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七年同頻共振 瀘州稅務全力支援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建設

2024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揭牌運作七週年。七年來,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以制度創新賦能特色産業發展,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495項,累計新增註冊企業1.88萬戶。2023年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40.5億元,佔瀘州全市外貿比重60%以上。



七年來,國家稅務總局瀘州市稅務局堅持以産業、企業需求為主線,創新服務舉措、打好稅惠“組合拳”、簡化辦稅繳費流程,以稅惠“活水”潤澤自貿區企業,為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高品質發展添能蓄勢。

 

創新舉措 跑出數智效能“加速度”


“敢試敢闖”“敢為人先”就是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最鮮明的“標簽”。自掛牌起,就深深融入其基因。從掛牌初期集中攻堅企業退稅“核查環節耗時長”問題,到如今苦心鑽研出口業務“加速度”難題,瀘州稅務借助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已累計創新服務舉措33項,8項全國首創,先後推出“生産型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智慧輔助申報服務”“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等一系列創新服務。

“登錄電子稅務局,自動彈窗提示,點一次確認資訊,再點一次提交申報,只需要在電腦上點擊兩下,就完成了出口應徵稅貨物‘一鍵確認’申報。不用再自己查詢哪些屬於出口應徵稅貨物,也不用擔心計算稅款錯誤了。”瀘州臨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汪洋提起出口應徵稅申報的“加速度”十分激動。

這是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團隊創新推出的出口應徵稅貨物“智慧提示、快捷申報”服務模式。龍馬潭區稅務局副局長、自貿區稅收服務和管理團隊負責人徐韜介紹,針對不享受出口退(免)稅政策的貨物,將納稅人“自己判斷+人工申報”的出口應徵稅貨物申報流程,升級為電子稅務局“系統精準識別-自動提醒-一鍵填報-即時申報”,解決了納稅人對於出口應徵稅貨物判斷困難、申報不及時的問題,切實減輕了納稅人申報難度,促進了納稅人按時正確申報。

“幾分鐘就能搞定以往半天才能完成的申報工作,同時還避免了漏報錯報導致的滯納處罰風險。”降險、增效是汪洋對辦理出口貨物業務最深刻的感受,通過智慧快捷申報,讓系統智慧識別判斷、生成報表代替企業自己判斷、查詢識別稅率後進行申報,有效緩解了企業辦理出口應徵稅貨物時的申報負擔。

在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目前已有13家企業66筆出口貨物業務通過出口應徵稅貨物“智慧提示、快捷申報”服務模式實現成功辦理。該模式已作為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被納入四川自貿試驗區第七批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

 

稅惠賦能 護航企業拓寬“出海路”


中歐班列開通後,瀘州成為四川省首個開通國際陸運、國際水運雙通道的城市,自貿區機遇與港口優勢疊加,“快車道”已經成型,如何護航企業“走出去”?瀘州稅務同自貿區企業一同探路。

四川其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康復器械出口的外貿企業,其産品遠銷至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全球20多個國家與地區,業務規模較大且資金流轉活躍。“近年來,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以過硬的産品實力贏得了國內外市場的認可,但前期由於受到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積壓了過多的存貨,資金也非常吃緊。”四川其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吳楊介紹。

“我們正為存貨發愁呢,稅務部門便及時幫助我們快速聯繫到了下游企業,有力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吳楊感嘆道。了解到企業的需求後,瀘州市稅務局第一時間與企業取得聯繫,詳細了解企業産品資訊,借助“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平臺”等稅收大數據平臺,理清貿易鏈條,匹配並推送了4戶下游合作企業。在多方協調下,四川其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最終與1戶沿海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成功完成了業務拓展,不僅將存貨一銷而空,還簽訂了未來兩年的海外銷售訂單。

補鏈助企確保企業産業鏈穩定暢通,稅費優惠則是進一步助力企業打通資金鏈、讓企業發展勁頭更足。“去年,我們享受到出口退稅約200萬元,公司訂單量同比增加了15%,今年我們已經享受了100萬餘元出口退稅,企業開拓市場、搶單生産的信心更足了。”吳楊欣慰地説。

 

傾心服務 構建納稅服務“新楓景”


對於自貿區而言,産業是發展的重要支撐。如何推動自貿區産業高品質發展?這就需要瀘州稅務部門在主動服務靠前、傾心服務中持續閃光,實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2022年新成立的四川日盛銅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刻正開足馬力生産4.5微米-6微米的鋰電銅箔,把“薄”做到極致。“公司項目工程量大、投入成本多,面臨的涉稅問題非常複雜,好在稅務部門經常到府來和我們交流,不僅給我們送來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遇到涉稅問題總能及時幫我們解答,在項目建設中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四川日盛銅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應夢露説。

作為轄區重大項目,用地110畝年産4萬噸高檔鋰電銅箔項目的加快推進,與瀘州稅務部門的精細服務密不可分。自項目投産以來,瀘州稅務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解決納稅人急難愁盼問題為突破口,凝聚跨部門、跨層次、跨區域合力,與自貿區各部門通力合作,發揚“店小二”精神,在項目落地、政策享受等環節實施“保姆式”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僅僅用了1年時間,企業就建成了年産4萬噸的生産線,刷新了“川南臨港片區最快速度”。不僅如此,項目落地後,瀘州稅務部門持續深耕精細服務,推行“一企一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稅費服務和“套餐化”的政策指引,讓“楓橋經驗”深度融入稅費服務,助力了新質生産力的穩步發展。

“我們致力於為自貿區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從項目落戶、政策享受、快捷辦稅、風險防控等關鍵環節入手,為企業提供全過程、一站式跟蹤服務,持續助力營商環境優化。”談起服務自貿區發展的具體工作,自貿區稅收服務和管理團隊的青年幹部如數家珍。

近年來,瀘州稅務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著力推進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完善納稅人繳費人稅費爭議解決機制,加強協同共治,發揮基層網格化建設支點作用,構建調解新格局,直擊發展痛點、直抵企業“神經末梢”,營造優質稅收營商環境,實現了稅費疑難問題的“就地化解”,持續激發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活力。(文、圖/王櫻梔)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