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東方矽谷——中國晶片製造路在前方  

    在世界晶片製造界,浩如煙海的産品數據和專業術語是將製造商們劃歸不同類別和檔次的主要標準,其中,最關鍵的度量單位是微米。微米專門用以衡量晶片的晶片厚度,晶片越薄,晶片處理器的速度越快。但是,製造超薄的優質晶片技術要求非常高,所以實現晶片製造水準的跨越成為每一個晶片製造商所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如今,中國的半導體製造業即將實現一次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去年12月,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宣佈本公司即將成為中國第一家生産厚度僅為0.18微米的晶片(人的頭髮直徑為100微米)的專業製造商。對中芯國際而言,這項技術突破將徹底改變公司的用戶群,改變公司過去的經營狀況。同時,國內高尖端的行動電話製造商也將不必再從國外進口晶片,而改用國産的品牌晶片。

    中國的晶片製造起步晚,但發展十分迅速。中芯國際的技術突破堪稱迄今為止中國晶片業取得的最大進展,從此以後,屬於“中國製造”的將不再僅限于最初級的晶片産品,中國産出的高級晶片將進入更尖端的高科技領域,中國已經走上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走過的科技發展道路:從産業製造鏈的最低級逐漸進入主流,甚至到達最前沿。

    展望未來,中國晶片業的前途雖然充滿希望,卻也困難重重。儘管已經獲得了0.18微米晶片的生産能力,中芯國際仍然落後於台灣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三年,落後於新加坡兩年。由於美國政府並沒有完全放開限制高科技設備出口中國的條例,台灣當局也很可能繼續阻撓島內的晶片製造商到大陸投資,中國晶片製造業獲得技術外援的可能性受到削弱。

    儘管如此,在中國大陸,晶片行業的壯大和成熟卻是不爭的事實。伴隨著行動電話、個人電腦以及通訊設備的迅速普及,國內市場對晶片的需求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數以百計的高級工程師從台灣、日本以及美國來到這裡,為本土的晶片公司提供技術支援;數十億美元的台資跨越海峽,流入類似中芯國際這樣的優秀股份公司。

    但是,迅速崛起的中國晶片製造業應該如何在技術上趕超國際先進水準?在豐厚的外來投資支援下,獲取科技成果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尋覓希望通過提供技術支援順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合作者。

    通過技術與市場的交換合作,中國製造業能夠迅速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儘管類似的合作可能會導致中國企業對外國投資者的過分依賴,然而中國企業並不會因此喪失寶貴的市場份額,相反,中國晶片市場的紅火局面已經引發了無數外國企業的投資欲,中國晶片業主佔有絕對的談判主動。

    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許多外國製造商的首要經營目標,所以,無論外國投資者有多麼不情願親手栽培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他們仍然會樂意與中國企業達成協定。

    中芯國際已經與一家新加坡半導體製造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他們之間的合作相當成功。中芯國際的首席執行官,年僅30歲的理查德張表示:通過在外國合作者處獲取生産技術,公司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達到了比過去領先好幾年的國際水準。對於這次的合作項目,中芯國際投入了15億美元,我們的投入越大,獲取收益的速度也就越快,信心越足。

    當然,不要忘記台灣晶片製造業用了整整15個年頭,才成為世界知名的晶片生産中心。而中芯國際,中國晶片製造業的技術領頭羊,今年一月僅僅生産了1,000塊晶片。為了打開市場,爭取固定的用戶群,該公司正在加快生産效率,期望在今年之內逐漸提高産量。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中國半導體生産廠家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2000年,國內85%的晶片廠家生産的是厚度為0.8微米或者更厚的晶片。全國只有5%左右的製造商有能力生産達到國際標準的200毫米或是8英寸型號的晶片。就連像聯想集團這樣的優秀中國企業或是華為集團也主要是通過海外訂貨,購買所需的晶片。這種局面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UBS-Warburg的亞洲半導體首席分析家威廉董認為:“中國晶片製造業面臨的困難並不在於如何在主流行業進行生産,而是如何成為尖端力量。”

    另外,由於全球晶片市場的不景氣,許多年輕的中國晶片企業正在大量流失寶貴的資金。國內最資深的晶片製造商上海華虹集團去年的損失超過十億人民幣;上海宏力半導體公司也由於資金問題,不停推遲新工廠開張的日期。就連行情看好的中芯國際公司本身也只是得到了為數不多的訂單,並且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來向世人證明自己製造高級晶片的可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日益激烈的競爭不可避免。來自國外同行的市場壓力將會干擾中國晶片製造業的成長過程。摩托羅拉公司在天津設立了製造基地,台灣半導體製造股份公司的總裁莫裏斯張對在中國建設工廠興趣十分濃厚。但是到目前為止,中芯國際仍然要比它的競爭對手佔有更大的優勢,不少評論認為中芯國際的信譽和潛力都是最好的。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消費者將會樂意看到更多的國産晶片走向市場。目前,在中國每年消耗的半導體産品中,85%是進口貨。而且,對於這些進口的高科技産品,廠商門不得不繳納17%的增值稅,相對於國産産品3%的稅率,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中國晶片消費市場仍將繼續增長。不少業內分析家還表示目前國內的晶片價格已經達到了底線,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將會反彈。除了這些外在的刺激因素之外,中國晶片業目前的走勢也表明瞭它良好的發展前景。

    大約二十年前,台灣的半導體製造業開始走向成熟。由於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從美國返回島內,台灣逐漸發展成為以出口型晶片製造為指導的半導體生産基地。

    看到現在的中芯國際,以及眾多的中國半導體廠家,不由得讓人聯想到當時台灣的晶片製造業。這些由歸國技術人員管理和運作的企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們運作的一套法則,更像是當年的台灣模式:“怎麼?與英特爾公司抗衡?當然不,我們應該告訴英特爾,看,我們的産品能為你們服務。競爭?當然有競爭,但是別忘了,在中國,最大的不是競爭,而是市場。”

    《遠東經濟評論》2002年2月14日


中國“芯”蓬勃發展
國際巨頭矚目中國晶片産業
深圳晶片産業群迅速崛起
未來兩年晶片業全球回暖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小的IC晶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