接的4個數據庫網路構成:用於登記和發佈用工資訊的工作崗位網,用於登記和發佈求職資訊的人力資源網,提供地區經濟和産業發展動向、就業增長預測、各産業工資福利水準等的勞動力市場資訊網,提供培訓資訊、出售培訓課程計劃的培訓網。

    我國勞動力市場持續供大於求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去年以來我國勞動力市場持續供大於求,失業人員佔求職者的比例持續上升,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這種情況仍將持續較長時間。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佈的全國81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二季度供求狀況資訊。在上述城市中,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力市場登記招聘各類人員約155萬人,而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人數將近210萬,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

    值得關注的是,在所有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佔有較大比例,且呈上升態勢。二季度,失業人員佔求職人員比例高達58%以上,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都有所提高,其中上升幅度較大的是新成長失業青年和就業轉失業人員。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今年以來,各地加大了再就業工作力度,積極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上半年,天津、重慶等9個省市以黨委、政府名義出臺了促進就業的政策文件,黑龍江、山東等省份開展了大規模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狀況調查摸底。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全國共有47萬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再就業率達到9%以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將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切實抓好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加強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進一步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搞好再就業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張曉松 張國聖)

    新華社 2002年9月5日


各地政府積極籌資扶持困難群體再就業
上海、福州、遵義等城市千方百計擴大再就業
江西多渠道促進再就業 年內重點建設50個高品質再就業基地
成都:聯通援助萬人再就業行動開首場
遵義市3.1萬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
河南7萬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
國家計委進一步明確下崗職工再就業可減免的費用
廣州政府為特困失業人員再就業開闢綠色通道
陜西再就業培訓覆蓋30萬下崗職工
朱鎔基:完善社保體系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
解讀北京低保新政策 範圍擴大鼓勵再就業
關注再就業:100%的就業奇跡是如何創造的?
吳邦國: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抓好再就業工作
國家計委:下崗職工再就業免交一批費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