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千年文物説了話 賨稅故里話普法

“渠江歡歌迎遠客,文峰盛粧待嘉賓。今天,我們十分榮幸地邀請到中國稅務雜誌社副總編輯宋曉蘭和四川省稅務局黨委委員、總經濟師白冰蒞臨現場指導,高興地迎來了參加本次活動的各位領導和嘉賓!在此,我代表達州市稅務局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11月1日,四川渠縣,“賨古爍今 文物説稅——大學生志願者走進賨人故里稅收普法活動”在達州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卓玉梅熱情致辭中拉開序幕。



據悉,此次稅收普法活動由中國稅務雜誌社和四川省稅務局聯合舉辦,渠縣人民政府、達州市司法部門、四川文理學院財經管理學院領導,廣元、南充、廣安、巴中、達州五市分管稅收普法的領導和嘉賓,四川文理學院大學生稅收普法志願者代表參加活動。此次活動也是四川省稅務系統深入推進“八五”普法的重要內容。


沉浸式普法 破譯千年賨稅密碼


“賨是什麼意思?”“和稅收有啥關係?”不少人都對較為生僻的“賨”字産生了好奇。

這些問題在精彩的情景劇中都一一找到了解答,帶領現場觀眾穿越回秦、漢,沉浸式體驗了那個時期賨人故里的稅收故事。



故事的開頭,以漢代文物“漢歸義賨邑侯金印”的由來説起,這是一枚鐫刻著賨人豐功偉績,與生俱來就帶著強烈的稅收印跡,是中國稅史源遠流長的具象符號。隨著故事的推進,觀眾們了解到:賨,西南少數民族所繳的一種賦稅特稱,後逐漸演化為族稱。秦昭襄王時因射殺白虎、漢高祖時平定三秦有功,便以減免租賦作為酬謝,是西南少數民族最早的稅收減免,也是稅收減免最早的雛形,更是中國民族史與賦稅史交融所形成的獨特稅收優惠減免文化,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休養生息的賦稅制度。

達州市司法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張述格評價説:“精彩的情景劇讓我置身其中,不僅了解了一件珍貴的文物,認識了一個古老的民族,探尋了一段稅收歷史,通過這種創新方式講述文物背後的稅收故事,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稅收歷史文化,同時也為普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今後稅務與司法繼續加強協作,共同推進普法工作。”


座談式普法 傳承古今稅收文化


“今天活動所在的渠縣,前身就是賨國,曾被歷史的煙雲遮蔽了兩千多年。在全面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巴山文學院院長龔兢業以《賨——從賦稅到人文精神的演繹》進行專題講解,他以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深入的分析讓在場觀眾對講座主題有了深刻的理解。



龔兢業從一種賦稅制度的誕生到一個古老少數民族變遷,將賨稅精神與中國稅務精神有機結合,生動闡釋了由賦稅到人文精神的演繹,由賨稅精神到中國稅務精神的弘揚,賦予了賨稅新的歷史內涵。

他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忠誠擔當”既是指稅務工作者,更是要求納稅人要有忠誠國家、擔當大任、建功立業的情懷,如此,便會得到國家的獎勵、社會的讚許。“崇法守紀”既要求國家有嚴格的稅務法律法規,更要求所有公民都要知法、崇法、守法,按照法律法規實行獎懲分明,激勵先進、鞭策落後,共謀發展。“興稅強國”既指經濟發達、稅收增加、國家富強,也指先進的、科學的稅務制度,能激發人們勞動的熱情、創業的信心、納稅的熱情。


誦經典普法 傳遞守法正能量


“為國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10位來自四川文理學院的稅收普法志願者代表深情地朗誦著稅收普法名句,他們身著統一服裝,神情專注,聲音洪亮,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接著,與會領導向大學生稅收普法志願者代表頒發了“大學生稅收普法志願者”證書,贈送了稅法書籍和文創産品。中國稅務雜誌社副總編輯宋曉蘭表示,此次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是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希望大學生志願者保持蓬勃的朝氣,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用行動踐行好稅收普法志願者的承諾。

四川文理學院的陳蘆燕冰同學在收到證書和圖書後,非常激動:“對我來説是一份極為寶貴的禮物,也是我繼續學習稅收法律、增強稅法意識的強大動力,我將在以後的道路上為更多同學播撒下學稅、宣稅、護稅的‘種子’。”

活動最後,四川省稅務局黨委委員、總經濟師白冰要求,稅務部門要繼續用好歷史文化資源,發掘和培育好“賨稅文化”等普法文化項目,積極拓展普法思路,創新普法方式,豐富普法內容,不斷提高納稅人繳費人稅法遵從度,持續增強全社會稅收法治觀念,努力營造良好的稅收法治環境。

以本次活動為良好契機,達州市稅務局將在省稅務局的堅強領導下,用好用活達州歷史文化資源,繼續深化法治教育,增強普法意識;聚焦法治實踐,落實普法責任;創建普法基地,打造普法品牌;探索“雲端”普法,增強普法活力;將“賨稅文化”發揚光大,爭創全國稅收普法教育示範基地,讓新時代法治光芒照亮山河、溫暖人心。(文、圖/陳鏡霖)


責任編輯:李月萍