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兩會聲音】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談“新質生産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我國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作為我國戰略腹地和重要經濟大省,四川省在高品質發展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面臨哪些重要戰略機遇?下一步將如何主動創新作為?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就此專訪了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代永波。

 

打開新局面、取得新進展、站上新起點


“近年來,我們扛起建設新時代國家戰略腹地的四川使命,大力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2023年,地區生産總值邁上6萬億元臺階、經濟增長6%,四川省高品質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取得了新進展、站上了新起點。”代永波説,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大力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全省經濟運作實現整體好轉。強化經濟運作監測調度,打出提振發展信心“36條”等政策“組合拳”,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旅遊收入全面超過疫情前水準;以項目為抓手擴大有效投資,70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年度計劃30.4%。

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引領高水準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成都都市圈建設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支援省域經濟副中心、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支援攀枝花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開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等;與重慶協同推進10個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平臺,248個共建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138.4億元。

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國家實驗室開工並於當年封頂,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揭牌啟動,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産業化取得突破;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3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壯大,4個産業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激發高品質發展動力活力。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全年新登記經營主體增長20.9%、實有經營主體突破900萬戶;統籌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建設,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萬人次、居全國第三,中歐班列(成渝)開行5303列、保持全國第一。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項目柯拉光伏電站並網發電,全球海拔最高的道孚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1億千瓦、佔比86.7%,天然氣(頁巖氣)産量達到55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

守牢民生和安全發展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實施以工代賑重點工程375個、帶動群眾就業8.7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04萬人。


戰略機遇多、科技實力強、産業有支撐


代永波表示:“當前,四川正向著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發展方向加速演進,高品質發展面臨諸多重要戰略機遇”。

重大戰略交匯疊加。“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在川交匯疊加,特別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佈局,將進一步提升四川在全國的戰略位勢。

産業能級不斷提升。省委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電子資訊、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等産業加快發展壯大,將進一步夯實了全省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國家加大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生産力佈局統籌力度,大科學裝置加快建設,西部首個國家實驗室掛牌運作,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産業(技術、製造業)創新中心建成投運,將進一步激發全省創新發展內生動力。

清潔能源優勢突出。四川是全國優質清潔能源基地,水風光氫天然氣多能互補發展空間很大。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豐富的“綠電”資源、堅實的産業基礎、廣闊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推動全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項目投資支撐有力。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項目開工建設。項目接續較為充足,去年國家分兩批審核通過四川專項債券項目3712個,近期又分三批下達四川增發國債項目1102個,2月末全省投資儲備庫在庫項目6.6萬個,總投資額同比增長58.2%,將進一步增添全省高品質發展動能後勁。


培育新動能、開闢新賽道、激發新活力


代永波表示,近期,四川省委專門舉行省級領導幹部和市廳級主要負責同志推動高品質發展專題讀書班,對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重要著力點紮實推動高品質發展作出系統謀劃部署。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從三方面加快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不斷培育支撐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動能。重點以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為主陣地,促進創新資源集聚、創新功能整合、創新主體融通、創新人才匯聚,厚植新質生産力創新本底;做優做強先進核能、生物醫藥、深地科學、天文觀測、空氣動力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提早開展“十五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和佈局爭取,打造更多原始創新“國之重器”,催生一批重大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和前沿引領技術。

一體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不斷開闢支撐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賽道。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重點提升3大國家級集群和23個省級集群發展能級,推動未來産業加速孵化,打造更多新增長引擎;出臺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實施意見,加強前瞻謀劃和佈局建設,推動産業跨界融合發展;以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為重點,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重點行業迭代升級,釋放新質生産力乘數效應。

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激發支撐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活力。緊緊圍繞構建新型生産關係,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良好生態;推動技術要素高效配置,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促進技術要素和産業精準銜接、融通發展;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據要素高品質供給、合規高效流通,加快生産方式數字化轉型;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高品質發展提供更為清潔價優、安全可靠的能源支撐;探索推進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建立碳排放雙控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提高四川綠色低碳優勢産業國際競爭力。(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王進)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