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兩岸海上救助合作保障台灣海峽航行安全

    今年三月八日,一艘柬埔寨籍貨輪在台灣海峽北部遇險沉沒,十九名俄羅斯籍船員下落不明。兩岸救助部門在通報情況後分別派出力量前往出事海域施救,台灣直升機在空中大面積搜尋,引導船舶水上救助;大陸“滬救撈3”輪與其他四艘船舶劃區搜尋,使十二名船員獲救。

    這只是海峽兩岸合作實施海上救助的案例之一。據交通部救助打撈局業務處處長朱寶柱介紹,多年來,兩岸救助機構為保障過往台灣海峽的船舶及人員生命安全,積極協作,互相配合,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兩岸合作實施海上救助積累了寶貴經驗。

    台灣海峽是繁忙的水上通道,也是海難事故的多發區,兩岸合作救助,將有效提高台灣海峽船舶航運安全保障率。一九九二年在廈門首次舉行海峽兩岸海上通航學術研討會,開啟了兩岸有關海上安全問題的相互討論。在這之後,兩岸海上救助界的交流不斷深入,達成了諸多共識,並落實于實務作業上。

    一九九六年三月,經過兩岸航運專家和救助專家反覆探討研究,雙方救助機構建立了二十四小時聯繫熱線,只要得到台灣海峽或相關海域船舶發生海難的求救資訊,都會及時溝通情況,就近派出船舶實施救助;在救助作業過程中,也通過熱線聯繫,相互通報現場救助情況,優先向救援船隻和遇難船隻提供安全作業港灣錨地。通過這一協調聯繫管道,兩岸多次成功完成了海上救助,贏得了國際社會讚譽。

    據有關調查統計,十年來,台灣海峽平均每年發生大小海難事故約百件,獲得兩岸及香港救援者約佔百分之八十七,尚有部分未能獲得救助。同時,為適應世界航運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因應未來兩岸直航的需要,兩岸救助界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兩岸救助力量的效能。

    朱寶柱認為,隨著海峽兩岸關於加強海上救助、保護海洋環境的合作進行了多次學術、技術交流,並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共用海峽兩岸救助資源的時機已趨成熟。為此,他建議可考慮建立大陸救助船前往台灣擔負救助值班待命機制,以提高海上救助快速反應能力。

    目前大陸擁有救助拖輪和打撈船舶一百六十多艘,其中上海救撈公司有五十多艘,擔負東海海域救助工作;而台灣平時參與救助活動的多為巡邏船和直升機,缺乏大型拖輪。以台灣的快速巡邏船、直升機與大陸遠洋拖輪有機結合,將形成多船型、全方位的海空立體搜救體系。按照朱寶柱的設想,在台灣北部的基隆港、南部的高雄港由大陸各派一艘救助拖輪值班待命,抵達遇難現場的時間可大大縮短,台灣海峽的整體救助水準將有較大的飛躍。

    近幾年海峽兩岸建立了救助熱線,也有滿意的合作救助成果,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廣闊的救助合作領域,還有許多方面需要研究探討。朱寶柱提出,兩岸應共同努力,建立兩岸間配合默契、動作協調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案;同時,兩岸救助人應加強救助學術交流和聯合救助技術的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座談,分析海峽航行安全形勢和事故原因,總結救助規律,提高救助技術水準。

    中新社2001年11月23日


兩岸經貿交流互利雙贏
兩岸直航是大勢所趨
臺官員表示將借兩岸經貿建立政治統合新架構
改善兩岸關係是台灣經濟走出困局的關鍵
台灣當局需要什麼樣的兩岸對話?
李炳才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條件比以往更加有利
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為推動“三通”提供契機
直航是兩岸人民雙贏的選擇
兩岸直航達成多項共識
海峽兩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