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上海圖書館探索紅色文化傳播新路徑 數字賦能讓紅色文獻“活”起來

“借助數字技術將打卡紅色地標與室內健身結合,很新穎。”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第一展廳,小張戴上VR眼鏡,腳踩動感單車,開始了紅色VR騎行之旅。中共中央文庫遺址(西康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舊址……中共中央駐守上海12年留下的一個個光輝足跡迎面而來,每到一處都有語音和圖片介紹。“身臨其境,仿佛真的在街上騎行探訪紅色地標。”體驗了10分鐘,他的額頭冒汗,直呼有趣又長知識。

這是日前開幕的“紅色印跡——館藏文獻裏的中共中央在上海奮鬥歷程主題展”的一個特色展項。此次展覽選取150余種珍貴文獻,其中60余種為首次展出,圍繞“中國共産黨在上海成立”“推動大革命走向高潮”“在白色恐怖下堅定前行”“領導文化思想戰線鬥爭”等四方面展開,讓參觀者真切感受黨初創時期艱苦卓絕、曲折發展的奮鬥歷史。除了展出一批未公開亮相和較少露面的特色藏品,如《共産黨宣言》華崗譯本、博古譯本、一百週年紀念版,《東方雜誌》“五卅事件臨時增刊”,《上海大學附設平民學校國文講義》《紅旗週報》《列寧青年》偽裝本等,上海圖書館還依託數字人文技術打造多媒體項目,並通過多個網路平臺持續推出線上展覽、館藏文獻小故事等。

據上海圖書館館長介紹,該館是國內少數幾個設立“紅色文獻專藏”的公共圖書館之一,目前收藏有各類紅色文獻15000余冊(件),包括《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第一版和第二版,斯諾的著名報告文學《西行漫記》的英文初版本、中譯本初版本及在《密勒氏評論報》的首次刊出,第一個中國共産黨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産黨底計畫》等。為用好用活這些珍貴資源,上海圖書館一方面對其進行挖掘、梳理,服務讀者,另一方面構建了革命(紅色)文獻服務平臺、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數據庫、上海文化總庫三大數字平臺,讓紅色文獻“活”起來。

截至目前,革命(紅色)文獻服務平臺共收錄了8500多種革命(紅色)文獻,其中7141種有全文,支援多種檢索功能,提供多終端、跨平臺的資源開放服務,還開設了中共組織史和紅色旅遊兩個欄目。比如,依據《中共組織史資料》前四卷內容,圍繞機構和人名兩條線索做了數據整理和可視化展示;收錄的上海1000多個紅色景點,支援手機訪問每個景點的概況、相關人物、景點大事和相關文獻等,並根據讀者需求推薦可實地走訪的路線。

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數據庫由市委宣傳部牽頭、上海圖書館承建,與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局、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一大紀念館等合作,以《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第一批)》為基礎,涵蓋了612處遍佈全市16個區的重點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者場所類紅色資源,以及分藏于本市11家場館單位的236件/套重要檔案、文獻、手稿、聲像資料和實物類紅色資源。

上海文化總庫整合了與上海歷史文化相關的各類館藏資源,突出體現包括紅色文化在內的上海三大文化品牌特色文獻資源,借助記錄上海形象和聲音的老電影、老照片、老唱片等影音資料以及人物、機構團體、優秀歷史建築和街區建築的紅色印記,用上海歷史文化年譜串聯起來,形成具有鮮明上海特點和文化特色的紅色數字記憶。

據透露,未來,三大數字平臺還將不斷升級、上新,努力實現全市紅色文化資源一站式服務,以新穎的方式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聲量。

來源: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官網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