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國家稅務總局達州市稅務局緊扣農業發展總目標,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以稅助農、以稅惠農,用貼心服務釀製山間溝壑“幸福蜜”,用稅惠“真金白銀”豐沃房前屋後“致富稻”。
涉稅響應提速 助力“甜蜜”增味
鄧如軍,一位雙手殘疾的農民,從2012年開始養蜂,由於規模小、缺乏技術,導致産量低、經濟效益不高,第一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生活過得緊緊巴巴。直到結識了萬源市太一蜂業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他才算是真正摸到了養蜂的門路。“我跟太一公司的人學新式養蜂,逐漸掌握了先進養蜂的整套技術,收入年年遞增,早就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好。”鄧如軍一臉幸福地説道。
萬源市太一蜂業有限公司是四川省農業産業化的重點龍頭企業,為解決農民致富增收的問題,公司牽頭成立了萬源市中蜂養殖協會,設立培訓中心邀請養蜂專家培養本地養蜂技術骨幹,鼓勵老百姓到基地學習,對出産的蜂蜜保底價回收,同時積極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廠務工,並代收當地農副産品,帶動541戶農戶創産增收。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升和消費市場的逐漸細化,萬源市太一蜂業有限公司也立足自己獨特的産品和技術優勢,不斷研發新品,成功實現了從蜂蜜産業向日化用品的轉型,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企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為了保持競爭力並持續創新,公司需要不斷研發新産品並保證産品品質。稅費優惠政策為公司的研發投入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援,助力我們産業規模和銷售市場不斷擴大。”太一蜂業負責人李曉繼對前來調研的達州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卓玉梅説道。
今年3月,太一蜂業同時啟動兩個項目的研發,卻遇到研發費用該如何合理分攤的問題。在向稅務部門諮詢後,公司得到了及時專業的答覆,也充分享受了政策紅利。截至今年10月,已享受到25.4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稅務管家’團隊常常到企業來,快速響應涉稅訴求,實行‘政策找人’,有針對性地宣傳輔導,只要有適合企業發展的政策,‘稅務管家’都會第一時間告知並指導我們如何享受。”太一蜂業負責人李曉繼説道:“今年最新的‘六稅兩費’減半徵收政策一齣臺,稅務局就告知我們可享受減免4萬元。這讓我們的流動資金更加寬裕,可以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的研發設備和技術,培養更多技術人才。讓我們脫貧地區農産品走出大巴山,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公司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李曉繼也被授予“全國科技助力先進個人”。
精細服務加碼 助添“甜蜜”動力
在“甜蜜事業”上不斷探索的還有四川東柳醪糟有限公司,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串起千萬家庭的“致富夢”。
今年37歲的鄧大江是大竹縣月華鎮愛國村村民,之前一直在鎮上經營農機銷售和維修,30歲時才開始嘗試種糯稻。從最初的20多畝,到100畝再到200畝,每年鄧大江都在擴大種植規模。今年,鄧大江已種植糯稻500畝,預計年收入可達20余萬元。
“投入不多、風險不大,而且還不愁賣。”鄧大江坦言,糯稻産業是讓人“心裏踏實”的好産業,如今,在大竹糯稻全産業鏈中,四川東柳醪糟有限公司扮演著“鏈主”的角色。
“從一粒好米到一罐好醪糟,自動化、智慧化生産線要不斷升級,産品就要不斷推陳出新。那企業創新研發的資金從哪來呢?”東柳醪糟財務部經理張新星介紹道,“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的釋放,讓我們有了更充足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擴大生産規模,更實實在在地提振了我們企業邁向更寬、走向更遠的信心。”
企業打造産業惠民的同時,稅務部門也在用稅費優惠政策暖企。達州市稅務局成立專業團隊,通過“稅務管家”到府“一對一”輔導企業規範了研發費用歸集科目,規範享受了《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中的優惠政策。
據了解,該企業2022年研發費用按100%加計扣除,享受扣除費用394萬元;2023年企業所得稅再次享受減免稅額175萬餘元。
以“稅”賦能,助農增收,稅費優惠政策的真金白銀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源源不斷注入發展活力,為東柳醪糟不斷創新發展、技改擴能、市場拓展、脫貧攻堅、産業發展提供了堅強資金保障,使該企業從傳統的小作坊成長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不斷壯大的東柳醪糟,更有底氣、有能力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目前企業已帶動10萬畝糯稻基地內3506戶、殘疾人、特困戶1.08萬人脫貧致富,還促進了大竹縣22個鄉鎮80個村10萬農戶增收,同時企業還向村民提供優先入廠務工的機會,輻射帶動周邊300余人就近務工,持續拓展周邊群眾創業增收新渠道。(文、圖/陳鏡霖)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