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中市恩陽區充分發揮“新鄉賢+”資源優勢,鼓勵新鄉賢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新活力、凝聚更強新動能。恩陽區新鄉賢統戰工作中還收錄了該區各界新鄉賢及代表人物的事跡,進一步吸引了新鄉賢報效桑梓、回歸發展。
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同時,恩陽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發揮新鄉賢的優勢和作用,引導新鄉賢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助力鄉村文明。近年來,恩陽區大力實施返鄉創業計劃,引導新鄉賢參與家鄉産業發展,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著力發展特色産業,既夯實了“天府糧倉”的根基,又為充實“錢袋子”拓展了路徑。特色産業發展,不僅壯大了農業産值,同時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將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納入産業鏈中分享産業帶來的收益,産業振興路獨具特色。
2021年以來,發展特色産業的下八廟鎮普濟宮村、雙勝鎮紅岩社區、明陽鎮鹿臺村,無論是村集體還是村民的收入,都得以迅速提高,隨著産業繼續發展,其收入還將繼續提高。
種魔芋荒地生“金”
下八廟鎮普濟宮村有耕地4400余畝,糧油種植面積達3400余畝,不管是旱地還是水田,均能實現兩季輪作。2021年,該村在恩陽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引薦下,引進重慶一家企業,落戶於此成立公司,種了1000畝魔芋。“原先這些地基本上是撂荒地,且都是細碎的地塊。”村黨支部書記張尚剛介紹。
從事魔芋種植的企業負責人謝安均介紹,他們先是將土地進行了整理,上千個地塊高低錯落,整理出來後變成了三四十個地塊,2022年3月種上魔芋,當年年底採挖,畝産2噸以上。“正常年份畝産可達3.5噸,我們在雲南、貴州等地的畝産甚至可達5噸。”
當初土地整理利用了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這便給村集體經濟創造了一筆收益。“我們從村民手中將土地以500元/畝流轉過來,再整體以600元/畝流轉給公司,每畝100元差價,每年可為村集體創造收益10萬元。”張尚剛説,村民收益主要是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
首先,1000畝土地每年有50萬元土地流轉費。然後,公司從村裏雇用了4名管理人員,平均月工資4000元;常年有七八十人在該公司種植基地務工,去年公司共支付勞務工資高達140余萬元。幾項加起來,引進發展魔芋産業,每年給本村村民至少可創造200萬元的收入。
目前,恩陽區共種植魔芋7000余畝,其中種植珠芽魔芋2000余畝,主要分佈在下八廟、茶壩等鎮;全區種植花魔芋3000余畝,主要分佈在雪山鎮;其他各鄉鎮種植花魔芋2000余畝。魔芋粗加工産品,又為本地食品企業生産火鍋菜品及果凍、軟糖等産品提供了原料。
蘆筍成為好招牌
雙勝鎮紅岩社區,有耕地面積4200余畝,目前共種植糧油3000余畝,其餘的種植水果、蔬菜和蘆筍。其中蘆筍種植面積佔630余畝,也是2021年引進浙江一家龍頭企業發展起來的,共有493個標準化種植大棚,2022年6月正式栽種,今年春節後開始採筍,後年將豐産。
紅岩社區的蘆筍産業園,是恩陽蘆筍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的核心區。這裡還建了産品分揀中心,以及一個蘆筍科技賦能中心,集種質資源、育苗、科研等功能于一體。其專家工作站由陳光宇教授領銜,由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專家組成。
“我們以每畝500元從村民手中流轉,再以每畝550元流轉給恩陽區産業發展投資運營集團公司,由公司整合項目資金建園,集體經濟每年有3萬多元收入。”社區黨支部書記彭仕貴説,園區建好後,再招引浙江龍頭企業,並以棚內凈面積每畝2300元轉包給他們。
接下來,龍頭企業將大棚劃分成25個網格,交給村民管理,以每畝棚內凈面積4500元按月支付管護費。這樣,每年可為本村村民帶來130余萬元的管護費收入。村集體負責組織勞動力參與管護,每畝可提取10元勞務介紹費,又可為村集體增加3000余元收入。
蘆筍是一項高産值的産業,每畝可産3000斤以上,按平均每斤7元算,每畝産值在2萬元以上。作為龍頭企業,除去每畝2300元流轉費和4500元管護費,以及種子、肥料、農資等費用,仍然有豐厚的利潤。通過這樣的好機制,完全可實現各方利益共用。
恩陽區共種植蘆筍3.4萬畝,共有早、中、晚錯峰上市的4個優良品種。恩陽區被命名為“中國蘆筍之鄉”。恩陽蘆筍還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並榮獲“川字號”金字招牌特別獎,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也正在往精深加工方向邁進。
道地中藥材得發展
明陽鎮鹿臺村比較小,耕地面積只有1530余畝,但仍然是堅持糧油産業為主,特色産業為輔。也是在2021年,該村拿出370余畝地,種上了川佛手,每畝種480株,行距4米,行間套種川明參或紫蘇。川佛手去年已初挂果,今年開始投産,5年後進入豐産。
跟紅岩社區一樣,鹿臺村也是先由村集體以每畝500元將土地從村民手中流轉,再以每畝550元流轉給恩陽區産業發展投資運營集團公司。公司整合項目資金對土地進行整理,種上中藥材後,村上再組織勞動力在産業園進行具體的管護,每畝可獲得420元管護費。
園區採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將企業、村集體、農民緊密結合起來,農民可以獲得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村集體創新發展模式,與企業簽訂産業發展合作協議,企業投資、村集體管理,帶動農戶積極參與,不僅讓農民獲得收益,村集體也有收入。
跟紅岩社區不同的是,鹿臺村跟恩陽區産業發展投資運營集團公司約定了“528”利益聯結機制,即公司核定一定産量,核定量內公司與村集體按比例分成,公司八成、村裏二成;超出核定量部分,雙方按五五分成。村集體經濟收入,按照“127”比例在村內再分配。
按豐産期不再套種其他藥材來計算,每畝川佛手可産2000斤鮮果,烘乾後約600斤,按市場批發價每斤30元計算,每畝産值可達1.8萬元以上。除去每畝所有成本2000元至3000元,村裏每畝都可分得3000元左右,370畝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上百萬元收入。
近年來,恩陽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委關於統戰工作決策部署要求,積極挖掘新鄉賢資源,探索實踐“新鄉賢+産業發展”工作模式,致力發揮新鄉賢在農村産業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和優勢,努力為鄉村振興凝聚智慧,增添能量。截至目前,該區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共3.4萬餘畝。其中川明參1.2萬餘畝,主要在漁溪、雪山、花叢等鄉鎮;川佛手5400余畝,主要在明陽、下八廟等鎮及登科街道;黃精7600余畝,主要分佈在九鎮、上八廟、下八廟等鄉鎮。産品基本銷往本地市場和周邊縣區。(文/恩陽區委統戰部)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