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格物知稅·故事裏的稅收”|透過發票看稅史

一顆初心彰顯不變情懷,一張發票見證“稅”月變遷。4月以來,國家稅務總局瀘州市稅務局圍繞“稅助發展 向新而進”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主題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從發票入手,以小見大、格物知稅,挖掘不同時代發票背後的稅收故事,探尋稅收事業的發展歷程

 

由繁至簡:手工填制到線上開具


現代意義上的發票在中國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在晚清時期成型。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國家稅務總局對發票使用作出了具體要求。由此,發票使用逐步走向規範化,而納稅人與發票之間的“來往”在一定程度也見證了稅收工作的變化。

“1979年6月27日開具,金額0.27元。”這是此次收集到的最早的一張售貨發票,也是較早的一批手工填制發票。據合江縣稅務局稅務幹部李湘回憶,這張發票是他爺爺在供銷合作社購買墨水時開具的,一直被收藏于家中,已經有40餘年的歷史。雖然當時稅法知識的普及度有限,但買東西要索取發票的意識,已經在人們心中埋下種子。



二十世紀的80、90年代,手寫發票是當時的“主流”。徵稅情況全部記在發票臺賬上,發票成為買賣雙方最主要的收付款憑證。通用定額發票、通用手工發票、冠名發票……各類發票種類繁多,均由稅務部門管理。直到1986年,財政部制定並實施了《全國發票管理暫行辦法》,發票管理得到進一步統一。2001年,金稅二期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投入運作,在申領發票、開具發票、發票抵扣和事後稽查四個方面實現了資訊化操作,至此手工發票逐漸被機打發票取代。

瀘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敏對此感觸頗深,她指著發票簿裏的一張2004年開具的機打發票説道:“這張發票見證了我們公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發展歷史,意義重大。”發票上顯示:銷售750公斤的S級鹽漬小竹筍發往日本長野縣飯山市,價值18900美元。正是自該筆業務起,公司海外市場陸續打開,出口南韓、日本、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煥然一新。到2023年,企業總計出口額已達645萬,成為江陽區的農業出口大戶。

近年來,隨著智慧稅務不斷推進,發票使用不用申領,從開具、報銷、入賬、歸檔等全程實現了數字化管理,“網際網路+稅務”開闢了辦稅新時代。“對企業來説,這讓我們的管理可以更加規範高效,既安全又方便,還易保存。”瀘州互通科技股份公司財務人員林雪表示。

 

改革助力:減稅主題一以貫之


從手寫發票到機打發票再到電子發票,從筆觸到指尖,發票見證了瀘州市經濟發展歷程,折射出辦稅服務現代化以及資訊化的發展趨向。與此同時,發票票麵包括稅種、稅率等內容的變化也見證著近年來稅制改革的顯著成效。

四川金田紙業有限公司始建於2011年,稅收體制的變遷伴隨金田紙業發展一路前行,其中增值稅改革帶來的減稅效應讓財務負責人龍宗實記憶最為深刻。

1979年,增值稅被引入,45年間與中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逐步發展為我國目前稅收收入佔比最大的稅種。1994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開始實施,以增值稅為核心建立了新的流轉稅制格局。

從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間,從部分城市、部分行業試點到全面推開營改增;2017年7月1日起,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降低稅負,構建更為公平、簡潔的增值稅制度;2018年5月1日起,將增值稅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行業,分別調整為16%、10%;自2019年4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的適用稅率由16%降至13%,增值稅稅率再降3個點。同時稅務部門堅持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2018年1月19日、2018年12月19日、2022年1月10日,金田紙業公司在不同時間開具的3張增值稅發票的稅率欄內,分別顯示著17%、16%和13%稅率,可以看出稅率在降、稅額在減。以2023年5月10日開具的單張增值稅專用發票為例,稅率已調整為13%,稅額為65萬元,相比16%稅率,單張發票減少稅額近15萬元,透過這些發票清晰地反映著增值稅改革以及國家為企業減負的歷程。2023年,金田紙業有限公司享受增值稅減稅超700萬元,稅惠紅利直達快享、精準落袋,助力經營主體輕裝前行、後勁十足。

一張小小的發票,是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稅制發展的縮影,也是我國稅收現代化發展的證明。從手寫到機打,從前臺到網路,“發票”以越來越便利、越來越接地氣的方式存在於市民的生活中,于方寸之間彰顯稅務人一心為民的藍色情懷。便民無止境,春風繼續前行,瀘州市稅務部門將持續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堅持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高效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提升辦稅繳費服務質效,優化市場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文、圖/戴春燕 蒲桂南)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