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藥品降價是否降到了實處?

陳凱星 陳芳 沈文

    7月18日北京市衛生局宣佈,經過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各大醫院從即日起大幅下調消炎藥品價格。然而,許多患者卻反映,並沒有感受到消炎藥的大幅降價。

    記者日前以患者身份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從降價藥品中隨機選購了“珍棒”牌阿莫西林膠囊。又扮作來京採購的東北藥商,與生産“珍棒”膠囊的山東魯抗集團有限公司駐京辦事處人員(以下簡稱辦事員)進行了詳細交談。我們交談的時間是8月6日21時20分-22時40分,地點在北京安定門外江蘇飯店大堂。

    醫院藥價降到位了嗎

    記者:你們的阿莫西林膠囊現在賣什麼價?

    辦事員:最近的這次招標前,賣12.6元。6月底招標後,國家核定的零售價為11.5元。

    記者:你這價兒對嗎?我們上周去同仁醫院,買20粒裝0.25克的阿莫西林膠囊,零售價明明是12.6元。

    辦事員:那是降價前的價格,不信你去旁邊的藥店去看(指北京江蘇飯店附近的藥店),賣的就是11.5元。不過現在許多藥店、醫院都沒有降價,價格也不一樣。

    (暗訪實錄:7月31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北京同仁醫院。門診大廳電子顯示屏正在滾動播出資訊:“我院于7月18日開始實行471家醫保定點醫院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採用70種,平均價格較前降低25.11%。”

    記者花5元錢掛號,買到的“珍棒”牌阿莫西林膠囊價格為12.6元。當問到以前是什麼價時,藥房劃價人員查閱電腦資料後説,換藥了,以前沒有這種牌子的阿莫西林,至於以前用的是哪個牌子的藥,電腦中也查不到了。

    8月9日上午10時,記者又向同仁醫院藥房核實藥價。一位工作人員答覆説,他們是根據微機中的價格來賣的,負責物價的同志不在。)

    中標藥“水分”還不少

    記者:你們的阿莫西林中標價是多少,批發給我還能降嗎?

    辦事員:進醫院的價格是每盒4.2元。但根據規定,我們不能直接往醫院送藥,得通過醫藥配送公司,我們給配送公司的價格是4元。如果你買一箱以上,每盒價格可以降到3.5元。

    記者:招標後醫院掙錢多了,還是少了?

    辦事員:以前我們這種藥在北京做的批量不是很大。那時每盒藥有10元左右給開方醫生、藥房工作人員分掉,醫院也就能賺4元左右,現在醫院可以賺七八元錢。

    記者:醫院進價這麼低,賣你們的藥我們還能有賺頭嗎?

    辦事員: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搞招標採購,像阿莫西林這類抗生素,生産的廠家多,競爭激烈,賺得確實不比以前多。不過,我們也比以前省心了,中招後只要給配送公司送貨就行了,沒多少錢去做醫生的工作了。話説回來,即使都是招標藥,情況也不一樣。同是阿莫西林,“聯邦” 制藥廠生産的取名“阿莫仙”,成分完全相同,賣價卻達到20多元。沒辦法,人家是合資的,有品牌又有門路。

    (暗訪實錄:在同仁醫院,記者與一位被稱為藥房主任的女同志在大廳裏攀談起來。她説消炎藥肯定是降價了,新得的利潤大部分都讓給了患者,醫院只留了小部分。

    一位在同仁醫院看病的老年患者卻向記者抱怨:我天天讀報、看電視,説是讓利給患者一個億,可怎麼就感覺不出來呢?就説阿莫西林吧,價格比有的藥店還貴呢,再算上掛號費就更貴了。按説招標後,醫院賣的藥應該便宜了,但這大螢幕只顯示現在的價兒,誰知道它是真降還是假降。聽説,有的藥降價後還比出廠價高出好幾倍,什麼商品能有這麼大水分?!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向北京市物價局、衛生局多方詢問中標藥品的核定零售價,兩單位都承認這些價格應向社會公佈,卻又拒絕提供。在記者的再三“請求”下,北京市物價局的一位工作人員才很不耐煩地説出了一個有償服務的聲訊電話,這意味著消費者要知道藥品降價的資訊,還要再掏腰包。)

    對付招標有新招

    記者:招標以後還有什麼空子可鑽?

    辦事員:對於實行招標的抗生素類藥,現在藥廠都在琢磨賣“新藥”的辦法。新藥生産的廠家少,競爭不激烈,中標的價格比較高,利潤多。再説,同樣都是消炎藥,醫生可以開這種藥、也可以開那種藥,所以仍然要做醫生的工作,想辦法讓他們多開自家的方子。醫生們也願意開貴藥,因為有回扣。

    我們廠産的“鹽酸大觀黴素”就是“新藥”,國家核定零售價45元,招標價30多元,出廠價也就20多元。這樣,還可以每支拿出兩三元給醫生,一個患者一個療程下來,醫生得到的也挺可觀。目前,這種藥在東北一些城市以及石家莊、溫州都賣得不錯。

    還有一種叫“維宏”的消炎藥,也是招標藥。賣80元左右,出廠價也就20多元,醫生開一次給5元(回扣)就行。

    記者:現在做什麼樣的藥還能掙錢?

    辦事員:除了“新藥”,不招標的藥如治療癌症的藥,價格都比較高。前兩天,我同學的父親在海軍總醫院化療,用的是江蘇連雲港恒瑞制藥廠生産的“愛恒”,賣給患者一支910元,這可是國家核定的價。我找到他們駐北京辦事處的人,發現醫院進價才700多元,從辦事處採購400多元,這樣還有利潤,你看這裡面有多大縫兒?患者治療一次就得用3支,一個療程下來得多少錢?!

    (暗訪實錄:8月9日下午4時,記者以買藥者的身份打電話,找到了恒瑞制藥廠負責北京市場的張女士。據她説,制藥廠的新藥公司對各地經銷管理很嚴,個人購買 “愛恒”,價格只能是每支700元。

    據同仁醫院藥庫工作人員講,他們院目前經銷的西藥有1000多種。而大螢幕上顯示的所採用招標採購的藥品僅有70種,所佔比例不到7%。業內人士坦言,藥品回歸合理價格依然任重道遠。)

    通過以上暗訪,記者得到的印像是:藥品招標採購確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著醫院執行降價不到位、留利大,患者獲利少,“新藥”價格虛高、回扣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大量尚未實行招標的非抗生素類藥品,價格奇高,利潤驚人。

    我國藥品價格存在“逆調節”現象

    我國藥品市場目前存在著價格越高、折扣越大、藥品越好銷的“逆調節”現象。

    對此,國家計委價格司負責人分析説,我國藥品生産廠家嚴重過剩,同一種藥竟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生産。按照價值規律,大多數普通藥品價格應該比較低,然而藥品價格多年來卻居高不下。這主要是“以藥養醫”利益機制導致的結果。

    為解決藥價“虛高”問題,國家規定,新藥利潤率,如化學藥品一類新藥最高不超過35%,普通仿製藥品不超過8%;批發價在出廠價格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進銷差率),零售價在批發價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進銷差率)。但多數藥品生産經營企業為了推銷藥品,虛列成本,虛高定價,價格折扣空間留得很大。

    這位價格司負責人還指出,現在政府定價的藥品比較少,中央、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管理的藥品品種只佔全部藥品的12%,銷售額也只佔全部藥品的50%。更主要的是很多醫院不願經營、使用降價後的藥品。藥品降價後,生産企業的銷售價格到零售價格的差價減小了,給醫生的 “處方費”等好處減少了,因此,很多醫院轉而經營政府沒有定價或不屬於政府定價範圍的替代藥品;即使醫院購進了降價藥品,很多醫生從自身經濟利益考慮,仍願意給病人開有“處方費”等好處的非降價藥品。

    此外,部分地區還存在地方保護傾向,對本地一些産品成本審核不嚴,由此也産生了部分藥品價格“虛高”。

    新聞背景:我國近5年10次降低藥品價格

    國家計委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自1997年以來先後10次降低了中央管理藥品的價格。由國家計委公佈的降價藥品達200多個品種,降價總額累計約100億元。

    以下是這10次降價的具體情況:

    1997年10月,國家計委公佈了15種抗生素類藥品和32種生物製品的價格,平均降幅約為15%,年降價總額約20億元。

    1998年4月,國家計委公佈了中央管理的解熱鎮痛類等藥品38種,平均降幅約10%,年降價總額約15億元。

    1999年4月,國家計委發出《關於重新審定頭孢類等部分中央管理的藥品價格的通知》,降低頭孢類等21種中央管理藥品的價格,平均降幅約20%,年降價總額約20億元。

    1999年6月,國家計委降低了西力欣等150種進口藥品的價格,平均降幅約5%,年降價總額約8億元。

    1999年8月,國家計委降低了降纖酶等2種生化藥品的價格,平均降幅約15%,年降價總額約1.2億元。

    2000年1月,國家計委降低了人血白蛋白等12種中央管理生物製品的價格,平均降幅約10%, 年降價總額約3.4億元。

    2000年6月,國家計委降低了頭孢拉定等9種藥品的零售價,平均降幅約為15%,年降價總額約12億元。

    2000年10月,國家計委降低了氨芐盤尼西林等21種藥品的零售價,平均降幅約20%,年降價總額約18億元;

    2001年4月,國家計委制定公佈了列入國家基本保險藥品目錄中69種抗感染類藥品的零售價格,零售價格平均降低20%,年降價總額約20億元。

    2001年7月,國家計委制定公佈了列入國家基本保險藥品目錄中49種中成藥的零售價格,零售價格平均降低15%,年降價總額約4億元。

    新華社 2001年8月15日

    



相關新聞


藥品降價,為什麼沒給百姓帶來明顯實惠?



藥品降價雷聲大 患者減負雨點小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