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稅惠“專精特新”⑤:長江上游的“機械故事”

從最早生産的液壓元件到神舟、嫦娥系列衛星飛船發射塔架液壓系統,從傳統農用機械配件到全國唯一自主研發離合器支撐及主轉轂産品……這些冠以“長江”牌的優質機械産品正從四川源源不斷發往全國各地,隨著滔滔江水述説著背後“專精特新”企業的奮鬥之路與創新曆程。



“床舖搭在車間裏,吃住都在廠房頭!”這是“1965茜草工業記憶”博物館裏的一句標語。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備戰備荒”,國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這也讓坐擁長江流域黃金水道的四川各地迎來工業産業的快速發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長江流域機械産品暢銷全國各地,四川各地的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成都成為全國四大電子元器件生産基地之一,德陽發展為全國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宜賓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核燃料元件製造技術,瀘州一度成為中國九大工程機械生産基地之一,中國大中型全液壓汽車起重機、挖掘機製造中心……然而發展至今,資源型高耗能産業亟需迭代,傳統工程機械企業面臨全球化市場的巨大衝擊,如何讓“老工業”轉型迸發新活力?諸多“老三線”企業不得不面對這些新難題。

長江機械廠便是其中之一。改革開放初期,以生産傳統農機配件為主的長江機械廠,面對國外新技術新産品衝擊幾度瀕臨破産。危急存亡關頭,長江機械廠調整産品結構,以汽車同步器齒環為突破口,成功進入汽車變速器零件製造行業,成為中國最早的同步環生産廠家。1998年,公司完成國企轉制,更名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


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搬進新廠房

 

然而市場之路並不容易,生産技術空白讓許多設備和産品依賴進口,企業規模化生産和自主創新研發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援。“除了取得像技術改造貸款這種國家政策補貼,公司還通過資産重組自籌資金,加上近幾年公司享受的上千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創新投入的資金問題基本能得到保障。”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羅小琳説道。

如今的長江機械,已擁有國際先進的特殊銅合金研發生産能力、雙離合變速箱支撐法蘭精密加工關鍵技術,是國內唯一具備同步環全序工藝能力的專業製造商。羅小琳介紹,現在公司已經自主研發出離合器支撐及主轉轂等産品,可以替代進口填補國內技術空白。2021年,公司成功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據了解,為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四川稅務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措施,除了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對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免稅等優惠政策,還通過電子稅務局優化、審批流程簡化、聯動直播輔導、雲端諮詢、實體大廳等線上線下多維度綜合服務體系,以稅收優惠的“源頭活水”澆灌出機械製造等産業的發展沃土。


稅務幹部在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了解最新研發的零件産品

 

“這兩年公司享受各項稅費減免近790萬餘元,目前我們將新産品研發投入支出從公司銷售收入的3%提高至5%,重點專注于新能源汽車減速器齒軸研發與生産。”瀘州高新中航傳動轉向系統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任國禮説道。作為同樣受“三線建設”影響而建設在長江兩岸的傳統機械製造企業,瀘州高新中航傳動轉向有限公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已建成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國家專利20項,已獲受理髮明專利申請2項。

“三線”建設已從歷史舞臺退場,更多的是轉型成功後,崛起的一個個工業支柱。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品産銷率為95.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全省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744.4億元,工業經濟發展持續回升向好。

積流成淵,聯動加速。四川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立足地方産業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聚焦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企業科技創新和産業集群發展,強化政策供給、梯度培育、稅收優惠、服務創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稅務力量。(文、圖/楊欽粵 蔡雅蕓)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