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做“無芯中國” 七大“中國芯”基地躍躍欲試  

    到2001年12月29日,科技部依次批准了上海、西安、無錫、北京、成都、杭州、深圳共7個國家級IC設計産業化基地。其中長三角地區有3個,珠三角1個,環渤海灣地區1個,西部2個,全國佈局的意圖明顯。

    中國主要的高科技城市一直盯著積體電路(IC)設計産業。如果説在2000年和2001年他們爭奪的是台灣晶片加工服務廠(FOUNDARY)的8英寸晶片生産線西移項目的話(當然,這種競爭至今仍在繼續),那麼從2001年下半年至今,他們爭奪的則是國家科技部的青睞——科技部手裏捏著一沓名叫“國家級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化基地”的桂冠,誰獲發一定受益無窮。

    如果所有城市爭上IC産業項目的努力匯整合為“中國芯工程”的話,那麼這個工程已由重生産製造向重研發設計延伸和深入。

    不甘心做“無芯中國”

    早在2000年2月,上海市宣稱已獲得科技部支援,建立“火炬計劃”上海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化基地。不久,基地中就沒有了“火炬計劃”的字樣,可以推測科技部的思路有了轉變。上海有關人士指出,上海的基地計劃啟發了主管機關,在全國進行産業化基地佈局。

    其後兩年內,科技部陸續批出了7個基地。其中長三角地區有3個,珠三角1個,環渤海灣地區1個,西部2個,全國佈局的意圖明顯。除了這7個城市外,據悉還有武漢、長沙、哈爾濱、珠海等多個城市申請,但未獲批准。一位人士自稱深圳基地是科技部的“關門弟子”,但科技部方面則稱,並不是説從此不批,只是近期不會再批,先集中精力做好這幾個再説。

    “我們的目的是起一個引導作用,在國家863計劃的總體框架下,對一些基地擇優扶持,希望‘以點帶面’,為國內IC設計産業創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科技部高新技術與産業化司的張金國對記者説。

    這意味著,科技部在基地計劃中的角色,仍然局限在863計劃的層面上,科技部的資金跟著863計劃的項目走,既便是成為基地,若沒有好的項目,也得不到國家的錢。在已經公佈的國家“十五”期間863計劃重點支援的10大項目領域中,積體電路赫然名列榜首。

    “誰都認為,今後10年,中國會成為全球電子産品生産基地,但是所謂生産基地,就是賺一些可憐的加工費,國家不會甘心於此,所以會從軟體和積體電路抓起。我們不甘做無芯中國。”北京一位IC專家説。

    如果説晶片製造是整個IC産業的基礎,IC設計則是産業的龍頭和靈魂。FOUNDARY工廠所做的僅僅是來單加工,離中國所追求的自主智慧財産權還有距離,而IC設計基礎薄弱,成了産業的瓶頸。科技部的意圖很明顯,由這些基地拱建技術平臺,推動IC設計的産業化。

    地方政府很舍得花錢

    依據記者獲得的資料,7大基地的普遍做法是“技術平臺+孵化器+培訓中心”。這種設計顯然脫胎于上海模式,而且已成為科技部對各地的基本要求。

    自2000年2月10日上海基地掛牌,上海市科委借機推出“上海積體電路設計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由市政府撥出1億元專款進行資助,其目標是:建立一個擁有先進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和測試平臺的開放實驗室,供IC設計企業共用使用;建立面向全國的多項目晶圓支援計劃;組織培訓活動和專業課程;設立將整機産品、功能設計和晶片製造結合在一起的PDC(積體電路設計創新項目)專項資助計劃。

    雖然漕河涇、張江等幾個開發區都對基地趨之若騖,但是上海人選擇了位於北京路的一座原為商用的寫字樓,此後的一年時間,作為基地骨架的上海積體電路設計研究中心、上海積體電路創業中心、上海積體電路培訓中心先後成立。

    基地的主要使命是孵化IC設計企業,地方政府常常會給創業者一筆啟動資金,上海市規定、小項目給20—30萬,大項目給50—100萬;此外,基於EDA設計軟體和相關的設計工具的技術平臺,其成本動輒數百萬上千萬人民幣,中小企業根本無力購置,基地也要買來供所有入園企業使用;創業者也度不了風險投資商的支援,上海的新黃清集團出資1億元承擔了這個角色。據説,上海還為創業企業提供一定時間的免房租優惠。

    北京基地破費可能要大一些。北京市半導體協會副理事長董先生告訴記者,北京市原先就有一個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園,獲批為國家級基地後,北京市出資3億元購買了大運村的其中一幢20層的商住樓,北京基地花了7700多萬元購置各種設備和軟體。此外,北京市每年還有1個億的基金,用來支援基地企業。

    某種意義上基地建設成了地方政府比拼財力的舞臺,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實力遠不如京滬,只能望洋興嘆。有消息説,成都基地因此動作緩慢。

    最後獲批的深圳基地據悉將會在今年七八月間掛牌,雖然深圳市也已確定在3年內每年撥出0.5億元支援基地建設,但是深圳基地可能會“吝嗇”一些。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高秉強教授對記者指:深圳不會像別的地方那樣,一説搞基地就先建樓,我們打算租用深港産學研基地和國徽電子公司的大約1萬千米辦公場地,租金會有優惠,但不會免租;至於技術平臺,有可能會在原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的EDA實驗室和北京大學深圳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擴建,我們不會免費提供,有可能採取理事會制結合會員制的收費模式;深圳市計劃建立一個知設計專業投資基金,由數家風險投資公司聯合注資,承擔融資平臺的功能。”身為深圳翱科創技公司總裁的高秉強是深為身基地專家組的召集人,據説對深圳基地建議方案有很大影響。

    “科技部要求我們在機制和體制上。進行創新,因而深圳基地以市場化為原則,政府不會亂投錢。”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長張克科説。

    誰能成為真正的基地?

    所有在“晶片生産線熱”中産生的爭論將全部帶到這一波IC設計産業熱中來,其中最典型的兩個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應扮演什麼角色?哪個城市將成為競爭中的勝者?

    對於前一個問題,政府往往強調,在産業發展的初期,政府的引導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學術界和媒體則會強調,“免費不是最合理配置資源的方式,”也許再過10年,我們就可以看清地方政府到底在“中國芯工程”中起到什麼作用。依據國外的經驗,孵化器培養的企業裏,一年內的存活率為10%,兩年的存活率為5%。政府若承擔孵化功能,看來也得接受這個投資收益率。

    上海華虹積體電路設計公司(俗稱南華虹)總裁閔昊表示,政府一定得把握兩點:第一,政府可以促進環境,但不要直接參與經營活動;第二,政府自己不要希望從裏面得到什麼回報。然而所有的地方政府,其目標都是為地方GDP和稅收做出貢獻。

    無論如何,京滬兩地都表示他們在基地建設上已取得很大成功,上海基地的入駐企業已佔到上海IC設計企業的一半左右,原來選定在北京東路的場地已夠用,而北京也有三四十家設計公司入駐(其中三分之二是初創企業)。北京市半導體協會的董先生説,“我們一個核心園根本不夠,我們在推動北京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自己搞IC設計園區。”

    一如“晶片生産線”熱中各地所強調的,現在各地仍強調各自的優勢:北京、西安、上海、成都等強調有眾多科研院校,有研發和人才優勢。上海、無錫等地強調他們已有國家908和909工程所形成的産業基礎和産業鏈優勢;深圳強調自己的市場機制,以及珠三角東部地區是全國最大的晶片用戶市場(全國IC的80%從深圳進口,其中的75%在深圳消耗)。

    除了 7大基地外,武漢、長沙等未獲批國家級的城市也並沒有停下IC設計業的步伐,廣州、蘇州、東莞等未向科技部申請的城市,也在按自己的計劃推進IC設計産業發展。某市科技局一位人士就對記者説:“誰能成為IC設計産業化基地,不是由科技部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決定的。”

    北京一位IC業界專家對記者説,“2000年全國IC設計的總産值才16億多,即便是高速發展,這個産業容量也有限,不可能有六七個基地,頂多會有兩三個真正成為全國IC設計産業中心吧。”他相信,這兩三個城市應會從上海、深圳、蘇州、北京中産生出來。這4個城市同時也在IC製造業最有競爭力城市名單上。

    十年的時間,能讓市場給出最後的答案嗎?(金城)

    《世紀經濟報道》2002-6-13


美國晶片商搶灘香港入駐科學園
貝瑞特在中國以“芯”換心為什麼
CNN:中國芯的野心
北京市政府“買單”五億支援北京“芯”計劃
台灣將宣佈晶片産業“登陸”政策
創造東方矽谷——中國晶片製造路在前方
中國“芯”蓬勃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