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高學歷者何以失業?

    在知識經濟浪潮的衝擊下,各類人才炙手可熱,掌握高新技術的高學歷人才正成為企事業單位爭相聘請的對象。與此同時,一股暗藏的潛流———知識性失業也悄然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我國高學歷人才的失業率正呈增長態勢。據報道,1998年深圳居民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失業人口占失業人員總數的12.6%,比1996年上升了5.73個百分點,而只受過初中及其以下教育程度的失業者所佔比重基本未有變化;2001年6月,該市城鎮登記失業的1.88萬人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失業人員已達2965人,佔總失業人數的17%,其中碩士8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級工及其以上技能型人才,卻沒有一人登記失業。

    無獨有偶,據某沿海城市調查隊統計,在該市近兩萬失業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失業人數比例已突破20%,其失業率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低層次人才,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失業人數多達643人,其中研究生9人。

    可見,在就業競爭十分劇烈的今天,勞動力過剩已不僅僅是困擾低學歷者的問題,一大批擁有較多知識的高學歷人才也正加入到失業大軍中。

    高學歷者何以失業

    某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楊立勳分析認為,産生知識性失業的原因在於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與市場不接軌。首先,高等院校學科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使畢業生的專業面過於狹窄,學非所用,高分低能。一個人如果不具備在某一崗位工作的能力,失業是非常正常的。其次,高學歷者的職業預期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錯位也是造成知識性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高學歷者一般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的要求比較高,而市場經濟則講究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價值,用人單位正逐漸拋棄過去重學歷、輕能力的觀念,而將考察和錄取人才的標準定位於人才可以為本單位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上,所以,不能創造最大價值的高學歷人才失業也是正常的。第三,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容,尤其是高校招生考試不受年齡限制等政策的出臺,我國高學歷人群失業率增加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因為高校擴招了,並不意味著就業市場也擴大了。第四,從全國來説,高學歷人才一般集中在東南沿海及內地核心城市,他們一般都不願意到偏遠地區就業,這也是導致知識性失業的一大原因。

    企業需要何種人才

    某大型企業人力資源部黃經理認為,對企業而言,用大專生更經濟,用一個本科生,年薪大概在5萬元左右,而大專生只要2.5萬元足以,因此除非崗位特殊需要,企業一般都不需要高學歷人才,人職匹配最重要。

    某IT企業的老總是業內知名的“挖人才”高手,他認為選人才最重要的是看他的能力和潛力,高學歷並不等於高素質,有的時候碩士生做的東西並不比大專生做得好。就企業而言,首要目標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業青睞那些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

    某人才市場的最新統計表明,在用人單位的需求中,對本科學歷人才的需求佔32%,對碩士及博士學歷人才的需求各佔1%,而標明要專科層次人才的卻佔41%,可見用人單位已經從前兩年盲目追求高學歷的怪圈中走出,用人求‘實’不求‘高’,已成趨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洛龐帝認為,人才不是那些學過多少知識的人,而是那些能承擔風險、不循規蹈矩地做事情的人。他説:“我在招收人才時,決不招收那些每門功課都是優等的人,那樣的人往往缺乏創造力。”

    深圳市勞動局局長余暉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大學生不等於就是人才,就學歷和技能而言,技能對企業的作用更重要。企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高級技能型人才。“擁有高學歷的技能型人才永遠是企業爭搶的對象,任何時候都會搶手”。

    為高學歷人才就業把脈

    不可否認,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高學歷往往能夠成為首次就業的“敲門磚”,加之大專、本科、碩士的起薪一般都相差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因此,追求高學歷已成為眾多莘莘學子們的人生目標。然而,為了適應市場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僅僅擁有高學歷是遠遠不夠的。

    某大型企業集團從“雙高”人才市場上選聘了一名某名牌高校的雙碩士畢業生,這位被集團視若珍寶的“頂尖人才”,其工作成效卻讓企業大失所望。這位雙碩士在幾個部門工作後都被人們稱為所學無所用。由於個性較強,太自負,造成人際關係僵化。同時工作中連一篇像樣的研究報告、管理制度也不能獨立完成,還心不在焉,不求上進。萬般無奈之下,該企業只得請其另謀高就。

    某人才學會研究人員陳剛指出,高學歷者在就業上應該有一種全新的觀念,也就是要正確評估自身價值,因為高學歷並不等同於高素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衡量人才的尺規是“效益”而不是文憑,高學歷者在未能為社會創造出效益之前,不應當以“人才”自居,切忌躺在文憑上睡大覺。一旦成為知識性失業隊伍中的一員,就要轉變觀念,調整心態,不斷提高自己,增加有效知識供給,強化動手能力,儘快把自己塑造成為符合市場需要的真正人才。

    與此同時,全社會也應進一步營造有利於高學歷人才就業的寬鬆環境。用人單位一定要從企業長遠發展的高度出發,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著眼,為企業發展聚集和儲備高素質人才,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高學歷人才的再培養、再鍛造,不要求全責備,他們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高才,但並不一定是全才、通才,他們的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不足,可以通過交課題、下任務、壓擔子,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人才高消費是一種浪費,而高學歷人才失業更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如果在國內失業的碩士、博士到了國外卻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我們就更應當反思了。

    當然,對高學歷人才自身而言,也有一個準確定位的問題。擁有高學歷,只能説明接受過高層次的教育,並不意味著能力強,還需勇於實踐,努力把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工作中,發揮自己在技術攻關、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專長,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萬輝 陸華)

    《市場報》2001年8月27日



相關新聞


北京失業特困者將獲5萬元人身保險



失業情況惡化“財爺”上京商討對策



入世後就業市場增壓 專家支10招應對失業



中國下崗保障制度將用五年分三步轉向失業保險制度



香港失業率保持平穩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