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創新,海爾的靈魂

    2001年的3月7日,萊茵河畔的德國城市科隆,薈萃世界家電精品的科隆國際博覽會拉開帷幕。來自中國海爾的太空系列網路家電甫一亮相,就緊緊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身著銀色衣裳的28款家電産品,融聚網路資訊尖端技術,外觀造型新穎超前,在變幻的燈光下熠熠閃亮。西門子公司一位部門經理把海爾的展品逐一“研究”之後,脫口讚嘆:“這就是世界家電發展的趨勢!”

    訂單紛至遝來,微笑寫海爾人在臉上。

    海爾人當然不會忘記,16年前的那個春節,已虧損147萬元的企業年關難過,是當家人張瑞敏四處求人借了點錢,全廠職工過了個苦澀的年;海爾人也清楚地記得,11年前那個春天裏,當海爾被評為國家級企業的喜訊傳來,全廠的幹部職工個個禁不住喜淚奔流。16載風雨磨難,16載辛勤耕耘,海爾人收穫一份光榮:

    2000年,海爾實現全球營業額406億元,擁有包括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和米色家電在內的1萬多個規格品種的産品群,海爾的品牌價值已達330億元。在海外,海爾已建立起38000個行銷點,2000年出口創匯2.8億美元,在國外建立了14家工廠和工業園。美國《家電》雜誌今年第二期對全球家電製造商排名裏,海爾名列第九位,這表明海爾的綜合競爭力已是世界一流水準。

    是什麼讓當年那個瀕臨破産的“醜小鴨”,變成了今天躋身世界家電十強的“海爾龍”?

    海爾的領路人張瑞敏回答:是創新。創新是海爾的靈魂,是海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的奧密所在。

    從創名牌戰略時“有缺陷的産品就是廢品” ,到多元化戰略時的“吃休克魚”,再到國際化戰略的“ 先創牌、後創匯”,海爾人説,創新之路很難走,但距離成功是最近的路。

    從創名牌到多元化、國際化,海爾成功實現了兩大戰略性跨越。海爾人現在已經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榮譽,但在他們心裏,份量最重的是國家品質獎。它所代表的海爾品質理念,是讓海爾站穩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基石。這一品質理念是一把大錘砸出來的。

    那把大錘如今挂在海爾冰箱生産車間的一面墻上。1984年,企業正在艱難起步之時,張瑞敏一反當時國內企業把産品分為一、二、三等品的做法,毅然下令砸掉了76臺不合格的電冰箱。在叮叮噹當的錘聲中,在全廠工人痛心的淚光裏,“有缺陷的産品就是廢品”的觀念從此樹立起來。

    七年生聚,七年創牌,海爾在中國的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海爾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始了多元化戰略。從白色家電到黑色家電,再到米色家電,海爾人連戰連捷。

    從1991年到1998年,海爾先後兼併了18家虧損企業,全部扭虧為盈。同時海爾人收穫的,還有著名的“吃休克魚”理論。青島紅星電器有限公司原來就是一條“休克魚”。1995年7月,紅星公司劃歸海爾集團,生産海爾牌洗衣機。人還是那些人,設備還是那些設備,也未投入新的資金,當年12月份已盈利150多萬元。

    成功兼併使海爾多元化戰略得以低成本實施。海爾産品從單一的冰箱,發展到包括空調、洗衣機、彩電、電腦、手機等69大門類1萬多個品種。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的市場佔有份額都居國內同行業之首。

    正當國內許多企業價格戰打得難分難解時,海爾人不打價格戰。張瑞敏提出:“國門之內無名牌。”張瑞敏吸取以往一些企業的教訓,提出“先創牌,後創匯”,先佔領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再以高屋建瓴之勢挺進發展中國家市場。他們遠大的目光已經超越國界,投向了世界市場。

    在競爭激烈的發達國家市場,取得一席之地是那麼的艱難。當海爾人把德國選為首要目標時,德國經銷商並不認可來自中國海爾的産品。張瑞敏心生一計,把海爾産的6臺冰箱撕去商標,與同樣撕去商標的德國産品混放一起,讓幾十位家電代理商從中挑選品質最好産品,結果被選中的全部是海爾的産品。德國人是務實的,海爾人第一次拿到了來自國外的2萬台冰箱訂單。從此步步出擊,一發不可收拾。目前,海爾空調産品的50%已出口國外,海爾已成為國際上的知名品牌。

    每一步跨越,每一次戰略的創新,對海爾人來説都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和難辛的付出。但海爾人説得好,創新之路很難走,但距離成功是最近的路。

    快速反應,柔性生産,流程再造,海爾不斷創新,為的是握住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海爾發展之路就是創新之路

    2001年2月13日,海爾全球經理人年會閉幕晚宴正在青島海爾國際培訓中心舉行。一件披著紅色綢布的冷櫃擺在了宴會廳中。在各國經理人疑問的目光裏,主持人揭開了綢布,當場宣佈:這就是邁克先生要求的新式冷櫃,它已被命名為“邁克冷櫃”。全場的經銷商們先是驚訝,繼而暴發出熱烈的掌聲。

    原來,會間來自美國的代理人邁克提出,希望海爾能生産一種不必探身取物的冷櫃。他和所有與會的代理商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17個小時,他所要求的冷櫃就已變成了産品。當海爾集團副總裁周雲傑副總裁問誰對經銷這款冷櫃感興趣時,經理人們齊刷刷舉起手臂。

    到今年5月份,僅邁克冷櫃一項,就已佔領了美國小型冷櫃40%的市場。迅速反應,馬上行動,海爾人用創造性的工作,對海爾作風作了新的詮釋。

    張瑞敏説,在新經濟條件下,速度決定企業生死。哪個企業不打破常規,對此作出創新性的反應,就必敗無疑。市場不給你改錯的機會,也不給你改錯的時間。

    海爾自2000年以來,打破以往組織結構,以訂單資訊流為中心進行了一場痛苦艱難的業務流程再造。為此成立物流、商流、資金流三個推進本部,組織系統由過去的金字塔式結構變成了扁平式結構,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大大加快了。一家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了解到海爾的這一切後説:海爾在引導一次管理革命。

    今年3月31日,海爾建成投入運營海爾國際物流中心。記者在國際物流中心看到,高達22米、面積為7200平方米的庫區內,在微機自動控制下,機器人、巷道堆垛機、鐳射導引無人運輸車高效運轉。這個物流中心的吞吐量相當於40多個同樣大小的普通平面倉庫。庫內原料4小時可以送達車間工位。難怪記者在海爾的生産車間裏,看不到一般工廠車間裏常有的原材料堆積呢。

    為了當今市場個性化需求,海爾建起了柔性生産線,按張瑞敏的説法,要能快速生産“三角型的冰箱”。記者在海爾空調本部的生産車間裏看到,生産看板上標明的訂單,有的三台,有的兩台,規格要求各不相同。這類訂單在傳統生産線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海爾的柔線生産線,卻能快速滿足客戶的需求。

    為了快速滿足市場需求,海爾新産品的技術開發,摒棄過去那種封閉式、線型的低效率開發方式,創造性地實行了整合全球技術、智力資源的並行式開發。轟動科隆家電博覽會的太空網路系列家電,從提出創意,到設計再到成品,前後不足3個月。日本的專家,美國的技術和法國的時裝設計師對家電色彩的設計,都被海爾整合在一起,各類設計開發同步進行,無論它的開發速度還是先進水準,都創造了一個家電系列新品開發的奇跡。

    張瑞敏説,若海爾的規模,無法與世界大企業相較,但就創新精神而言,海爾敢與跨國公司平起平坐。

    市場千般風雲變幻,海爾時時創新應對,目的只有一個:握住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海爾16年平均每年80%的增長率説明,創新是海爾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海爾推出“市場鏈”,為每一個員工的提供創新的空間,把外部市場的壓力內部化,提高海爾的核心競爭力

    在海爾空調器廠三分廠廠長陳鳳梅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厚厚一疊建議單。陳鳳梅告訴記者,這是這個分廠的員工們一週內提出的發明和建議。透過這一份份建議,表現出的是海爾員工對企業的熱愛和忠誠。

    被同事們戲稱為“七頭六臂”的張亮亮站在領獎臺上笑得很開心。他因為發明瞭“七頭六臂”焊接工裝,被公司評為“小改小革創意明星”。他是合肥空調事業部三廠的員工,他的小發明使焊接工位可以同時使用6把焊槍,免除了焊工往來奔跑,工作效率大為提高。

    王濤是青島海爾空調器廠噴粉車間挂件乙班的上件操作工,他用鐵絲把挂具並聯起來,挂在鐵絲上,這樣,一個挂具就由過去挂20個固定片,增加到能挂100多個固定片了。經試驗證明,他的設想是成功的。這樣一來,噴粉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5倍。他的發明很快派上了用場,海爾商用空調接到一批窗機定單,原來一個班組2天噴不完的商用空調固定片,現在僅用了2個小時就完成了。

    象他們這樣,海爾的數萬名員工中涌現出了以一線職工名命的“曉玲扳手”,“雲燕鏡子”、啟明焊槍”、“ 申強掛鉤”等一大批技術發明和革新成果。正是由於這些員工的創造性勞動,海爾每天都有新的進步和超越。

    海爾員工的創新活力來自何處?來自海爾獨創的管理理念“市場鏈”。海爾從1999年開始,根據外部市場的要求,創新管理機制,實行“索酬、索賠、跳閘”的內部“市場鏈”制度,讓每一個員工都面向市場,都有一個創新的空間。

    瑞士洛桑,瑞士管理學院年會,張瑞敏登上講臺,向來自世界各著名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學者,演講海爾的“市場鏈”。一個小時的演講結束後,聽講的人意尤未盡,圍著張瑞敏不斷提問。他們感到驚訝的是,來自一個東方古國的企業海爾,這次在企業管理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頭。

    4年前,海爾在與一家外國財團的合資談判中,因對方堅持要用自己的品牌,合作歸於失敗。對方的談判代表説:“我要打敗你!”張瑞敏的回答是:“我們唯一害怕的是我們自己。”

    海爾的組織結構,16年間已經調整了37次。每次的調整,張瑞敏坦言“都非常痛苦和難巨”。他曾用“斜坡球體論”來比喻企業發展的惰性,要戰勝這種惰性,獲得向上的動力,就必須不斷戰勝自我,否定自我,在創新中獲得新生。

    有人曾問張瑞敏:海爾人超負荷的工作為了什麼?張瑞敏作答:“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海爾人執著的創新動力來自哪,也許海爾大廈正中高挂的八個字可以作出回答:敬業報國,追求卓越。

    從海爾人昂然走向世界的堅定步履中,人們已諦聽到中華民族強盛的足音。

    新華社 2001年8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