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中國山水工程】⑩丨重塑“洞庭雲夢”

   中國山水工程系列微紀錄片 · 洞庭湖篇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洞庭湖,不僅是中國歷代文人朝聖的“天堂”,它也是萬千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因此,人們給了它一個獨特的稱呼——“長江之腎“。

但曾經的“詩意天堂”,也難逃被自然演變及人類活動改變的命運。

受圍湖墾田、破壞植被等行為的影響,洞庭湖的水域面積逐漸縮小,泥沙淤積,水體污染,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據有關部門統計,洞庭湖湖泊面積,由全盛時期(17至19世紀)的6000平方公里,減至現在的2625平方公里。其中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總淤積量超過62億噸,湖容被淤佔了45億立方米,是當今湖容167億立方米的四分之一。

“長江之腎”患上了“腎結石”,洞庭湖生態修復迫在眉睫!


洞庭湖衛星影像圖

 

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10月,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功申報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湘江流域由此開啟了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的新路徑,洞庭湖的生態環境大為改觀。

2022年,經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的聯合組織,湖南省長江經濟帶重點生態區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成功入選“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

該項目在鞏固已有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的基礎上,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統籌“一核三帶”總體佈局,讓洞庭湖區域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大幅提高!

 


據統計,洞庭湖濕地恢復水生植被面積超過1500公頃,恢復退化濕地7500公頃,鳥類及魚類資源大幅增多,周邊群眾的生活水準和幸福指數與日俱增!

洞庭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在濕地洲灘結合水位地形打造植被,重塑水鳥棲息地。在湖濱岸線種植防護林、清除建築垃圾,打造沿江“綠化帶”。還針對性地培育穗花狐尾藻等水草,讓小水草變身“黃金草”、“環衛草”、“景觀草”,創造出輻射全國的“水草經濟”和“綠色農業”,帶領老百姓走上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昔日“銜遠山,吞長江”的洞庭湖已經實現了生態之蛻變,湖南也將在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上繼續前行!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