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專家視點】夏光:為什麼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這是對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定位。深入分析和理解這個論述,對於貫徹落實大會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至關重要定位決定地位,地位決定作為。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極其宏大和複雜的事業。在黨和國家的治國理政中,必然按照各方面、各領域事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輕重有序、緩急得當的戰略佈局,那些具有特殊作用的領域就會被特別強化,猶如雄渾優美的交響樂,其中必有主旋律和最高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猶如國家發展大樂章中的一段亮麗旋律,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

回顧這段非同尋常的歷史過程能夠看到,取得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也就是説,因為有“根本大計”的定位,才有“五位一體”的地位,才能開展開創性工作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定位決定地位,地位決定作為,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得到的基本經驗和邏輯鏈條。

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筆者看來有3個特別引人關注之處:一是大會由黨中央召開,相較于行政系統的業務性工作會議而言,具有更強的政治屬性和更高的工作地位。二是會議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比“生態環境保護”範圍更廣、層次更高。三是會議規格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的專門領域會議等同。這些重要資訊表明,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規格很高,工作部署具有高層次、系統化推進的特點。


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突出位置的三個標誌


筆者認為,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主要有3個標誌:

一是全面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領導,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把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的主要責任之一,納入治國理政各領域和全過程。

二是把生態環境品質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品質的尺規,把是不是“綠色”、是不是“美麗”作為評判是否高品質發展的準則之一,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三是在治國理政的戰略佈局中,實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對建設美麗中國給予優先排序,保證足夠的投入強度,優先發展支撐美麗中國建設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資源,對較為脆弱或已遭損壞的生態環境首先進行休養生息和修復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精闢概括為“四個重大轉變”,提出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係”、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項重大任務”、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一項重大要求”,這是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突出位置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繪就了美麗中國的最新畫卷。


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意義


總體來説,只有那些對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具有基礎性、普惠性、引領性的領域工作,才能擺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基礎性、普惠性、引領性這3個特性,又可分別稱為安全邏輯、民生邏輯、經濟邏輯。建設美麗中國正是具有基礎性、普惠性、引領性的偉大事業。

第一,建設美麗中國對國家安全具有基礎性作用。安全第一,國家安全尤其如此。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更為嚴峻。為了應對可能的安全風險,在保護我國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的同時,還必須在中西部建立堅實的戰略後方。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治理和修復中西部地區相對脆弱的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屏障,為鞏固戰略後方提供可靠的生態環境支撐。我國在中西部地區實行的退耕還林、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極大地緩解了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狀況,保障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實施也使長江、黃河等流域生態系統從“病得不輕”逐漸得到恢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當前,我國中西部地區投資建設力度很大,保護生態環境任重道遠。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中央設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其職能包含了保障生態安全,生態環境部門需定期向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建設美麗中國是提高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途徑,必然被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安全邏輯。

第二,建設美麗中國對於社會民生具有普惠性作用。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必然要把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基本要求。人們需要呼吸清新的空氣、飲用清潔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這都依賴於健康和安全的大氣、水和土壤品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曾經有一段時期,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比較嚴重,發生了一些群體性事件,影響了社會穩定。經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藍天保衛戰和碧水保衛戰,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根本性好轉,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稱讚。現在,很多城市大力建設公園城市,為市民打造生態廊道、騎行步道、口袋公園、城市濕地等,生活品質得到較大提升,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把我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帶到“美起來”的新階段,在生活物質條件和生態環境品質得到基本滿足後,為人民提供更高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享受,這是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深層含義。建設美麗中國擔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重大使命,必然在民族復興偉業中奮力先行,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民生邏輯。

第三,建設美麗中國對於經濟發展具有引領性作用。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復蘇、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遇到需求不足、增長乏力的難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激活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促使經濟形勢逐步好轉。這些舉措的主要著力點之一是拉動內需、鼓勵投資,但由於前幾年疫情影響,居民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不足。過去通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是建設鐵路、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但目前這些基礎設施已經相對飽和,在這些領域投資所産生的拉動效果也相對有限。

在這種形勢下,建設美麗中國就成為啟動經濟引擎的可選對策。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系統修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短板,開展這些治理和修復工作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可以成為大量投資快速進入的優先領域。國家近期增發了1萬億元國債,主要用於防災減災和災後重建,這是自然生態修復的一部分。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倡導開展生態導向的開發模式(EOD),鼓勵把生態環境治理與經濟開發項目“打捆”進行,以此推動經濟增長。這些工程項目的建設將會産生用工、用材、用能等多種市場需求,從而激發市場供給,帶動經濟恢復和增長。建設美麗中國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進生態産品的價值實現,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必然成為經濟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經濟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都是滿足時代需要的産物。”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這是對我國人民嚮往更美好生活的及時呼應,是指導未來國家發展方向的重要理論創新和實踐指針。面對這一定位,有必要更加深入地思考“美麗中國”的含義。如果把“美麗中國”僅局限于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美,可能不足以涵蓋人民對“美麗”的嚮往和期待,因為美麗不僅來自自然環境美,也來自社會環境美。例如一座城市或一個村莊,我們不僅希望其具有鮮花綠草、碧水藍天,還希望有藝術化的城鄉建築和人文景觀,那些歷史遺留的古跡或風貌,也是美麗城鄉的寶貴元素。因此,建設美麗中國,要把建築美、景觀美、歷史美、音樂美等社會環境因素也包括進來。隨著國家發展越來越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美麗中國還可能要把思想美、文化美、行為美等精神層面的因素納入進來,這是需要我們為之奮鬥的美好未來。(作者夏光,係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