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電子政務建設項目“金審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日前,國家計委已批准審計署提出的審計資訊化建設可行性報告,籌備多年的審計資訊化建設工程——金審工程,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式,第一個被批准為電子政務建設項目。4月29日,審計署在京召開金審工程工作會議,對該項目各項任務的具體實施進行動員。李金華審計長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副審計長令狐安、翟熙貴、劉家義、董大勝,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推廣應用組組長陳小築,國家計委高技術産業司司長許勤出席了大會。劉家義主持大會,並介紹了金審工程的概況和工程一期建設的任務安排。

    今年,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把電子政務建設作為今年我國資訊化工作的重點,政府先行,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建設,並且決定在“十五”期間建設電子政務一期工程。根據國家的有關安排,為了增強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的調控能力、服務能力、監管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規範政府業務流程,維護社會穩定,在國家電子政務一期工程中,要加快10個重要業務系統的建設,其中包括金審工程的建設。為了使該項工程一期建設迅速啟動和有條不紊地實施,審計署召開金審工程工作會議。

    李金華在會上要求,要乘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東風,迅速啟動金審工程的一期建設。他説,我們審計機關的資訊化建設,是隨著國民經濟管理資訊化發展而逐步開展起來的。審計人員不掌握現代審計技術將失去審計資格,這已經成為廣大審計人員的共識。各級審計機關十分重視審計資訊化建設,審計軟體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取得了一定成效,電腦硬體的配備情況有了一定的改善,資訊化基礎工作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審計資訊化建設工作與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大環境是一致的。他説,金審工程得到了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計委、資訊産業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援,我們要不辜負國務院領導同志的希望,不辜負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援,乘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東風,迅速啟動金審工程的一期建設項目。

    李金華説,我們要從新的高度認識到,審計資訊化是審計領域的一場革命。這個認識是我們在近幾年審計實踐中逐步總結取得的,這是發展形勢逼出來的。我們的審計對象已經逐步用電腦處理會計業務了,有的紙質資料已經沒有了,靠傳統手段審計的審計人員,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進不了門,打不開賬。因此,審計機關必須加強審計資訊化建設,勢在必行,不搞不行,只有這樣一條路。會計資訊化使財務資訊和管理資訊密切結合,並且有突破,實現了對易地會計業務的遠端處理和監控。從資訊化的過程看,初級階段是電腦化,進入資訊化,所帶來的變化將更加明顯、更加突出。從電腦化到資訊化的過程,對於業務系統不僅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質的變化。不僅是修修補補的改善,而是一場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審計資訊化的進一步發展,必將促使審計手段發生一些重大變革。第一,審計資訊化象徵著審計工作將發生三個轉變:從單一的事後審計變為事後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的靜態審計變為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的現場審計變為現場審計與遠端審計相結合。當然,這三個變化是逐步實現的。動態審計、遠端審計還需要大環境的配合才能全面鋪開。第二,審計資訊化必將推動審計方法的改變,對被審計單位的賬目逐筆審計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但在審計資訊化情況下將輕而易舉。第三,審計資訊化必將推動廣大審計人員思維方式的轉變,增強審計人員的全局意識和宏觀意識。第四,審計資訊化必將提高審計品質,降低審計風險。

    李金華説,要加強領導,調配力量,把工程建設任務落到實處。他強調説,資訊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督促檢查。這項工程,成也“一把手”,敗也“一把手”。我們做這項工作要樹立長遠觀點和全局觀點。所謂長遠觀點就是要看到資訊化發展的趨勢。我們要具有前瞻性,不能只顧眼前造成資金浪費。他特別強調,我們每個人在金審工程的建設中,一定要嚴格按照工程招標和政府採購的要求,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規,嚴格遵守各項財政紀律,絕不允許在工程建設中發生各種舞弊事件。如果我們審計系統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定嚴肅處理。要正確處理當前審計任務和工程建設的關係,要統籌考慮,合理安排,努力做到兩不誤;二者若發生矛盾,要把金審工程的建設放在首位。要嚴格工程管理,加強監督檢查。要建立體現資訊化建設特點的各項管理制度;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財務會計制度進行運作;要精打細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陳小築、許勤也分別在大會上講話。他們介紹了實施電子政務的內容、意義和要求,並表示將對金審工程給予全力支援。

    審計署各單位處以上幹部,各特派辦、部分省審計廳(局)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審計署網站 2002年5月10日

    


缺乏統一規劃 電子政務亟待創新
內容更新慢 政府網站何時“活”起來
北京:電子政務將試行網上審批
電子政務將建“虛擬機關”
謝麗娟:順應資訊時代要求 積極推進電子政務
國外實施電子政務的啟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