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2001年高考各科試卷分析點評

    高三語文教研員裴松年、王小梅分析語文試卷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總體來説,符合學生的實際,題目不偏不怪,正確地引導了中學語文的教學改革,也有利於高校的選拔,比如文言文,基本上都是復習過的,未離開大綱範圍。

    從試題內容穩定的角度來講,考試規定的題型、內容、數量、權重等五大板塊,六道大題,二十多道小題,分值的比例也是合理的。基本延續了去年的規格。

    和去年的語文試題比,今年考題內容有些變化,角度有所創新,拿現代文閱讀來講,過去,一般出一篇自然科學方面的文章,一篇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而今年,重於從學生的思維角度來區分,一篇考邏輯思維,一篇考形象思維。即去年按文章內容分,今年按考察要求分。而且今年的閱讀考題側重於邏輯思維方面。形象思維注重考核學生的想像力,如考核比喻等修辭方法。

    作文方面,雖然延續了"開放的話題"這個思路,防止了去年作文題目"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造成的實際上五花八門的答案。去年由於開放太大,以致出現了一些宿構現象,即事前想好的文章,在考場上穿靴戴帽變成自己作文;而且防止猜題押題,體現了作文考題"開放性中要有限制"的思想,今年從內容上加以限制,只讓學生在"誠信"範圍內構思,在限制的前題下,讓學生的思維開放,既能使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又防止了過去押題宿構現象。今年的作文也能體現學生思想道德水準的高下,"誠信"這個話題是今年北京各區縣模擬題都沒有碰上的,平時練只是練方法,練不到內容。而且它體現了江總書記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教育方針。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美德。"誠信"這個美德重新在高考中提出,是為了給社會和青少年一個正確的導向。雖然高考題目一般不涉及政治,但應該體現社會美德。而且要貼近學生生活。比如今年的作文題,第一層從經歷、體驗、感受談誠信。第二層從看法和信念來寫。這個層次就能選拔高水準的學生。對於平時道德水準較高尚有崇高追求的孩子就會很好地談論這方面的想法。對於平常只注重分數的孩子,就不一樣了。

    作文文體,考生應該注意,夾敘夾議較好,不能空議論。也不能單記錄過程。我們在作文復習中,一般都是給學生一個話題,讓他們編寫題綱,鍛鍊思維的整體性。語言方面讓學生鍛鍊寫一些修辭句。建議對學生平時的作文訓練,要讓語文的學習更開放,使學生真正領會到作文與作人的關係,語文的學習要和政治修養、天文地理的學習結合起來,他們是一體。這也要求教師本身要是一個道德高尚,才能全備的一個人。

    預計以後,高考關於道德方面的考題也將是一個積極肯定的方向。正反兩面都可寫的會減少。

    今年語文試卷最能體現考生語言水準的是第五、第六題,考核學生的語言表達。這兩道題讓學生用改寫、擴寫、縮寫、倣寫手法結合修辭方法,從樂觀者和悲觀者的角度來分析他們遇到問題時的心理。有才華的學生利用平時的積累就會寫出比較符合這二者觀點的詞句。如何提高學生這方面能力,在教學上我們應注重學生的朗誦,讓他們通過對作品的投入,使他們的人格凈化。再有,教導學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他們廣泛涉獵方方面面。

    本次高考試卷不足的地方有,第一題的中文拼音考核,"g"使用的是英文寫法,不符合我們要求,這樣容易造成中文拼音不統一,不規範。今年考的文言文是史記裏的一段話。雖然內容學生沒學過,但有過例句。"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但文言文考試的格式,過於陳舊。基本還是考實詞、虛詞、翻譯、資訊篩選和綜合閱讀等。另外,文言文主要在於考核學生是否能讀懂。而此次考題一些選擇答案給了學生錯誤的導向。高考文言文一般學生能看得懂,但命題中故意製造一些錯誤選項,有的錯項是科學的,但有的錯項比較勉強。對學生考查不夠全面,有一定投機性。明年北京單獨命題,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國家教委單獨給北京命題,二是北京市教委自己命題。但不管怎麼出,一定要在文言文上給學生一個明確的量化。此外,高考鑒賞題有時讓學生難以琢磨答案。學生真正的才華不容易展現。明年估計鑒賞題要有大的變動。北京也有可能學上海。把基礎題融入閱讀,整篇試卷可能只有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三大塊了。

    教學上,平時的訓練還要根據考試大綱走,但語文比較特殊,它需要學生長期的積累。由於內容的龐雜,更要求語文老師是個"雜家"。以後我們也要注重對老師綜合能力的培養,以適應高考的要求。

    對家長來説,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心理成長。有機會帶孩子去圖書館,假期參加一些對生存、人格有益的鍛鍊、增長他們的見識,培養他們的情操。讓學生課堂上的東西和社會的東西結合起來。

    總之,最近幾年的高考出題,逐漸體現了對各類素質的要求。由起初的雜亂逐漸走向規範。儘量做到“材料取之於課外,答案在課內”。命題導向避免了考試、教學、課外知識的脫節。由過去的“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

    人民網 2001年7月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