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福建省龍岩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全國唯一所轄縣(市、區)全部為中央蘇區縣的設區市,素有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光榮傳統,革命年代,上杭縣才溪鄉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擁軍愛民模範鄉”。近年來,龍岩市連續五屆、連城縣連續四屆、上杭縣連續三屆獲評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在全省雙擁模範城(縣)評選中,龍岩市及所轄7個縣(市、區)已連續四屆“滿堂紅”。
龍岩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強軍思想融入全民國防教育各領域、全過程,加強黨對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領導,聚力紅土鑄魂,不斷強化全民國防觀念和愛國強軍意識,持續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奏響龍岩國防強音。
牽住“鼻子” 突出重點對象
龍岩市堅持加強黨對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領導,將習近平強軍思想、國防教育等內容納入全市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重點內容,增強領導幹部國防素養,弘揚古田會議“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優良傳統,堅決扛起全民國防教育政治責任。依託古田幹部學院,通過開設《從古田會議到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政治建軍的光輝歷程》等國防教育課程,提升建設古田會議舊址群、松毛嶺戰役戰地遺址、山塘兵工廠舊址等97個現場教學點,開闢6條國防教育精品教學線路,安排學員入住紅軍學堂,形成“過紅軍生活、唱紅軍歌曲、聽紅軍故事、習紅軍作風”的國防教育特色模式,不斷增強國防教育感染力,2023年13個主體班近1200人次參訓。通過民兵整組、專武幹部集訓、民兵軍事訓練等方式,開展人民戰爭思想和民兵光榮傳統教育、形勢戰備和職能使命教育、戰鬥精神教育、履行國防義務教育等,強化民兵國防意識和技能,民兵整組考評成績連續兩年位居福建省前列。
育好“苗子” 擦亮青春底色
踐行國防教育從娃娃抓起的重要理念,發揮好龍岩老區蘇區的紅色優勢,推動國防教育在大中小學落地生根,推進全市國防教育蓬勃發展。創新開展“開學第一課”,發揮753處革命舊址、7529處烈士紀念設施等紅色資源優勢,組織全市中小學校就近開展“弘揚英烈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融入“開學第一課”和軍訓,通過宣講烈士故事、體驗革命文物、觀看紅色視頻、傳唱紅色歌謠、閱讀英烈事跡叢書等方式,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過舉辦“愛我國防”大學生演講比賽、“追憶革命歷史 傳承紅色血脈”全市大中小學生英烈故事演講比賽、“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手繪地圖大賽、“國防軍事進校園,同心共築強軍夢”、“紅色故事我來講”等主題活動,舉辦航太科學講堂及科普展,設置模擬射擊體驗區、軍事拓展訓練區、軍事模型觀摩區、軍史知識展覽區等,不斷拓展全民國防教育活動載體,讓青少年真切感受國防建設成果。同時,充分發揮學校和研學基地的作用,建成佔地520畝的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評審認定首批“龍岩市新時代軍工文化教育基地”3個,“龍岩市中小學國防科技研學實踐基地”2個,開闢50條精品研學線路,打造9所“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範校”、22所“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93個中小學研學基地,積極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其中,上杭才溪始明紅軍小學被評為福建省第一所全國紅軍小學國防教育示範學校。
吹響“號子” 強化宣傳教育
依託全市萬屏聯動全媒體社會宣傳觸發機制,常態化開展全民國防教育主題宣傳,發動1526塊LED屏,滾動播放海報、標語560345次,利用256個微信公眾號刊播、轉載相關內容,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的國防觀念和意識。組建由優秀退役軍人擔任宣講員的“古田軍號”宣講團,成立“我與老兵面對面”宣講隊474支,開展“愛我人民愛我軍”等主題宣傳宣講活動506場次,受眾累計2萬餘人次。組織市縣融媒體中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等平臺,在重要位置重要節目欄目推出專題專欄,圍繞國防教育主題刊播“老兵風采”系列報道、《龍岩創新方式開展人防宣傳教育“進學校”活動》、《全民國防教育——帶大家了解國防知識》等新聞稿件1050余篇。推動創作電影《毛澤東在才溪》《古田軍號》、電視劇“紅色三絕”(《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交響音樂會《古田頌》、歌舞劇《松毛嶺之戀》等一批優秀國防教育主題文藝精品。通過情景黨課、實景表演、非遺山歌、木偶戲、快板、歌舞、閩西漢劇等形式,廣泛開展群眾性國防教育主題活動,讓國防教育“活”起來,激發群眾愛我國防熱情。同時,針對年輕群體推出以長征歷史故事為主線的手機遊戲《前進之路》,累計下載26萬餘次,玩家體驗超過130萬次。
龍岩市將以“紅土鑄魂·奏響龍岩國防教育強音”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品牌為抓手,做實國防教育理論武裝、做活國防教育主題活動、做優國防教育特色品牌、做深國防教育主題宣傳,點線面結合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持續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走深走實。(林元輝 林加濤 張秀芳 黃瑗華)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