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避寒潮、添暖器、吃羊肉 稅惠助力“暖冬經濟”持續升溫

寒潮之下,催熱了暖冬餐飲、避寒旅行等行業,“候鳥式”度假、取暖家電以及避寒養生等消費帶動“暖冬經濟”悄然升溫。四川稅務部門瞄準冬季消費熱潮,持續為相關行業企業送政策、優服務、解難題,用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確保稅費紅利精準直達企業,助力“暖經濟”持續發熱。

 

稅費紅利 釋放康養旅遊消費活力


有著“禦寒避暑勝地,休閒度假天堂”之稱的西昌,年均氣溫18℃,全年日照300多天,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60天以上,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宜居,也成了西昌旅遊的標簽。

西昌市以邛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核心,打造“邛海康養度假”IP。到了冬天,陽光充足的西昌,不僅吸引了各種候鳥,隨著西昌康養設施的不斷完善,也吸引了全國各地到西昌擁抱陽光、享受安逸時光的“候鳥老人”。


稅務幹部到邛海康養度假區為企業送“紅利帳單”

 

西昌市邛海國際康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於以“2023年冬季陽光康旅暨第二屆鄉村康旅文化節”為契機,向全國各地候鳥老人發出邀請,推出了周邊五十公里內八條主題遊覽線路及七大鄉村文體活動,供候鳥老人們自由選擇。

“這裡的陽光和空氣太好了,而且乾濕季分明,既沒有高原地區的乾燥感,也沒有低海拔的潮濕悶熱,對我們老人太友好了,非常適合養老,住了一個月下來,讓我感覺心情愉悅,整個人狀態都不一樣了。”度假老人説。

“去年11月以來,我們為近5000位老人提供康養服務,收入近40萬元。2022年以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為我們送來真金白銀12.37萬元,讓我們有更多流動資金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進行多樣化‘私家定制’。”邛海國際康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永梅説。

稅收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以來四川省住宿業開票銷售近80億元,同比增長22.3%。四川稅務部門聚焦康養旅遊行業,持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通過“點對點”“一對一”及時為企業派發“紅利帳單”,確保各類經營主體盡享快享稅費紅利。

 

政策加碼 打造國際市場“冬日爆款”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以“空調”“電熱毯”為代表的取暖家電則迎來了銷售“熱潮”。

有“電熱毯第一股”之稱的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個冬天,收穫了十年來的銷售新高。公司財務總監劉群英錶示:“從一家瀕臨破産的街道小企業發展至今,多項稅收優惠政策提供了很大幫助,僅西部大開發所得稅優惠這一項,近幾年每年可為公司節省超過600萬元的稅款支出,讓我們可以更加專注于技術提升。”


稅務幹部到彩虹集團生産車間了解生産情況

 

從普通電暖設備生産企業到行業龍頭,“創新”驅動至關重要。近年來,彩虹集團自主研發的“全自動佈線火焰複合機”取得技術突破。“隨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的逐年提升,近年來,公司每年享受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金額都超過1000萬元,為企業升級産品、創新技術提供了資金支撐。”劉群英説。

如今,彩虹集團的電熱毯已走出國門。劉群英提到,公司2023年的海外銷售額較前年增長了3倍以上。儘管還在起步階段,但已經享受出口退(免)稅優惠約72萬元。一系列的稅費支援政策,讓企業創新發展底氣十足。“我們將把握好利好政策帶來的‘出海’新機遇,將國內‘冬日限定’老品牌打造為世界流行的‘冬日爆款’。”劉群英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據了解,四川稅務部門為實現“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轉變,持續開展政策落實效應分析,建立“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務清單,幫助企業答疑解惑,解決涉稅難題。

 

精細服務 為冬季飲食“添柴升溫”


在寒冷的冬季,暖胃餐無疑是消費者的熱捧對象。作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的桂興羊肉,熱熱乎乎地吃上一碗,不僅是當地人“屯脂肪”抵禦盆地刺骨嚴寒的首選,也逐漸演變為當地沐浴暖冬不可或缺的儀式感必備之物。

“天氣越是寒冷,我們生意越是紅火!”入冬以來,位於廣安市前鋒區桂興鎮橫店村,以桂興羊肉聞名的天星山莊農家樂食客盈門。在不到100平米的店面內,密密挨挨擺放著七八張大圓桌,走廊上、大門外還有不少食客。老闆羅志東表示,連日來的降雨降溫幫助店舖進行了本地“引流”,吸引著重慶、成都等地的眾多食客紛紛驅車前來品嘗。入冬以來,該農家樂每月銷售額可以達到11萬元,較夏秋時候上漲了65%。

“我們店雇了專人養殖黑山羊超40頭,每天現宰現殺,保證羊肉又新鮮又正宗!”羅志東直言,要用心把羊肉做好,給顧客帶來暖冬,而稅務部門“暖冬”行動,也讓他感受到了冬天的溫暖。

“這段時間生意火爆,這個月的發票額度都快用完了,好在稅務幹部到府提醒,在現場輔導我們進行發票額度調增申請,這些細節非常暖心。目前我們上新了很多優惠套餐,並且也給周圍養羊的散戶達成了採購協議,做好了萬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羅志東表示。

據悉,為助力“暖冬經濟”發展,四川稅務部門針對消費火熱現狀,開展“暖冬”服務專項行動,從政策享受、申報提醒、發票使用等方面定期開展專題輔導,並持續跟蹤解決相關企業發展中的現實需求,提供“量體裁衣式”的定制服務,助力暖冬經濟“添柴升溫”。(文、圖/王菊 牛洋)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