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金融業發展的大政方針   
韓復齡

    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成了金融界矚目的焦點。這次會議是中國繼在亞洲金融危機高峰期間的1997年11月召開金融會議後首次召開的會議,反映了這次會議對未來中國金融業改革的重要性。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為今後五至十年的金融改革提供指導,會議將討論中央銀行監管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未來的職能定位,可能會在此次金融工作會議上有更明確的界定,針對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金融監管體系面臨的新挑戰, 應加快修改與WTO規則不符及不適應實際情況的金融業法律法規,從而為應對未來幾年金融變局部署戰略性方案,以適應金融市場的開放和發展。這次會議還將討論外匯管理體制、中小銀行收購合併,加快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重組等議題。 其中,特別強調要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以防止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周邊地區始終處於動蕩、調整過程之中:東亞各國和地區、俄羅斯等相繼出現金融危機,外部需求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拉動下降。同時,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個新的重大轉折,粗放型經濟擴張中的盲目建設造成一些生産能力過剩、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滯後於經濟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後、企業和居民等對於未來預期的下降等等,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前期的兩位數的增長,放慢到了一位數的增長,而且出現了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降的趨勢。基於這些國際、國內變化,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也隨之作了根本性的調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過去的壓縮需求轉向適當的刺激經濟;二是從過去的控制通脹轉向控制通貨緊縮。1998年以來,中國的金融體系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並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1998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取消對商業銀行的貸款限額控制,實行資産負債比例管理,先後兩次累計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7個百分點,相應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7000多億元。從1996年6月以來連續7次降息,存款平均利率累計下調5.73個百分點,貸款平均利率累計下調6.42個百分點,減少企業利息支出2400億元。同時,持續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也大大緩解了中央財政的再融資成本壓力,刺激了民間消費和投資的增長,對推動國民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擺脫通貨緊縮趨勢,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於中央銀行在調整利率時採取了加大利差政策,大大促進了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為促進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加之增加消費信貸、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農業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提高了企業效益,支援了資本市場發展,降低了國債發行成本,啟動了投資,促進了消費,抑制了通貨緊縮趨勢。

    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先後9次降低外幣存貸款利率,使本外幣利率更加協調,促進了貨幣調控目標的實現,促進了經濟的積極發展。根據央行提供的統計數據,2001年末,廣義貨幣M2餘額15.8萬億元,增長14.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1.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3萬億元,增長11.6%。全年貸款累計增加1.3萬億元,當年新增的貸款主要投向農業、個人消費信貸和票據貼現,貸款結構有了進一步改善,貸款品質提高,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宏觀經濟的增長。全社會貨幣信貸總量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基本相適應,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發揮重要作用。2001年底,國家外匯儲備為2122億美元,比年初增加466億美元,增長28.14%。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

    實踐表明,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力地支援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了投資,刺激了消費,促進了經濟發展。近幾年國民經濟一直保持了7%以上的增長速度,是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分不開的。 

        中國人民銀行在短期內先後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機構調整,設立了跨行政區級分行,撤銷了省級分行建制,並強化了對商業銀行、合作金融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的監管,當初九大區域行設立是為了分別承擔央行的職責,這是一個很好的設想。但1998年實施至今,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發生許多矛盾的原因在於金融監管與經濟監管體制的不吻合,由於經濟監管以行政為主,造成與地方政府不配合,使得區域行的職能無法體現。因此,加強各省級分行的建設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

    目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中國金融架構基本形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對銀行業、信託業、證券業、保險業分兵把守的分業監管模式形成一道有效屏障,為中國比較平穩地化解亞洲金融危機立下汗馬功勞。事實上,分業的格局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證券公司已獲准從銀行間同業市場拆借資金,而銀行也可以接受股票質押,發放貸款,一年前,中國保監會批准了一部分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光大集團又于去年入主申銀萬國,從而成為一家集銀行、證券、保險業于一身的金融控股公司。所有這些都預示著,管理者正在以靈活務實的態度,不動聲色地穿透分業經營的“防火牆",而混業經營的大門也正在緩緩地開啟。

     今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一年,金融業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根據WTO規則,中國已承諾向外國公司開放原本受到保護的金融業,這可能促使政府採取更多的措施扶持較為弱小的國內公司.金融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貨幣政策調控面臨著一些新的不確定因素:如出口下降,物價走勢持續低迷,2001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同月下降0.3%。再看看去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下降0.3%,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水準同比下降1.7%,兩者的降幅均是去年以來最大的;工業品出廠價格自去年3月份轉降以來,降幅逐月增大,11月份同比降幅已達到3.7%。這表明,我國物價總水準繼續處於下降態勢,經濟中的緊縮現象有所回潮,由此也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貸款增長幅度下降等等。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與我國目前經濟運作現狀相適應的。在緊縮回潮效應對經濟運作産生諸多不利影響的情況下,雖然積極的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但連續幾年實施以增發國債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逐步減小,國家增加發行一定數量的國債用於生産建設,相應增加企業對貸款的需求。但是,增加的國債畢竟有限,中央銀行也不可能過多擴張貨幣供應。加之減稅政策亦無望成為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與作用正在受到市場廣泛的關注。為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2002年貨幣政策取向應當是:要根據國內經濟物價形勢,靈活運用利率杠桿,調節貨幣信貸需求。要跟蹤觀察主要國家貨幣匯率的變化,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穩步推進人民幣可兌換,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準。(本文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博士研究員)

    

       中國網 2002年2月7日


台灣企銀開辦與祖國大陸直接金融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文
外資金融機構管理細則2月1日施行
金融企業家坦陳金融入世
中國繼續實行特殊金融政策支援西藏發展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可能確定國有股減持基本框架
內地金融機構可通過聯網持有及結算在香港的債券
2002年中國經濟三大變數:金融 石油 價格緊縮
央行將逐步加強金融監管
中國的光明未來(三):金融改革與私營經濟的崛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