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達4.37萬公里。
儘管比發達國家起步晚,但中國高鐵建設和發展突飛猛進,如今已成為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運營動車組最多、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交通網。
“鐵路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就連一個小小的零部件都有著極高的‘技術含量’。”中鐵隆昌鐵路器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王春華談起自己深耕軌道配件領域多年的感受。
據王春華介紹,在軌道系統的關鍵部件中,彈條扣件是能夠將鋼軌與軌下支撐結構聯結在一起,阻止鋼軌的縱橫向移動,為軌道結構提供彈性,減輕振動,從而確保列車的安全運作和旅客乘坐舒適度的重要部件。
在中鐵隆昌鐵路器材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6條彈條扣件自動化生産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作。經過多道工序的精打細磨後,通紅的彈條扣件産品得以錘鍊成型。
“我們是最早一批專注于鐵路專用設備及器材、配件研發製造的企業,國家首批認定的鐵道器材開發中心研究發展基地。”中鐵隆昌鐵路器材有限公司數字化指揮中心裏,王春華講述著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長歷程。
近年來,中國高鐵迅猛發展,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僅2022年國內高鐵扣件需求就高達1395萬套,對應市場規模約36.20億元,未來3年高鐵扣件需求量中樞有望擴容24.54%。但在中鐵隆昌剛進入這一領域時,部件的主要供應廠家還是來自國外。
“當時我們只是行業裏一個生産單一彈條扣件的供應商,而且技術薄弱、産品單一,其他核心技術都被英、德等國家壟斷了。”王春華回憶,“為了解決國外對我們的‘卡脖子’難題,公司組織專業骨幹和技術人員成立了Ⅲ型彈條産品生産工藝攻關組,夜以繼日的艱苦奮鬥,最終攻克技術難題,將有砟軌道和無砟軌道的軌距尺寸偏差控制在極小範圍,均高於Ⅰ級鐵路幹線。”
“這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王春華説:“技術研發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彈條扣件原材料的控制與預處理、産品成型工藝、産品熱處理工藝、産品的整合控制,都是建立在多種材料反覆試驗,大量數據對比、無數工藝試驗的基礎上,為了保證産品優質優良,我們付出了比別人更高的成本。”
公司“苦練內功”的同時,也有政策“春風”助力。針對“小巨人”企業成長中技術研發投入大、風險高等難題,近年來,四川在政策扶持及資金支援等方面不斷加力,圍繞財稅、金融、創新等7個領域出臺31條服務事項,對企業進行全要素、全週期扶持。
中鐵隆昌財務負責人周裕軍腦中的稅收“紅利賬目”十分清晰。他介紹,“2020年以來,我們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4915萬元,減免稅款約737萬元;西部大開發所得稅優惠稅額2921萬元,近4年已享受稅收優惠4480萬元。”
資金“活水”到了,中鐵隆昌的技術實力有了質的提升。目前,該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資金規模佔營業收入4%以上,今年以來已投入研發費用近4000萬元,科技研發工程師團隊達80余人。
在工信部發佈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中,中鐵隆昌赫然在列。如今,其生産的彈條扣件已經延伸到了新型的軌道交通制式,包括磁懸浮、單軌等一系列扣件的應用,公司“精密製造”的牌子正在越擦越亮。2022年,歷經5年建設的昆明地鐵5號線首列地鐵列車順利發出,在這條軌道線路使用的扣件産品中,就有11.94萬套來自中鐵隆昌,約佔該線路扣件總量的67%。
減下去的是成本,提上來的是活力。王春華表示,“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的疊加,有效釋放了我們的資金壓力,稅務部門還為我們配備了聯絡員,全程跟進我們研發、産出、對外貿易等各個階段。”
四川省稅務局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局局長蒲建春表示,“為了更好地支援裝備製造業等企業做大做強,我們不斷加強對企業享受稅惠政策的專項管理和服務,始終堅持‘一企一策’原則,根據行業類別、經營特點等企業實際情況,為重點納稅人配備首席聯絡員,發放‘聯繫卡’,定制稅惠優惠‘政策包’,通過精準篩選,一鍵推送,讓企業真正享受全流程量身定制服務。”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鐵隆昌還將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目前,作為中鐵鐵路産品認證中心認證的全國六家整合供應商之一,中鐵隆昌的高鐵扣件市場份額佔到了20%以上,全球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的是“四川造”扣件系統。
對此,四川稅務部門以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稅路通”服務品牌為統領,聚焦助力企業“走出去”,整合發佈《“走出去”稅收指引》《服務“一帶一路”投資稅收指南》等,針對企業出口退稅流程、涉外稅收風險等開展“一對一”“點對點”全週期服務,幫助“走出去”企業了解“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投資環境、稅收制度。
“國際稅收政策複雜,稅務部門從研發、生産到外貿出口的全程支援,給了我們莫大的動力與底氣。”提到進軍國際市場,王春華如是感慨。(文、圖/熊世濤 樑上寶 蔡雅蕓)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