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藥品降價,為什麼沒給百姓帶來明顯實惠?

    去年以來,國家計委三次降低300種國家定價的藥品價格,上海物價局也5次集中降低了657種藥品價格。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百姓在欣喜之餘,仍感到手中的藥費單子沉甸甸的,幅度高達10多億元的藥品降價,似乎沒有帶給患者明顯的實惠。

    記者在一家醫院隨機選取了幾份藥品費用清單,在高血壓患者的單子上,記者看到最多的是“丹參滴丸”、“ 絡活喜”等藥物的名字,過去常見的“復方蘆丁”等則很少見。一位藥劑師告訴記者:“兩、三年前治療高血壓, 10元不到的麝香保心丸就是好藥了,復方蘆丁只要1元9角,降壓片也不過5元錢。現在,50元的絡活喜只有7粒。一張高血壓方子動不動就要兩、三百元。”

    為什麼同樣的病,藥價卻身價百倍了呢?這位藥劑師説:“一是大家都覺得貴藥、新藥品質肯定要好一些,二是開貴的藥醫院的利潤也高些,再有就是一些便宜的藥根本就不進了。”

    家住宛平路251號的黃女士更有一番體會,近十年來,她為了高血壓沒有少跑醫院,“原來我吃復方降壓片,一個月5元多,如今我吃‘壽比山’,一個月20多元,這還是好的,上次醫生開了‘賽諾’,一天就要6元5角。”實行醫療保險改革後黃女士為了省錢才看了兩次病,“白玉蘭醫保卡”內的560元錢就所剩無幾了。她告訴記者:“ 象治療心血管毛病之類的藥是不會降價的,而這些藥是我們老人必須常吃的。醫生開什麼藥,我們就付多少錢,我有時真感覺藥吃不起了。”

    記者發現,一方面國家、地方藥政部門三令五申控制藥價“虛高”,一方面一些常用藥品卻在悄然漲價,感冒、高血壓、糖尿病這三類藥的費用佔醫院藥品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樣的一種“感冒退熱沖劑”,1998年是5元左右,如今賣10元3角,同樣的“六味地黃丸”,從7元漲到了13 元8角……當然,也有降價藥品,如盤尼西林,從1元2角一支降到了9角多一支。但是,如今感冒發熱病人到了醫院,醫生開些“先鋒六號”、抗菌素、頭孢類藥品,一張帳單就到了3、4百元,其中盤尼西林幾毛錢的讓利,對百姓的感覺,當然微乎其微了。藥價除了明漲,還有暗漲,一種藥物裏面加了一點成分,或者換了一下包裝,換了一種名稱,價格就是過去的數倍了。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藥品從出廠到病家手中,價格往往要漲10倍以上。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醫藥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和醫療單位之間的利潤分配問題。由於政府藥價主管部門人手嚴重不足,無法全面準確地核定藥品價格,大多數藥品的開價,是由生産商自己報價。高額的藥品流通費用,造成了生産商要高開藥價,保證自身的利潤。目前,僅上海就有233家藥品生産企業,108家藥品批發經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些企業的利潤,都要通過藥品進醫院藥房來實現。國家規定,藥品批發企業可給予醫院15%的利潤作為國家對醫院投入不足的補償,而在實際上,高額的回扣、公關費、廣告費用,最終都背負在病人原本就已經沉重的肩膀上。上海某家醫院的院長告訴記者:“一些醫藥公司的銷售代表經常在我們下班後跑到醫生辦公室,請吃飯、請出國,送這送那。”

    目前,上海正在各區縣開展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活動,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全市的藥品生産、銷售企業進行了審核、驗證工作。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藥品降價,只是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第一步,只有改變了産生藥價虛高的機制,關係千家萬戶的藥價才能真正降下來,病人看病吃藥才能真正輕鬆起來。

    新華社2001年3月1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