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掙錢收穫是增長了見識 與打工妹談“打工”  

    和所有上班族一樣,大年初八,打工妹黃小娟就要回廣東打工的單位上班了。臨行前,記者在走親串友時遇到了這位3年前相識的農家妹,記者有些驚訝她的變化。採訪中記者發現,出外打工,是許多農家子弟了解先進社會文明和體味艱辛人生的重要途徑。

    三年前,17歲的她,只有初中文化,對於社會的了解,僅限于內地農村。

    2000年,黃小娟經親戚介紹,到廣東增城一家手機機件廠打工,主要從事的是手機彩殼的移印工作。

    記者問:“以前知道手機嗎?”

    她説:“聽説過,但是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現在我所做的事就是關於手機的,一開始很有新鮮感!”

    記者問:“覺得打工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她説:“反正不是錢,去年一年掙了不到3000元。最大的收穫還是增長了見識,觀念也開放了。以前看到村裏年輕男女手拉手都討厭,現在覺得很正常;以前從來沒坐過火車,現在一個人就能熟練地擠火車;以前不知道有湖北、河南、四川,到現在對這幾個地方的生活習慣的了解……這對於城裏人來説是很常見的事情卻是打工帶給我的最大收穫。而且,打工了,慢慢地學會了和人交往,交了一些朋友。”

    記者問:“打工苦不苦?”

    她説:“不苦,事很輕鬆,就是‘移印’。不過,就怕加班。老加班,人很困。而且,移印房的環境很差,洗鋼板的水黑得就像墨水,洗完後的手總是會癢、會潰爛……”

    記者問:“條件不好,有沒有想過換單位?”

    她説:“沒有,以前剛進去時,單我們新幹縣的老鄉就有六七個,現在只剩我一個,主要原因是她們嫌廠裏給的工資太低,有的人是被‘炒’了。我不換單位主要是覺得熟悉了這種工作,找別的工作也不容易。”

    記者問:“平時怎麼娛樂?想得最多的是些什麼?”

    她説:“我們打工人最缺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很少有假期。但一有假期就無聊,許多打工仔就拿賭博當消遣。有些人賭到頭來,過年都帶不回幾個錢。我們打工妹主要是聊天,有時編些小調形容工作的辛苦。還有就是想家,特別是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打工之後才真正明白它的揪心之處。當我年前回到家鄉時,我聞到了久別的油菜花香,真是覺得千好萬好不如家鄉好……”

    記者最後問道:“還想打多久的工?”

    她説:“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最多還去一年。不管條件怎樣,年輕時,多見見外面的世界總是好些。”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黃小娟所在的村有近千戶人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或曾經有成員是打工仔。打工,不僅僅在收入上成為這些打工仔家庭某段時期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成為了農村的年輕人了解外面世界的橋梁,更是擴延中國社會文明到內地農村的途徑。

    新華社 2002-02-19(李美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