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蓬勃發展

    中國無錫,坐落在歷史上著名的“大運河”畔,一艘艘滿載穀物的貨船在河上穿梭來往。幾百年來,這裡一直如此。但是就在離古河道不遠的地方,一群工人正在“上華半導體”明亮、潔凈的生産車間裏辛勤地勞作著。從1997年開始,上華半導體有限公司(CSMC)便致力於硅制晶片的生産,公司的目標相當遠大:將企業辦成世界級的晶片製造商。

    有志者事竟成。儘管“上華公司”的技術水準尚不及台灣、日本、南韓等地的老牌晶片製造公司,但是中國晶片業蓬勃發展的趨勢卻是世界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當全球的半導體製造業都處在全面蕭條之中時,中國的半導體業卻一路高歌猛進。“上華公司”看到了計算器、鐘錶等電子小機件製造業對晶片的巨大需求,確立了以低端晶片為重點的發展戰略。上華公司的董事長説,對於晶片製造商來説,“中國就是我們要去的樂土。”

    讓中國成為世界晶片産業新動力的激情不僅僅洋溢在無錫晶片製造商的心中,而是讓全國的晶片企業為之奮鬥。僅以上海為例,上海市已經宣佈,計劃在2005年建立十多個晶片製造廠,其生産能力將達到每月近50萬片。對此計劃感興趣的投資商既有該領域內的老品牌,如AMD、IBM等;也有近些年興起的新秀,如日本的東芝、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Chartered)”等等。

    另外,北京、深圳以及四川的樂山等地也有大量的晶片製造工廠。同時,中國政府也正在積極採取減稅等優惠政策來刺激該産業的發展,而各地方政府也以較低的地價劃出特殊的“新産業區”,希望這些新工業區能成為未來的“矽谷”。

    為什麼在全球晶片業大蕭條的今天,中國市場還能保持如此強勁的發展勢頭呢?這是因為中國還是世界增長最迅速的消費性電子産品市場之一。中國不僅電腦、DVD播放機等電子産品的國內銷售量居高不下,而且無繩電話、電腦配件等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連年上升。相信隨著中國的入世,其出口量還會增加。美林證券預計在未來的四年裏,中國晶片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5%,這是全球市場增長速度的兩倍。

    將生産地設在中國可以使各大晶片製造商們更加接近他們的客戶。近些年,中國市場上90%的半導體原材料都要依靠進口,如果將這個數字降至70%的話,也就意味著中國國內晶片業的總産值會由2000年的12億美元增長至2005年的130億美元。“這裡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生産中心之一。” 上海宏力半導體製造公司的總裁納瓦蔡説,蔡先生曾是某台灣晶片製造公司的高級行政官員。“宏力公司”是上海的一家合資企業,其總資産超過16億美元。

    在這個風雲莫測的晶片産業裏,中國人的夢想並不是毫無風險而言的。現在,馬來西亞、南韓等亞洲國家內的許多由行業巨頭或是政府建立的晶片製造廠都處在閒置之中,或是沒有得到充分使用,就連晶片製造業的龍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公司都尚未達到其一半的生産能力。如今,中國內地新建晶片工廠層出不窮的狀況很有可能會加劇市場上的價格戰。“如果一些新工廠的建設項目盲目開工,那麼問題隨即便會出現。”上華公司的總裁彼德陳説。類似的考慮已經開始令投資者們感到困擾,上華公司以及上海華虹NEC集團公司在去年都相繼推遲了它們的股票上市計劃。

    實際上,要想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中國的晶片産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中國已經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是美國、歐洲、日本等西方國家仍然在對中國的設備出口上有一定的限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擔心中國將進口的先進設備用於軍事。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公司將很難在利潤最高的高端晶片市場上與海外公司一爭高低。“中國還有幾代人的路要走。”摩托羅拉亞太區總裁譚先生説。

    中國政府在經濟上一直比較重視長遠戰略,這將極大地有利於晶片業的發展。到2005年為止,中國政府將取消對資訊科技商品的全部關稅。這將使中國的國內晶片製造商們面對更加殘酷的競爭,同時也可以使它們以更低的價格進口設備和原料。世界性的電子公司也將迅速地將生産基地移至中國內地,所以中國的晶片市場必將更加繁榮。如果你是一家大型的晶片公司,那麼“你進入中國就不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的官員彼德曹説。

    中芯國際積體電路(SMIC)製造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常認為,中國市場上對晶片需求量最大的行業是消費性電子産品製造業,包括個人電腦、家用電器等等。“中芯國際”雄心勃勃。該公司已經投資建立了一家總資産超過15億美元的工廠,並向外界透露,“東芝”和“特許半導體”都將成為該公司的合作夥伴。由於中國國內缺乏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所以常先生專門從海外聘請了450名職員,並且公司還專門開辦了一個雙語學校來教育職工的子女。“我們保證會做得與台灣公司一樣出色。”常先生信誓旦旦地説。

     “特許半導體”和東芝公司的加入給“臺機電”和“聯電”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同為行業巨人的後者自然不甘人後。它們都想在中國內地擴大投資,但是這兩家台灣公司卻一直苦於受到台灣當局政策的限制。

    西方國家的各大公司同樣爭先恐後。摩托羅拉正籌劃在中國的北方城市天津建立一家工廠。荷蘭菲利浦及加拿大北方電訊公司則不約而同地看中了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ASMC),準備合資建立一家總資産為7.5億美元的工廠。英特爾公司和仙童半導體公司則相繼擴大了自己的晶片製造和測試工廠的規模。

    全球晶片産業的蕭條反而給新萌芽的中國晶片業帶來了一種便利:在一年之中,新設備的價格降低了近一半。“所有的東西都很便宜。”上海先進半導體公司運作部的副經理高洲淼(音譯)説。

    中國“晶片業”的蓬勃發展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轉型中最具勇氣和魄力的産業之一。如此的晶片業將作為一種新的産業動力,極大地促進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也很有可能會帶來該産業的生産過剩。中國已經成功地將全球對它的關注焦點從服裝業轉移至個人電子産品業。這一次,無論結果是好是壞,同樣的劇情將在中國晶片業上演。

    

    美國《商業週刊》2002年1月21日


我國基因晶片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深圳晶片産業群迅速崛起
政府難造中國“芯”
天津搶佔基因晶片制高點
中國芯厚積“勃”發
我國再次培育出“中國芯”
中國晶片製造業迎難而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