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中國山水工程】(11)丨一江清水東流——湖北長江三峽篇

   中國山水工程系列微紀錄片 · 長江三峽篇

 

沃土之上,文明在山河間生長;峽谷之間,江水潤澤生靈萬千。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豐富的礦産、水、動植物和航運資源帶動了流域經濟發展,塑造了沿岸城市格局,更哺育了億萬華夏兒女,滋養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然而,過度的開發和粗放的發展模式導致長江出現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母親河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


湖北省委、省政府從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將宜昌市、恩施州巴東縣、荊州松滋市作為長江三峽地區的一個整體,統籌18大工程、63個重點項目,打響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

以“保”為先,實施“四源齊控”,即從源頭截斷了工業、農業、生活、航運對長江的污染。對沿江化工企業進行“關改搬轉治綠”,破解化工圍江之困;關閉,技改,搬遷,轉産,治理化工企業,引領化工産業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發展;對農業和生活污水、垃圾進行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解決污水排江、垃圾圍江難題;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專用碼頭和化學品船舶洗艙站,實現船舶污染物閉環處理。

堅持系統觀念,綜合考慮。統籌山上山下、上游下游、左岸右岸、江河湖庫、幹流支流的空間管控和保護修復。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大江奔流,生機勃發。

目前,已知一級保護陸生動物由12種增加到24種,二級保護陸生動物由60種增加到89種。江豚回遊、白鷺安家,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蕨悄悄再現。

治理區域水質明顯提升,眾多湖泊、濕地從濁水態的“藻型”轉變為清水態的“草型”;納入國家地表水考核的16個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長江幹流宜昌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

湖北長江三峽山水工程交出了硬核“成績單”:“母親河”更清了,“母親河”也更親了!

保護不等於停滯,也不意味著疏遠。長江三峽山水工程讓良好自然生態和高品質發展可以兼得的“願景”成為現實,更為長江大保護趟出了新路子、破解了新難題、積累了新經驗。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