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稅惠專精特新②:為他們的創新“撐腰”

“專精特新”,“專”是關鍵,“新”是靈魂。在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巨人”企業是創新航道上的“領頭雁”。根據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廳調研數據,全省400余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五成企業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超七成企業深耕行業10年以上。


稅務幹部在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車間了解生産經營、創新研發等情況


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以創新延續發展的專精特新企業。從南京到成都,從研製儀錶機床到柔性製造系統,這家響應國家三線建設內遷近60年的國營“老字號”正以“鋼牙啃硬骨頭”的勁頭實現華麗轉身。

“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而機床作為工業的母機,更是發展高端製造業的基礎。”據企業總工程師孫廷剛介紹,“判斷一台機床水準的高低,就要看它的重復定位精度。如果能達到5微米,就是一台高精度機床。”

孫廷剛説,過去航空航太領域的高精密機床依賴於進口,經過10餘年持續研發投入,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重復定位精度已達2微米,滿足了航空、航太、減速器等領域對高精密或超高精密淬火零件(點HRC68)進行硬切削的需求,達到行業領先水準。

孫廷剛説,為了這小小的幾微米,研發團隊攻堅了10餘年。

“10年的研發攻堅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財政補貼、金融支援、稅費優惠政策,成為我們漫漫研發路上的不竭動力。”孫廷剛介紹,近年來,企業不僅獲得中央財政品質發展資金、省級工業發展資金等補助300余萬元,還累計享受高新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項稅費優惠1000余萬元。“真金白銀”的稅收優惠,堅定著企業孜孜以求的步伐。

事實上,一省企業研發投入是否持續增長,不僅是創新能力的數據化體現,也是衡量全省産業結構是否向創新發展作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指標。具體來看,2022年,四川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經費支出)佔比首次突破六成;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23.6%,佔比較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732.7億元,同比增長15.4%。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在採訪中表示,企業研發投入是固定成本,只有通過量産才能攤薄生産成本,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的關鍵就是技術創新。目前,四川正在加速推進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升級,在財政、稅惠等各項政策全方位支援下,全社會創新投入意願持續增強,創新資源也在四川呈現集聚態勢。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新技術最先捕獲者和最終應用者。從技術研發到應用再到市場化,這條創新發展之路需要更多的“後盾”支援。

在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離車間、酯化降酸車間、蒸餾車間內正“上演”著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地溝油”經過高溫分離、酯化反應和精餾、除臭、精密過濾等一系列程式,最終升級“蛻變”成了清澈透明、無色無味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不僅可以作為可再生能源,還可以作為綠色化學品原料,餐廚垃圾製備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性和減排效應。2016年,企業敏銳地捕捉到市場需求,開始圍繞餐廚垃圾生産生物柴油技術進行研發。到2022年,餐廚垃圾有機肥腐熟菌種篩選技術被突破,並升級了餐廚垃圾滲濾液除臭提標、中性脂肪酶轉化提取油脂等新工藝。

“技術突破是離不開人才和資金的。”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張銥説:“我們在引入技術人才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尋找資金支援。”在一次稅務部門開展的“問需求 優服務”專項行動中,企業提到了資金難題,隨後“稅務秘書”就送來了“納稅e貸”的相關資料,助力企業成功申請到一筆137萬元的“銀稅互動”貸款。

“貸款總額其實不算多,但是利息低、放款快,我們用起來也更靈活。”張銥説。

稅惠紅利精準落袋、連結普惠金融活水……在四川邁向“製造強省”的進程中,在四川提出2025年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4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余家的目標下,四川稅務部門將進一步優化“政策找人”的精準推送機制,推動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落地落實,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同時深化跨部門聯動,共同推出更多暖企惠企政策,助力靶向培育更多“專而精”的創新型企業。(文、圖/蔡雅蕓 方媛 劉謀)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