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李忠傑

     在“七一”講話中,江澤民同志提出了“第一要務”的概念。在“5.31”講話中,江澤民同志又提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提到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地位,是江澤民同志“5.31”講話一個突出的亮點。

    一、發展始終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任務更加緊迫、更加重要。發展,始終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

    鄧小平對發展問題高度重視。粗略統計,在《鄧小平文選》中,“發展”這個詞,一共用了1066次,其中第一卷191次,第二卷317次,第三卷558次。第三卷全書28.8萬字,這就是説,該卷平均每516個字就有一個“發展”。雖然“發展”有多種含義,但它出現的頻率確實反映了發展在鄧小平心目中的地位。鄧小平明確指出,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我們所做的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要發展自己;歸根到底,發展才是硬道理;……他還明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稱為“中國的發展路線”。

    江澤民同志堅持鄧小平的發展思想,並把它用於執政興國的實踐中。多年來,他一直反覆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産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尤其要集中力量把發展社會生産力擺在首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和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因此,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他還特別強調:“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戰略思想。”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的生産力水準、人民生活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還是不是硬道理?發展還是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呢?答案依然是肯定的,而且是十分明確的。

    發展,依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增強社會主義凝聚力、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需要。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現在不算太窮了,但也不富。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800多美元,在世界上還處於很低的水準。總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但還不是每家每戶都成了小康。全國還有3000多萬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城裏還有很多下崗和失業工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都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都不可能改變。所以,進入新世紀,發展依然是全國人民關注的中心問題,依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繼續持續和健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才能有進一步的提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才能顯示出更加彭勃旺盛的生機,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才能有更加可靠的保障。

    發展,依然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增強我國國力和地位的需要。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科技和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優先已成世界潮流。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經濟實力。在發展問題上,我們既面臨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又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競爭中佔有優勢的壓力。從國際比較來看,西方發達國家已處於較高的發展水準,即使我們始終保持一個較快而又穩定的速度,要追上它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們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將更加密切,既要利用機遇,又要防範風險。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在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面前,遊刃有餘,應對自如。

    總之,發展是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離不開發展;振興中華民族,增強中國國際地位,離不開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增強社會主義的生命力,離不開發展;解決國內各種問題,保持穩定局面,做到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離不開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離不開發展;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離不開發展。發展,依然是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的形勢喜人,發展的形勢逼人,發展的形勢不等人。過去20多年,包括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十三年,我們都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不放。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把發展擺在首要的地位上。這個基本的戰略思想沒有變,也不可能變。

    二、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當然,也就應該是執政黨執政興國所要考慮和解決的首要問題。江澤民同志提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論斷,進一步把發展與執政問題聯繫了起來,突出了發展在黨的執政內容、執政過程、執政基礎中的重要地位,對於進一步明確我們黨執政的任務、提高執政的水準、鞏固執政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我們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賦予的。黨之所以能肩負起領導國家建設的責任,歸根結底,是因為黨能夠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規律,帶領國家走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所以,黨的所思、所言、所作、所為,一切都要遵從人民的利益、願望和要求,都要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共産黨執政的規律。既然當代中國最關鍵的問題和最主要的任務是發展,那麼,作為長期執政並肩負領導國家建設責任的黨來説,就應該把發展作為執政當中最關注的課題、最主要的任務、最優先的日程,竭盡全力處理好,解決好。執政幹什麼?中心和關鍵,就是運用自己掌握的國家權力,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綱領、政策、措施,組織各方面的力量,推動發展,促進發展,實現發展。從這樣的意義上來説,堅持還是不堅持發展,是一個關係到黨怎樣執政、執政幹什麼、怎樣執好政的問題。説到底,還是一個是否順應歷史潮流和發展規律的問題。

    “三個代表”,為我們提供了建黨治國的戰略思路。“三個代表”中的每一個“代表”,都與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生産力的先進性,是在發展中保持和實現的。只有不斷發展的生産力,才可能是先進的。只有敏銳把握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趨勢和要求,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推動生産力以較快的速度、較高的水準向前發展,我們才稱得上是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文化的先進性,同樣也是在發展中體現出來的。它既要積累,又要創新。既要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又要促進和保證生産力的先進性。我們黨只有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促進包括經濟在內的社會的全面進步,也才稱得上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個歷史的、發展的範疇。不僅人民的利益和願望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變化,而且根本上也要通過發展來得到實現。發展的速度越快、品質越好,實現的程度就越高。如果發展速度太慢,甚至沒有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就很難得到實現。所以,堅持“三個代表”,就要堅持發展,只有推進發展,才能真正當好“三個代表”。

    因此,按“三個代表”的要求建黨治國,就應該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放在首要和第一的位置上,並且始終貫穿于執政治國的全過程。從執政的內容來説,黨所遇到的問題紛紜複雜,所要處理的事務千頭萬緒,但“要務”者,重“要”之“務”。不是第二,更不是第三,而是“第一要務”。其他事務、“要務”,都要與之相適應、相配合,而不能與之相矛盾、相衝突,影響和干擾“第一要務”的推進和落實。從執政的過程來説,每一個環節都要著眼于發展、都要圍繞著發展、都要有利於發展。執政的目的是要解決發展的問題,執政的措施要圍繞著發展來制定,執政的成效要用發展的實績來檢驗。

    進入新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必須抓好的三大任務。三大任務,各有自己的內涵和要求,同時又互相聯繫,互相促進。其中,現代化建設是核心。它既是關鍵性、全局性的任務,又能對其他任務起促進和保證作用。所以,實現三大任務,仍然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通過發展來解決或帶動各方面問題的解決。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確定,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為根本出發點,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是新世紀我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的重要方針。“以發展為主題”,從執政的角度來説,就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兩者的含義和要求是一致的。把“主題”作為“第一要務”抓緊抓好,我們才能開創新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發展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舊的問題不斷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産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把問題不斷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發展的速度和成績都令世人矚目。但也面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歷史遺留的,有的是在新形勢下産生的。如下崗失業問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問題,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等等。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但不能用停止發展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年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形成了一條重要的思想,即: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雖然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有發展,才能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不發展,問題不可能解決,而且會越積越多。所以,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包括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好的經驗。

    三、全面把握第一要務的內涵和要求

    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抓好,還必須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的內涵、要求和實現途徑等等。

    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會等等各方面內容在內的全面發展。鄧小平説:“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 (《鄧小平文選》3卷375頁)。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但另一方面,社會的發展又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保證。經濟發展的成果必須體現在社會各個領域以及社會關係的完善上。經濟發展應該與其他方面的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所以,鄧小平從來也沒有説中國的發展只能、或僅僅是經濟的單一發展。他的一連串關於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思想。當代世界,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單純的經濟增長並不等同於發展。發展,應該是包括經濟和社會在內、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發展。所以,江澤民同志説:“我們講發展是硬道理,講的是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的發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發展。”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既要求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抓緊抓好,同時,也要求把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抓緊抓好。就像彈鋼琴,十個指頭都要張弛有序。不能一個指頭用力,也不能握成一個拳頭全部用力。

    發展要有新思路。不同的歷史時期,發展的環境、條件、內容、要求不同,發展的思路也會有所不同。我們今天的發展,是在進入了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在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的條件下,在同時以工業化和資訊化為兩大任務的情況下的新的發展。老思路管用,就仍然要用。但光用老思路顯然是不夠了。所以就要不斷探索和採用新思路。實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兩個根本性轉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就是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思路、新思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準,這也是一個新思路。當然,這些思路也並不是今天剛剛提出來的,但它可做的文章還很多很多,蘊含的潛力還很大很大,要真正付諸實施而且切實做好,還要作出更大的努力。至於還有沒有更新的思路,則要靠我們進一步的探索了。

    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並不等於其他任務就無關緊要了。比如説,改革、穩定與發展一起構成當代中國發展全局的三枚大棋子。它們的關係和狀態如何,決定著中國的大走勢、大格局。發展是主題,改革是途徑,穩定是保證,三者缺一不可。發展,要通過改革消除體制性障礙以後才能得到更大的實現。不改革,就難以發展,甚至不能發展。改革,往往伴隨著利益的調整。如何處理好人們的利益關係,從而保持社會穩定,就成為改革能否進行、發展能否實現的重要條件。沒有穩定,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所以,十五大強調指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和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既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黨是人民群眾的代表,是受人民群眾的委託來行使國家權力的。既然是代表,那就必須始終忠實於人民群眾,服從和服務於人民群眾,以人民群眾的意願為最大意願,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大利益。黨的一切活動包括第一要務,都要著眼于為人民謀利益;黨的一切關於發展的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意願。發展先進生産力、發展先進文化所取得的成果,最終都要為人民所享用。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利益關係,統籌兼顧,顧全大局,維護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適當照顧各方面的具體利益;立足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高度的責任感,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工作。

    (作者為中央黨校校委委員、科研部主任)

    中國網 2002年6月24日


中央黨校副校長解讀江澤民5.31講話含義
胡錦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5.31"講話精神
中宣部召開理論界學習"5.31"重要講話座談會
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迎接黨的十六大
學習實踐“三個代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