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副校長解讀江澤民5.31講話含義  
李君如

     江澤民總書記5月31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同1992年6月9日和1997年5月29日分別在“十四大”、“十五大”前發表的重要講話一樣,是又一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把迎接“十六大”召開的思想理論準備推到了高潮。這篇重要講話,充滿著面向新世紀的時代感,開拓新階段的緊迫感和開創新局面的使命感,具有催人奮進的濃烈色彩和鮮明特點。

    理解新世紀:蘇東劇變和“911”帶來大變局

    江澤民同志在“531”重要講話中,一開始就要求我們站在“新世紀”和“新階段”這樣的時代高度來認清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顯然,這是有深刻考慮的。而且,這個深刻的考慮同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十六大”聯繫在一起,更有其非同尋常的意義。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五屆六中全會上決定在今年下半年召開“十六大”的時候,就已經明確指出:“這次大會,是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極為重要的會議,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就是説,黨中央是以“新世紀”的複雜形勢和“新階段”的時代要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確定“十六大”的歷史使命的。

    為什麼要把“新世紀”和“新階段”這樣的歷史和時代的制高點,作為我們當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講“新世紀”,是因為形勢逼人,催人奮進。進入20世紀80年代,和平與發展已開始成為時代的主題。時代主題的轉變,要求我們在觀察全球問題的思路上、處理國際關係的原則上都要與時俱進,而不能一成不變。這20多年來,我們深感時代主題的轉變,既給我們提供了機遇,也給我們帶來了種種複雜的形勢和嚴峻的挑戰,特別是由於兩起重大事件使國際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一起重大事件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它使冷戰格局結束,國際局勢出現深刻的變動。鄧小平當時的判斷是:“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和平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發展問題更加嚴重。”他預見到了進入21世紀後,發展問題對全局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任憑南北矛盾擴大下去,貧富差距不能縮小,將對國際局勢産生深刻影響。另一起重大事件是,進入21世紀第一個年頭髮生的“911”事件。它進一步改變了原來的世界格局和國際政治關係。江澤民同志“531”重要講話在分析新世紀的複雜形勢時,明確地指出“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正如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911”事件發生後多次指出的,和平與發展問題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一方面,世界上維護和平的力量繼續增長;另一方面,國際局勢更為錯綜複雜,不穩定因素增多。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經過這兩起重大事件,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著,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包括軍事和文化在內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國際局勢下,中國該怎麼辦?執政的中國共産黨該怎麼辦?這就是新世紀的國際局勢向我們提出的課題,就是進入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理解“新階段”:中國總體上進入“小康社會”

    講“新階段”,也是因為形勢逼人,催人奮進。進入新世紀,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講,又有自己的歷史特點和時代要求。這就是江澤民同志在“531”講話中明確指出的:“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鄧小平為我們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這是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偉大一搏,是實現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宏偉藍圖。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已經勝利地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具體地説,到1995年已經提前完成國民生産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任務,到2000年又在我國人口比1980年增長3億左右的情況下實現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儘管各地的發展還不平衡,但是這些指標的完成標誌著我們已經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意味著我們從總體上進入了鄧小平所説的“小康社會”。黨的“十五大”曾經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度裏,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是一件有偉大意義的事情。這將為國家長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礎,為更加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新的起點。”因此,江澤民同志在“531”重要講話中説,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這個“新的里程碑”標誌著: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宣佈了這一“新階段”的到來。時不我待,機不可失。江澤民同志“531”重要講話,要求我們緊緊抓住21世紀頭一二十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和去開拓的新階段,就是我國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後召開的“十六大”要認真研究的歷史特點和時代要求。

    我們黨只有認清國際形勢和現階段中國的歷史特點、時代要求,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才能團結全國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我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理解“新局面”:各地要有具體化的目標

    江澤民同志“531”重要講話,要求我們站在“新世紀”和“新階段”的高度,認清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是為了凝聚全黨力量,帶領全國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並且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努力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

    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行了20多年的探索和奮鬥。核心就是要在中華大地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今天講要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實施現代化的第三步發展戰略,就是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因此,“新局面”,首先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歷史進程,“三步走”就是這個歷史進程的生動體現和具體展開。相對於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第二步目標而言,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並且作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決策,這就是在開創歷史的“新局面”。

    “新局面”,其次是一個全面的範疇。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眾多方面建設任務的新概念。江澤民同志2000年6月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在闡述我們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並繼續向現代化目標邁進這一重要問題時,已經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要經歷若干個具體發展階段。小康社會是其中一個重要階段。這就説明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上的奮鬥目標是相聯繫的。小康社會要通過“全面建設”才能建成。因此,在“531”重要講話中,江澤民同志論述的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重大任務和目標,可以説,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奮鬥目標,就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主要任務。

    “新局面”不是一個抽象的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具體範疇,它在完成任務和時間部署等問題上都有著具體奮鬥目標—不僅在總體上有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具體的奮鬥目標,而且在各地還要從那裏的具體條件出發加以具體化。比如最近在各地召開的黨代表大會上,在確定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時,各地都不一樣。北京市提出今後5年,努力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力爭到2008年實現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6000美元的目標;廣東省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使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7000美元以上;上海市提出今後5年是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階段,到2007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7500美元左右;等等。這就表明,各地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都有自己具體的奮鬥目標和部署。

    當然,開創這樣的“新局面”絕非易事,關鍵是要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江澤民同志在“531”重要講話中突出強調了要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強調要維護和增強團結。這就是説,我們要廣泛充分地團結和依靠人民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鄧小平在1978年11月曾經提出要“萬眾一心搞四個現代化”。我們今天仍然要樹立這種萬眾一心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崇高使命。有了這一條,我們就能在新世紀、新階段腳踏實地地開創新局面。

    改革開放的主心骨: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

    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宏偉事業。但道路並不平坦,會有困難和風險。為了保持清醒,堅定開創一個新局面,我們必須有主心骨。

    江澤民同志在“531”重要講話中講了兩句話:一句叫做“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一句叫做“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有了這樣的主心骨,我們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關於鄧小平理論是我們改革開放的主心骨,這幾年已講得很多。眾所週知,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需要指出的是,確立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把其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一大歷史貢獻。回顧十三屆四中全會江澤民同志任總書記以來這13年黨的思想建設歷史,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這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同志針對來自“左”的和“右”的錯誤思想的干擾,對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和政策説了兩句話:一句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一句是全面執行,一以貫之。接著,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2條原則,江澤民同志在全會閉幕時的講話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已經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重大發展。”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70週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初步分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要求後,經過學習鄧小平1992年初南方談話精神,黨的“十四大”概括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並且作出了用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的戰略決策。特別是1997年初鄧小平逝世後,江澤民同志高度評價鄧小平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制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可寶貴的財富”,黨的“十五大”做出了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的重大決定。這次在“十六大”召開前夕,針對黨內外各種思想認識,江澤民同志在“531”重要講話中,再次明確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顯然又有新的意義。

    既然講旗幟仍然要講“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又為什麼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作為我們改革開放的主心骨提出來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要説兩句話。首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了我們黨成立以來的全部歷史經驗,特別是概括了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它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同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

    為什麼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讀一讀江澤民同志“531”重要講話,在闡述“與時俱進”問題時講的“四個一定”,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一問題。他説:“堅持與時俱進,就一定要看到《共産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這“四個一定”,實際上講的是“三個重大變化”對我們黨和國家的新要求。“三個重大變化”又可以理解為世情、國情和黨情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對我們黨如何鞏固執政地位,如何加強執政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是錯誤的、有害的;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是錯誤的、有害的。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應了世情、國情、黨情的重大變化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因此,在“新世紀”、“新階段”,為了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我們要一如既往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這樣的主心骨,這樣一種馬克思主義的清醒和覺醒,我們不但能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還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更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為中央黨校副校長)

    南風窗 2002年6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