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川警故事】堅守28年,洪口“掃地僧”的人生底色

掃地僧,金庸武俠小説中的人物,特點是默默無聞具有大智慧、職位不顯但有大胸懷、技藝高深卻虛懷若谷。通江縣公安局洪口派出所59歲的輔警李德盛,就是這樣一位“掃地僧”。

每天清晨,他揮舞著大掃帚,將所裏所外打掃得乾乾淨淨;28年間,他是熱心的戶籍員、走鄉串戶的社區警、衝進火場抱煤氣罐的戰鬥員、比對嫌疑人的“數據庫”、群眾信任的“反詐名片”……他用28年的堅守,贏得轄區4萬群眾的信賴,成為所裏年輕人心中的榜樣、所領導眼中的“壓艙石”;他用28年的付出,詮釋著厚積薄發、平和從容、不炫不矜的人生底色。

 

行走中的“數據庫”:憑模糊畫面鎖定嫌疑人


“到任之初,就聽説李叔是活地圖、包打聽,當時還將信將疑,沒想到實戰中這麼猛。”説起前不久的一個案例,剛履職的洪口派出所所長王江全難掩佩服和得意之情。

今年5月,洪口街道發生一起盜竊貨車案。從監控視頻中鎖定的犯罪嫌疑人,頭戴鴨舌帽、黑色面罩、黑手套,面部無法辨別。有著豐富戶籍工作經驗的李德盛,腦海裏浮現出每個居民的外貌特徵以及生活習慣。他反覆觀看視頻,從身高、體形、走路姿勢、出入場所等,分析出極大可能是居民劉某某。經縣局刑偵大隊比對核查,確定了劉某某的犯罪經過。

在場的人紛紛誇讚,“洪口百度”絕非浪得虛名。只有李德盛自己知道,為了將洪口鎮的各類基礎資訊裝進腦海,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1995年9月,31歲的電站安裝班班長李德盛成為洪口派出所的一名治安員。1996年戶籍改革,政府代管的戶籍業務由公安機關管理,洪口派出所成立戶籍室,李德盛為負責人。當時洪口片區轄5鄉1鎮,37個村227個村民小組4.5萬餘人,幅員面積380平方公里。

天剛破曉,李德盛挂著一個洗得泛白的帆布包出發了,乘車到鄉政府駐地後,步行進村入戶採集人口資訊。翻越一座座大山,趟過一條條溪溝,渴了喝幾口山泉水,餓了啃一個火燒饃……歷時3年,洪口片區每戶每人的資訊他都做到準確掌握,心中有數。

“把戶口簿送到居民手中。”李德盛立説立行,背著背兜上路了。肩膀勒紅了,腳磨破皮了,他毫無怨言。1999年4月,洪口派出所戶籍室被公安部授予“全國文明戶籍室”稱號。全省唯一的農村派出所獲此殊榮,閃耀的“軍功章”裏飽含著李德盛的汗水和心血。

3年的努力,李德盛不僅掌握到了全鎮最全面最基礎的戶籍資訊,還在走訪中了解到更多的社情民意。即便之後的工作崗位從戶籍到消防、交通、社區等轉變,但深入最基層了解基礎資訊的作風一直沒有轉變,讓他這個“行走中的數據庫”隨時保持更新狀態,也為他及派出所的各類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最有説服力的事例是,在近幾年開展反詐宣傳中,當群眾對來電的派出所民輔警身份有質疑時,一句“你認識李德盛不?我可以馬上叫他給你説”就能打消所有疑慮。

 

勇猛“李大俠”:火場抱煤氣罐成“家常便飯”


李德盛説:“作為一名黨員和警察,危急關頭不衝上去,以後都沒臉見人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身處最基層崗位,雖然做不到“丈夫所志在經國”,但在李德盛心中,能夠為鄉鄰之需、做力所能及之事,就是對“俠之大者”的最佳踐行。

圓滿完成戶籍資訊採集工作任務後,李德盛負責消防崗,作為洪口鎮義務消防隊隊長,時刻在火場中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勇者無懼,這就是他的回答。

2000年除夕晚上8時許,永安壩四社一戶居民家因煤氣罐泄漏引發火災,李德盛趕到後,戴著手套一把抱起正冒著火苗的煤氣罐,衝出屋外扔到田坎下,隨後又衝上去擰緊開關,及時制止了一場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的火災。2004年7月,洪口鎮街道一居民樓電錶箱短路起火,短時間內煙霧沖天,形成火燒連營之勢,波及十幾戶人。由於當時消防設施設備不足,李德盛趕緊衝進鄰近的家裏,將渾身澆了個透濕,在妻子奇怪的眼光中衝進火場,爬上失火樓房附近的居民房頂,拆除易燃物設置隔離帶。最終在幹群的幫助下成功遏制住火勢,他也被煙霧嗆得半暈,翻滾著從樓梯間一路滾了下去。2008年,李德盛參與抗震救災,他忙裏偷閒拍攝的現場圖片,最後被《人民日報》刊用,成為通江幹群在抗震中主動作為的印證。2011年,洪口街道一居民家失火,又是他第一時間衝進火場提出了煤氣罐;2017年文勝街道一修理鋪失火,還是他第一時間衝進火場,成功處置用於燒焊的2個煤氣罐和3個氧氣瓶……

在消防部門和政府的支援下,當地的消防力量不斷得到加強,火災從“滅”到“防”轉變,火災發生大幅度減少。即便自己後來不再負責消防崗,但他防火、衝進火場的作風始終沒有改變。2013年,李德盛榮獲巴中市首屆十佳“最美消防人”稱號。在一次次火場考驗中,“李大俠”稱呼不脛而走,他的故事在洪口廣為流傳。

 

民事調解“壓艙石”:用複雜的人情網打開缺口


李德盛説:“群眾調解工作離不開‘情’和‘法’,要用接地氣的話給他們講明白,矛盾再深的雙方也能找到和解的那個‘點’。”

文武雙全,才是人民警察應有的本領。對於他這個“行走的數據庫”、洪口百事通,當然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在洪口派出所,李德盛屬於“壓艙石”級別的存在,小年輕們搞不定了,他就上。

那還是在1999年,洪口派出所接到一起殺人案嫌疑人的協查通報。李德盛在嫌疑人位於洪口的家裏發現一個關鍵線索:一枚外地産的煙頭。隨後警方對這枚煙頭分析發現,這種煙常見於新疆伊犁。李德盛又對洪口鎮在當地的務工人員進行梳理,最終找到線人,獲知嫌疑人的去向,為警方抓獲嫌疑人提供了第一手情報。

在民事調解領域,李德盛更加得心應手。今年初,洪口某村兩家親屬之間因感情引發矛盾,一家揚言要打汽油燒了另一家房子,李德盛前往調解。他的調解方式讓在場的所領導捏了一把汗:只見他到場後先把兩家人好好一頓教育,説他們丟了家族的臉、為子孫後代樹立了壞榜樣、為全村和洪口的形象“抹黑”;然後從法律層面講道理,小半天時間,劍拔弩張的兩家人握手言和。事後李德盛説,他對這兩家人的祖上三代都很熟悉,曉得他們的“毛毛”該怎麼摸。前不久,場鎮上新搬來的兩家人由於排水問題引發矛盾。在李德盛的主持調解下,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家人才曉得各自的“親朋圈”有很多重疊,於是兩家人笑瞇瞇地離開了。

“李叔出面調解,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分之九十的當場解決。”洪口派出所副所長李林澤説,老百姓很淳樸,但容易認死理,一味講法律也不行,李德盛輕易的把雙方盤根錯雜的關係網給理順,然後再從法律的層面講道理,説得雙方再鬧矛盾“都不好意思”。李德盛説:“矛盾再大的兩家人,總有雙方都認同的人和事,自己出面調解前,早就把雙方的情況摸明白。如果自己調解不行,就把雙方都認同的這個人找來。只要找到這個共同點,就能事半功倍”。 李德盛因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協助辦理案件200余起,調解矛盾糾紛1000余起,新分配到所裏的民警都主動拜他為師,向他學習矛盾糾紛調解,共帶出60多名民輔警徒弟,其中9名走上了所隊長崗位。

 

樂天派“老李”:輔警也是戴“大盤帽”的警察


李德盛説:“是父輩和集體的優良傳統激勵了我,在家人支援下,讓我在輔警崗位上堅守28年。”

輔警和正式警察,現實中在收入和地位上有較大的差距。多年好友、原洪口鎮人大副主席田朝柏佩服的説:“他其實可以有更好的崗位,幹了輔警幾十年,從沒聽他抱怨過,每天樂在其中。”

“父親上世紀七十年代是洪口片區公安特派員,曾經看到他挎著‘盒子炮’,一個人鎮住幾十人械鬥的大場面,從小對‘大盤帽’十分嚮往。”李德盛説,後來有機會穿上警服,他毫不猶豫的捨棄了收入更高的電站工作。“協警也是戴‘大盤帽’的警察,我為什麼不能一直當下去?”

穿上警服後,他感受到肩負的責任。1982年洪口派出所成立後,他見證了“創所五元老”的付出:械鬥現場敢於直面村民的火藥槍口,為化解邊界矛盾雨夜在荒山尋找界碑。在通江公安這個大集體裏面,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推著他前行。

臨近退休,所裏給李德盛安排了不用出外勤的黨建崗位。李德盛在學習黨建工作之餘,又給自己安排了“資訊員”角色。出去溜達一圈,回來建議完善某座橋梁交通標識設施;和群眾聊天,回來反映某個村社最近出現的風險點。轄區4萬餘人、場鎮6000余人,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及時資訊極大的助推了派出所工作。洪口派出所也被中共四川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輔警孟君剛説:“李叔經常給我們説,幹一份工作,要體現出自己和行業的價值,他用實際行動,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李德盛育有一兒兩女,家庭開支大,自己工資低,全靠妻子磨了12年豆腐養家糊口,妻子後來因酸鹼失衡患了癌症,但一直默默支援李德盛工作。為養活一家人,妻子如今還守著一個小快遞門市補貼家用。對此妻子毫無怨言:“掙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幹了什麼。我看他每天開心得很,鄉里鄉親都很服他,那就隨他幹自己喜歡的事兒,我守好家裏。”

還有幾個月就將退休,每天上班前一小時,他一如既往的打掃辦公區。對於這個堅持了28年的舉動,他解釋説是為了鍛鍊身體。對於以後的打算,李德盛説:我心裏沒有最後一班崗,只有一如既往。平凡中的默然堅守,就是自己的人生底色。(魏鈴)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