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航是兩岸人民雙贏的選擇 

    朱顯龍

    近一個月時間以來,海峽兩岸水上與空中航運界頻頻展開接觸與協商,並就如何推動兩岸直航達成了多項共識,反映兩岸直接通航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而海峽兩岸將於年底加入WTO,為兩岸的直接“三通”提供了契機。兩岸能否儘快實現直航,就看台灣當局如何選擇了?

    兩岸“三通”只差直航

    兩岸“三通”係指兩岸間進行直接通航、通郵和通商,它最早由大陸于1979年1月1日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大陸倡導兩岸“三通”的目的,是適應兩岸和平形勢發展的需要,方便兩岸同胞,改善兩岸關係,提升兩岸經濟,促進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與中國的和平統一。對於大陸提出的“三通”,台灣當局最初以“統戰陰謀”予以回絕。1979年4月4日,蔣經國在國民黨內部的一次會議提出了處理兩岸關係的三原則,即“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亦稱“三不政策”,其目的是要禁止兩岸間任何形式的往來與接觸,對抗大陸的和平統一政策。

    大陸提出的和平統一政策儘管遭到台灣當局的抵制與怠慢,但它客觀上營造了臺海和平氣氛,創造了兩岸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前提。忍受長期隔絕痛苦的台灣民眾熱切希望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探望親友、祭拜祖先,也想看看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在大陸推出歡迎台灣同胞回鄉省親探友、觀光旅遊、投資經商政策後,台灣民眾不顧當局的“戒嚴令”,繞道美國、日本、香港(時為英國殖民地)等地來到大陸,兩岸間的老死不相往來的隔絕狀態從此被打破。在無可避免地情況下,台灣當局不得不調整其僵化、不近人情的大陸政策,于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令”,次日又解除台灣居民赴香港、澳門地區觀光申請之限制,台灣民眾掀起了大陸一波高過一波的探親熱潮。

    伴隨探親熱,台灣民眾赴大陸展開尋根問祖、觀光旅遊、學術與文化交流、經商、投資等活動,兩岸民間形式的交流與經貿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兩岸通郵、通電話勢不可擋。截止2000年底,到過大陸的台灣民眾已超過2000萬人次,投資大陸的臺商超過5萬家、投資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兩岸貿易總額達到2200多億美元。2000年,兩岸互寄郵件6000多封,通電話近一億次。兩岸間的“三通”,除了通航之外,通郵、通商已基本實現。

    兩岸直航最利台灣

    不過,通郵、通商並不能真正解決兩岸間的“三通”問題,因為“三通”的關鍵是兩岸的直接通航,包括海運與空運的雙向直接通行。長期以來,台灣當局以安全為理由和求得對等政治地位為目的,禁止兩岸進行直接往來,亦即臺海兩岸不得直接通航,兩岸間的經貿、文化交流活動須借由第三地繞道展開。這種間接通航的做法,給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也不利台灣經濟發展與整體力量的提升。

    第一,兩岸民眾往來費時、費力、費錢。台灣當局的間接交流規定,迫使台灣民眾不得不經第三地前來大陸從事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其中主要是經由香港。台灣與大陸儘管被海水相隔,但兩岸最近處只有130公里。台北到福州只有200多公里,台北到上海只有700多公里,若坐飛機,前者不到一個小時,後者只需一個多小時。然而,繞道香港,包括轉机簽證及候機登機,大約需要花費十個小時,而且費用要增加三倍。大陸民眾赴臺也是如此。再如兩岸間接通郵通電話,兩岸郵電部門每年各付給經轉方費用3000多萬美元,而這些費用都得由通話者承擔。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為此花了無數怨枉錢,浪費了太多的力氣與時間。

    第二,增加臺商生産成本,影響台灣經濟發展。首先,台灣企業主及其管理人員赴大陸經商、投資,每年要多花掉三倍的差旅費。其次,如果兩岸貿易貨物可直接通關入境,兩岸船舶實現海上直航,不僅可以大大縮短運輸時間,而且僅兩岸三地集裝箱班輪運輸就可減少直接經濟損失近1000萬美元。這些多餘的開支都須攤在産品的成本上,不僅減少了臺商的利潤,而且增加産品成本、削弱産品的競爭力。台灣經濟奇跡不是靠政治人物喊出來的,而是由企業家一點點掙回來的。90年代以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的日益增強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台灣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逐漸減少,相反大陸逐漸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腹地。台灣當局限制兩岸直接通航,受害最多的是台灣商人與台灣經濟。

    第三,將兩岸通航利益讓給外國人。儘管台灣當局于1997年開放了兩岸“權宜輪”通航,然而兩岸航運公司經營海峽兩岸航線的運輸量只佔運輸總量的20%,另外80%的貨物被外國航運公司承運,在目前航運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這對兩岸航運公司無疑是一巨大損失。

    兩岸民間積極推動直航

    1992年和1994年,臺“陸委會”先後兩次發表“兩岸直航説貼”,均提出只有在大陸方面承認台灣為“對等的政治實體”、“對臺不使用武力”和給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的情況下,才能同意開放兩岸直航。這實際上就是等於永遠不開放兩岸直航,因為大陸不可能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不可能允許台灣有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國際活動空間,更不會承諾放棄對分裂勢力與外國侵略勢力使用武力。陳水扁上臺後,一方面沿襲李登輝的禁止兩岸直接“三通”和“戒急用忍”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否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提出要就兩岸直航問題與大陸進行談判,其目的是通過直航談判來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事實,結果導致兩岸直航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繼續承受間接往來的痛苦,臺商的利益繼續受到損害,台灣經濟也因此陷入困境。

    不過,相對於當局冷落、限制兩岸直航,但台灣民間特別是台灣航運業者對推動兩岸直航十分熱衷。包括企業界、學術界、輿論界及部分政界人士在內的台灣社會各個階層,尤其是台灣普通老百姓,都強烈批評當局無視人民的利益來玩政治遊戲,呼籲當局全面開放兩岸直接“三通”,解除兩岸不能直航的禁令。多年來,為推動海峽間的海上通航,兩岸航運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自1992年起,大陸的“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和台灣的“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先後四次學術研討會,就兩岸海上直航問題廣泛地交換了看法。而今年9月中旬在深圳舉行的兩岸海上直航學術研討會,達成了推動兩岸直航的20條共識。兩岸空運界也頻繁接觸、協商。10月12日,由台灣“華航”、長榮、遠東、復興、華信、立榮六家組成的“兩岸空運直航訪問團”訪問北京,並與大陸航空界達成了“必要時”台灣民用航空器可飛越大陸航區、兩岸直航航空器不挂旗的共識。

    兩岸民眾與航運業者為兩岸直航與兩岸的互惠互利奔走呼號,特別是台灣經濟出現嚴重衰退,而大陸經濟一片繁榮,眾多臺商掀起新一波大陸投資熱,使台灣當局面臨各界的巨大壓力。在台灣各界的強烈呼籲下,臺“立法院內政暨民族委員會”于10月15日通過了“離島建設修正草案”,要求當局將金門對廈門、馬祖對福州的“小三通”擴展到台灣、澎湖地區對大陸各個地方。另一方面,大陸與台灣將於今年年底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此將為兩岸直接通航帶來新的機遇。如果台灣當局繼續以政治理由干擾和阻撓兩岸的直接往來,台灣將會失去走出經濟困境的良機。當然,如果出現這種局面,台灣民眾最終不會原諒台灣當政者,他們會以選票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本文作者係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長)

    中國網2001年10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