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自然資源】分秒之間,福建這樣“跑贏”地質災害

強對流天氣頻發、降水時間長、地災風險指數升高……今年入汛以來,福建多地遭遇持續降雨,地災防禦形勢嚴峻。針對此,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堅決扛起地災防治責任,緊盯重點區域、重要時段、重點環節,用好“人防+技防”地災防治模式,充分發揮專業監測設備的作用,用責任和擔當織密防災減災“安全網”,努力推動地災防治工作提質增效。

 

落實落細防治措施


“要緊盯重點隱患區域,加強風險隱患排查,編好應急預案,備足救援力量和防災物資,做好應急搶險準備。”今年3月,福建廳相關負責人帶隊到漳州市督導時對當地汛前地災防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針對今年地災防治工作特點,福建廳會同相關部門印發《福建省202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召開2024年汛前地災防治重點工作部署推進會、舉辦地災防治工作培訓會,督促各地提前做好汛期地災防禦準備。

在加強協同方面,福建廳與應急管理部門加強配合,積極做好地災應急技術支撐;與省直相關單位加強資訊互通、會商研判和協調聯動,強化汛期聯合調度,形成地災防範合力。

在風險隱患排查方面,福建廳提前部署汛前地災隱患排查工作,要求各地全面細緻開展隱患巡查排查,重點關注人口密集區及泥石流溝口等地災高發、易發區,對查出的新增地災隱患點及時更新入庫、納入清單,落實防治舉措,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在強化督導檢查方面,由福建廳相關負責人帶隊的3個督導組,在汛前深入全省九市一區,圍繞各地年度地災防治方案編制、地災應急演練培訓、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等工作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檢查,要求各地認真落實地災防治屬地責任、提升地災防治水準。

在嚴格應急值守方面,在福建省防汛辦的統一指揮下,福建廳嚴格執行應急值班值守和“一日兩報”資訊報送制度。入汛以來,該廳會同省氣象局發佈地災氣象風險黃色預警6期,累計派員巡查排查地災隱患點8756處/次,提前轉移受地災威脅群眾366人。

通過提前部署、多措並舉,福建廳努力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地災防治工作格局,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自動化監測設備顯身手


2023年9月5日,受颱風“海葵”影響,福州市閩侯縣受到暴雨侵襲。9月6日0時31分,閩侯縣竹岐鄉竹西村村委會主任肖繼祖接到福建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電話:“你村肖祖林房後,崩塌傾角儀觸發橙色預警,請立即按照應急預案組織受威脅村民轉移,並加強巡查監測……”隨即,肖繼祖組織受地災威脅群眾避險轉移,上報應急處置情況。經事後核查,該監測點發生小型崩塌災害,土方量達240立方米。由於預警及時,此次崩塌災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只是科技賦能福建地災防治的一個縮影。福建地處東南沿海,自然災害的災種多、分佈廣、發生頻率高,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災高發頻發。為做到地災“早發現、早提醒、早預防”,3年來,福建廳在全省範圍內建設群專結合地災監測預警實驗點2663處,安裝監測設備19485台(套)、感測器27705台,為地災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同時,福建廳積極推進地災防治技術創新和平臺建設,建成省地災防治綜合管理平臺,發佈預警資訊,指導受地災威脅群眾緊急轉移、避免人員傷亡。福建地災監測預警設備專項管理平臺——省地災監測預警專項平臺獲2022年福建省地理資訊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讓預警“跑”在災害前


“預計5月23日10時至5月24日10時,福州市長樂區、福清市,莆田市涵江區等地地災氣象風險等級為黃色預警,地災發生可能性較大,應加強對地災隱患點的監測和高陡邊坡、易發泥石流的溝口等區域的巡查和防範,如果發現地災險情應及時採取防災避險措施。”進入汛期,福建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不斷提升地災預警資訊發佈質效,引導重點地區落實防治措施。

災害面前,分秒之間就是生死之差。讓預警“跑”在災害之前,是應對地災的有效手段。為此,福建廳充分發揮省、市、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自動化預警系統的作用,將地災氣象風險等級預警展示、快速分析、自動化製作和一鍵發佈等功能應用到每一個行政村,實現省、市、縣地災預警業務集約化管理,可第一時間將預警資訊傳送到受威脅群眾,做到“預警到鄉、通知到村、轉移到人”。

為拓寬地災預警資訊發佈渠道,福建廳與省氣象局在實現氣象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有效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預警資訊鏈,根據省、市、縣三級管理部門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預警資訊産品,努力實現災情資訊“早送達、馬上知”,構建了多手段、廣覆蓋的全媒體預警資訊傳播“一張網”。2023年,福建地災氣象風險預警資訊實現廣播、電視、短信、網站、微網志、微信等28類、711個渠道同步發佈,用戶利用國産手機內置的天氣預報程式就可及時查收預警資訊。

此外,福建廳還積極探索預警資訊靶向發佈,在閩侯縣鴻尾鄉進行試點,通過大數據等技術,綜合分析出指定區域的常駐和漫遊手機網路用戶,並向其發佈提醒短信,實現地災風險預警資訊直通式、快速發佈,進一步築牢地災防禦屏障。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