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工程系列微紀錄片·南嶺篇
“天晴一把刀,下雨亂糟糟,天熱一團火,煮蛋少柴火。”
這句廣東南雄的本地民謠,形容的正是當地紅砂嶺地貌——土地半土半石,荒漠化嚴重,極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衰退等各種生態問題,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
韶關南雄位於廣東北部,地處南嶺山脈南麓,毗鄰江西,屬於廣東南嶺生態屏障,生態功能極其重要。該地地形上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湞江伸展,形成的狹長盆地為“南雄紅層盆地”,被當地人稱為“紅砂嶺”。
上世紀初,南雄境內紅砂嶺生態問題突出,是廣東省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市縣之一。為了治理水土流失,南雄在上世紀80年代開啟了紅砂嶺治理——全城動員,上山植樹。
然而,早期整治方式較為單一,紅砂嶺的生態系統並不穩定。隨著後續人為活動增加,大量田地丟荒,土地退化引發的紅層荒漠化變成了最突出的生態問題。這造成了當地紅砂嶺局部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質含量幾乎為零,生物多樣性衰退,土地利用效益極低。南雄紅砂嶺迫切需要新一輪整治。
圖為南雄市保留下來用作科研的原生態紅砂嶺地貌
這時,中國山水工程為南雄紅砂嶺治理帶來了新契機。山水工程改變了以往單一治理的局面,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下,實施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2018年,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獲批,南雄市紅砂嶺綜合治理項目是其中的重要支撐工程。
圖為經過治理後的紅砂嶺
同年,當地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在自然資源部門設置領導小組辦公室,探索形成了政府搭臺、修復辦主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生態保護修復的路徑。
“我們借山水工程的契機,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採取‘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從山上、山腰、山下這種立體協同治理模式來組織南雄紅沙嶺的治理。”南雄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符加方説。
在持續的綜合治理下,南雄紅砂嶺煥然一新。約4.6萬畝紅砂嶺得到了系統化治理,千溝萬壑的紅色荒漠,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的綠色家園,出現了“山頂林木戴帽、山間果樹纏繞、山下水田遍地”的景象。2023年,南雄市紅砂嶺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憑藉著突出的治理成效,入選了首批公佈的15個山水工程優秀典型案例。
4年時間,南雄約4.6萬畝的紅砂嶺得到了系統化的治理。如今,已經幾乎看不到大面積裸露的紅砂嶺。若是11月下旬前往南雄,便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色——山頂的植被涵養林豐茂旺盛,山腰的柑橘園碩果纍纍,山腳的片片稻田金黃如浪。
生態治理與産業發展的結合,不僅讓南雄收穫了綠水青山,也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為鄉村振興吹來了一陣新風。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