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福建長汀羊牯:探索“黨建+”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

入冬時節,汀江河畔的福建省長汀縣羊牯鄉對畔村,“黨建+”公司助力鄉村振興,村黨支部與仁地天成(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資50萬元流轉土地建黃精育苗大棚,投入30萬元種植黃精50畝,每畝增加種植戶收入21000元,平均年增收7000元。投資65萬元建成一座黃精加工廠,進一步打造集育苗、種植、加工於一體的黃精産業項目。實現産業振興。


“黨建+”合作社,走出鄉村振興新模式


羊牯鄉為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創新探索“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脫貧戶”的發展模式,發揮“聯建聯增聯帶”作用,白頭、對畔兩個村黨支部牽頭開展跨村聯建,兩村各村民小組黨員和幹部帶頭帶領農戶以資金、人力、技術、土地等方式入股,聯合領辦成立農業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共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助力鄉村産業發展。一是産業聯建促發展。與福建新農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産業聯建引入成熟的産業模式,以發展生態農業大棚種養為主,在白頭村新建智慧溫控大棚15畝,租賃對畔村智慧溫控大棚5畝,採用套種模式,種植西瓜紅蜜薯、台灣紅心火龍果、陽光玫瑰等作物,年産值合計130余萬元。二是資源聯用提效益。整合對畔村資金、土地、政策以及白頭村人才、産業、勞動力等優勢資源,福建新農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籌措産業發展資金、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合作社負責日常管理。2022年白頭村、對畔村復墾撂荒地70余畝,由合作社統籌聯用,兩村20戶農戶(其中脫貧戶10戶)簽訂土地租賃協議,優先吸納兩村勞動力30人,為兩村10戶脫貧戶提供就業崗位。三是紅利聯享擴“贏面”。大棚種養利潤由兩村的黨支部及合作社社員共用,實行“721”利益分配機制,即銷售純利潤企業佔70%,入股農戶佔20%,合作社佔10%。農戶土地入股合作社,以每畝400元標准保底分紅,按市場綜合價格測算,每畝作物預計年均可實現3000元以上的收益,實現了集體發展、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的三贏局面,讓收益實實在在進農民口袋,切實提高群眾收入。


“黨建+”鄉賢,賦能鄉村振興新動力


緊扣“黨建帶動,鄉賢互動”發展思路,探索“黨建+”鄉賢發展新模式,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聚“賢能”、匯“賢智”、引“賢資”。聚賢引才謀發展。羊牯鄉黨委以鄉愁為紐帶,多渠道、多方法外引內尋、摸排調查,全面摸清在外鄉賢從事行業底數,建立動態管理的鄉賢資訊庫。在黨員幹部中選樹鄉賢模範典型,引領帶動本村的致富能人、傑出代表等鄉賢人士回鄉、助鄉、興鄉,始終把廣大鄉賢能人力量凝聚在黨的旗幟之下。通過對接優秀鄉賢陳浩華,引進中泰晟華(北京)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臨沂豪洋遊艇俱樂部,計劃打造長汀羊牯水上運動中心項目,該項目集休閒、遊樂、餐飲、農耕、體驗、體育、康養、度假為一體,總投資10797萬元。項目地點位於羊牯鄉黃秋湖羊牯鄉至對畔村河灘公園約8公里汀江河道,項目建成後日容量為100人次,達到年接待遊客量約2.8萬人次。


“黨建+”人才,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振興是核心、是支撐。做到留能人,鼓勵和支援青年返鄉創業,懂技術、會管理、有能力的委以“村書記”重任,以黨員幹部的身份強化其紮根基層、服務鄉村。2021年9月,福建新農人生態有限公司賴斌回到出生地白頭村,擔任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回村後,賴斌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産業,開展撂荒地復墾、成立合作社、搭建特色農業種植大棚。強技術,通過“線下+線上”方式加強技術技能培訓,組建農機、農作物等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項目基地,幫助農戶掌握種植技術。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2023年預計實現産值100萬元,村集體增收10萬餘元,村民增收40余萬元。(林元輝 傅戀雅 陳天長 林兆章)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