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不高 民工提前進城未必能佔先機  

    城裏人還未在節日的氣氛中醒過神來,民工們已經一馬當先地進城了。從正月初三開始,廣東、福建、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火車站、汽車站開始恢復往日的喧囂。

    來自廣州東站的消息説,年後返粵的民工大潮已在京九線提前涌起,初五到達該站的南下臨客達8對,到站客流已從初四的3.4萬人次迅猛躥升至約5萬人次。

    就在同一天,從公路、鐵路入滬的,僅安徽民工就達4萬多人。阜陽一直是中國民工客流的一個源頭,初三從這裡到上海站的民工專列就開了8趟,趟趟爆滿。與之呼應的是,北京等地的部分民工春節期間沒有返鄉過年,而是留守打工。

    然而,當致富的渴望使這些民工離開溫暖的炕頭,放棄與家人的團聚涌進城中時,卻發現“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資訊不暢來早了也沒用

    西南最大的勞務市場———成都九眼橋市場原定放假到初六,卻從初二就開始迎來等候的民工。初三提前開門後,當天進場上千人,迄今已達到4000多人。然而,每天只有幾十個人與用人單位簽訂臨時協議。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預計,今年廣東一些外資企業和內地外向型出口企業的用工會相對減少,廣東招用外地民工的總體規模與去年相比不會有大的增加,依然維持在1000萬人左右的水準。

    一部分民工提前返城是為了避開客流高峰和春運票價上浮,但找工者仍佔了相當多數。但由於資訊不暢,民工們為找工所打出的“提前量”很可能落空。

    據對北京、天津、廣州、深圳、西安、烏魯木齊等24個大中城市的5287家企業調查,由於春節後很多企業還沒有進入正常生産階段,春節後半個月之內各地招用新民工的數量很少。三分之二的企業需要招用新民工,招工時間主要集中在春節後1至3個月之間。廣東省更是規定節後1個月之內,企業不準招用新民工。

    素質不高者可能無“工”而返

    不僅如此,外來民工在找工中還要面對一場素質競爭。來自武漢勞動力市場的消息顯示,市場對搬運工、勤雜工等“力氣活”以及廚師需求都在銳減。技術要求較高的工種所佔比例已近30%,大大突破前兩年的15%。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調查顯示,今年各地使用民工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建築家裝(48%)、紡織服裝(20%)、機械電子(11%)、飲食服務(8%)等行業。

    這些企業大都對民工的素質提出了明確要求。文化水準方面,90%以上的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其中20%以上的崗位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技術水準方面,80%的崗位需要達到初級工以上的水準,81%的崗位需要熟練工人。文憑這個大多數民工們曾經陌生的字眼正在走進他們的生活,靠力氣吃飯的日子正越過越難。

    就業問題專家莫榮指出,“入世後農業的比較收益可能減少,農民離開土地,涌入城市的動力將顯著增強,這使得如何引導勞動力的有序流動成為重要課題。”

    有關專家分析,加入WTO,對我國就業的影響雖然有一個滯後效應,但從長遠來看勞動力供求矛盾還將進一步突出。

    莫榮強調,“近兩年,各地普遍把素質門檻作為調控民工流量的杠桿,這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為勞動力供大於求,如果不對進城民工的素質予以限制,就會加劇盲目流動,放大民工進城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加入WTO後,國際貿易日益規範,對産品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品質的産品需要高素質的勞動力。”

    莫榮指出,勞動力的有序流動既要靠政府組織又要依靠資訊引導。目前各地在為外來民工提供資訊、加強服務等方面有所改進,但在對民工的培訓等方面做得還不夠。他説:“勞動科學研究所近兩年在全國100個地區設立了1000個勞動力流動監控點。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全國各地經培訓以後再流動的民工平均不到30%。因而加強培訓,提高民工素質是當務之急。”

    《中國青年報》 2002-02-21


關注民工弱勢群體:離鄉打工者境遇深體驗
幫助民工找工作 武昌漢口站為民工免費發“務工指南”
勞動保障部採取措施維護民工合法權益
民工潮大舉南下 有關人士:廣東1月之內不招新工
不為掙錢收穫是增長了見識 與打工妹談“打工”
行業地域時間法律 出門打工得改改四個觀念
城市民工需求資訊首次發佈:節後半月民工需求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